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 第62章 三更合一

第62章 三更合一(2/2)

目录

布莱写信过去,托了熟悉的海商带信。

回去的海商送信,很快信笺从另外过来的海商送回。

在几个国家的混血儿都没有拒绝康熙的提议,甚至对此非常感谢,不但给他们一个落脚的地方,还多了一份营生。

毕竟他们过得尤为艰难,如今开了铺面,门一关,他们就能直接睡在里面。

一来都不需要请护卫,就能好好守着铺面,免得有小贼偷家。

二来他们还省下了租房子住下的费用,另外又有固定收入,简直美滋滋,傻子才会拒绝呢!

至于另外派人当幕后老板,他们就是明面上的伙计,也没人反对。

毕竟这产业是康熙的,他们就帮忙看着铺面拿一份稳定的薪酬,没什么不乐意的。

再就是探听消息,如果他们能听到点厉害的消息传递过来,另外还有一笔打赏,谁不愿意呢!

这事就定了下来,康熙安排人尽快过去,另外语言学院招生也建好了,从里面挑选学得不错的人,再培训一番,就能上岗。

语言学院里面,除了混血儿外,很多都是本地人,甚至不少家族的次子么子都在里头,学得都不错。

别看这些大家族的子嗣多,能继承家业的大多只有长子,其他子嗣只能另谋生路。

不会算数,武艺不行,语言学院这个也能试试。

只要努力学,学得好,就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所有人都很拼命。

康熙需要选几个人去西洋开铺面,要从语言学院里面挑人,当然要选最优秀的。

他们反复考核了几次,最后选定的几个人就被送去另外的地方,被教导如何做买卖,教导的人是林润。

毕竟没谁比做经商多年的商人,更熟悉怎么做买卖了。

虽说有了章程,人才培养还是需要时间的,加上番茄如今还没有大面积种植起来。

再培养个一年,让他们过去也不迟。

除了怎么经商,怎么把铺面经营起来,如何探听消息,怎么敏锐感知危险情况,怎样跟西洋贵族打交道,这些都需要一一学习,是在学院上学不到的事。

语言学院这边的事情放下,夏天也要来了。

互市相当顺利,除了俄国人,蒙古那边也会派人过来做买卖,互通有无。

外城内城都有康熙的人在,探听消息自然就要方便得多了。

最让他高兴的是,俄国果真让人大规模养羊,养的数量还不少。

因为一时之间羊羔和母羊太抢手,俄国人还跟蒙古那边做起买卖来,想出钱买他们那边的羊。

蒙古一时被这样的馅饼砸中,惊喜之余也有点担心。

新首领经历过之前那位首领的事,越发小心谨慎,还特地派人来问康熙的意思:这些羊卖还是不卖?

康熙的意思,当然是卖了,而且要卖个好价钱!

如今羊就是最紧俏的时候,卖的价钱不能跟以前一样了。

新首领立刻会意,留下一部分羊,能自个吃和继续生羊羔的几只母羊,其他都陆陆续续全卖掉了,还卖了很高的价钱。

俄国人果真跟康熙说的那样,还想用以前的价钱来买羊,幸好新首领多了心眼,立刻让族人加价。

谁给的价钱最高,这羊就卖给谁!

这虽然有点不厚道,不过新首领也明白,这卖羊估计就没几次的买卖,又不是一直卖,这次抬价又如何,反正很可能都没有下一次了。

俄国人能怎么办,只能用翻了几倍的价钱,捏着鼻子买下了这些羊。

反正等羊羔长大了,身上的羊毛又卖回去给大清,给出去的钱又能回来,所以这时候虽然心疼,却不至于不愿意给钱。

蒙古给俄国人卖了羊赚了一笔,挖盐卖给康熙又赚了一笔,今年的日子过得比往年还要好得多,一个个都美滋滋的。

当然新首领也敲打了一下族人,卖羊可以,卖高价钱也可以,但是不能全卖掉。

羊全卖了,他们以后想要把羊买回来,估计这价钱还得翻倍,那就得不偿失了。

确实有不少族人心动,毕竟这时候卖羊的价钱比往年高太多,可能就没有下次了。

但是听新首领的意思,这羊卖掉了,再买回来新羊就难,总不能跟其他族人抢羊羔吧?

好歹要留一点,以后自家吃也行,慢慢再长成羊群也可以,于是族人就压下这个心思,继续养羊的养羊,挖盐的挖盐了。

挖盐虽然工钱不多,但是自家要吃,跟族里买盐,价钱比外边还要便宜一些,算是自家人的福利。

蒙古这边日子好过一些,加上又一个个努力挖盐,去互市的次数就不多。

最多是一个月左右,大家把挖的药材放在一起,每家每户登记好,再让人一车拉去互市那边摆摊卖掉。

回来后钱一分,又多了一份收入了。

虽说手里头的银钱多了,却都是辛苦钱,日子过得充实又满足。

这也是康熙想要的,如果蒙古过于富足和闲散,他们留在边境线挡住敌人的目的就失去了。

人忽然暴富之后,很多会选择过上奢靡的生活,而不是继续跟以前一样努力过日子。

可能不事生产,可能荒废武艺,不管哪一种都不是康熙想要的。

各方面都挺顺利,但是康熙这天却接到一个坏消息,边境互市小城内有人偷窃,偷的货物还价值不菲。

这偷的还不是一家,而是好几家,让人损失惨重。

按理说互市这个地方该是重兵把守,但是在边境之处,康熙原本派了一队士兵过去。

俄国人却觉得康熙是借口互市来派重兵把守边境,于是再三拒绝。

康熙也很好说话,直接撤掉了一半的侍卫,只负责守门,每天就开门关门,以及负责一下城内的治安。

比如摆地摊两人因为一个好位置打起来,侍卫就负责把人分开,好好教训一顿,把人踢出互市小城,一个月内不给做买卖的惩罚之类的。

大清这边的商人舍得花钱,都住在内城,于是多了一重城门的守卫。

俄国商人自认高大威猛,没什么好怕的,这次被偷的就是他们。

他们当然不乐意,在城里闹腾,还派人送信过来,必须让侍卫们负起这个责任来。

要侍卫把小偷抓住,扭送给他们带回去俄国受罚,还得把偷去货物一样不少找回来,找不回来就得加倍赔偿他们。

这理直气壮得让康熙都气笑了,他去内阁议事,内阁大臣面面相觑,索额图率先说道:“皇上,互市该是以和为贵。侍卫们确实失职,要是早早发现,没打开城门,这小偷就无法逃出去,货物自然也就不能脱手了。”

明珠却不赞同,上前一步道:“皇上,这跟侍卫无关。那些俄国人没有第一时间发现自己丢了东西,早早告知侍卫才错过捉贼的时机。而且俄国之前特意要求裁减侍卫的人数。如今出事了,他们倒是全赖到侍卫身上去。”

“这次若是妥协了,以后他们必然会得寸进尺!”

明珠又看了索额图一眼,皱眉说道:“而且谁知道俄国会不会因为这件事,要求他们那边也派侍卫到互市来镇守?”

要互市小城的侍卫换成俄国人,大清的商人身家性命就未必能得到保证了。

索额图的眉头皱得更紧道:“纳兰大人未免杞人忧天,俄国人既然想要互市,就不会想把互市折腾没了。实在不行,两边各派人来,互相牵制,也不失是一个法子。”

这样一来,城内要出了什么事,就不会全归咎于他们这边,俄国人也有责任。

康熙看了索额图一眼道:“索大人是不是忘了,互市是在大清的版图上。”

这是他们的地方,凭什么让俄国人派兵过来镇守,不就成了笑话吗?

他们在自己的地方,居然让外人派兵过来!

索额图白着一张脸拱手道:“皇上,是微臣想岔了。”

康熙又看向明珠,后者连忙说道:“皇上,微臣怀疑这次失窃之事是俄国人故意为之。货物丢失是假,想借着此事派兵去互市才是真。”

如今互市小城完全掌握在他们这边,俄国商人过来需要重重检查,核实身份才行。

但是大清这边,只要有鸣牌在,就能轻易进来。

俄国那边估计渐渐有些不满,有眼馋互市的利益,想要掺和进来。

毕竟成了侍卫,能操作的地方就太多了。

比如守门的时候,觉得哪个商人不顺眼,盘剥一番,商人千里迢迢过来,自然不敢这时候节外生枝,送点孝敬也是理所当然的。

几番下来,必然积少成多了。

另外侍卫还要检查和核实身份,要是自己人,自然就不会多问,能带上的货物就要多一些,比如一部分不太能见得光的物件。

到时候,他们这边能管束自家侍卫,却很难约束住俄国那些人了。

但是如今他们理亏,互市里出现货物丢失,以后人心惶惶。

如果不尽快找到偷窃之人,给俄国人一个交代,不管俄国还是他们这边的商人们短时间内只怕都不太敢过去。

要俄国人自个谋划此事,那些货物可能藏在什么地方,或者压根就没带进城内,这个小贼根本不存在,这如何找起?

康熙很快拍板做了决定:“那就暂时关闭互市,让所有商人在原地等候,直到找到小贼为止才能离开。当然,他们吃住都不必再花钱。”

明珠一愣,跟索额图互相看了一眼:如果这个小贼是子虚乌有之人,皇上这是打算把商人们一直关起来了?

顾凝宸知道后,只觉得康熙这手有点黑。

毕竟外城住着的大多数是俄国的商人,虽然如今吃住不要钱了,但是住个一年半载,看谁能顶得住。

内城那些大清的商人只以为是例行检查,安心吃喝等着,以为几天就放了。

但是心里有鬼的俄国商人,明白要真没有这个小贼出现,他们就要被一直关在这个互市里面。

压根没这个小贼,康熙哪里能找出来,岂不是要把人关到死?

康熙不急,关上城门让人到处巡逻检查。

内城的城门就没开过,小贼不会傻到带着货物进去,那等于是带着东西进死胡同。

加上内城全是大清的人,彼此都认识,多个陌生面孔一眼就能发现,不是脑子进水都不会进去。

所以内城继续关上,外城的俄国商人就要被侍卫反复查问,烦不胜烦。

心虚的几人被关了好几天,就忍不住面色都带着点焦急了,让侍卫很快锁定了他们几个。

派人在后边跟着,又夜里偷听几人商量,都是打算怎么从城门逃出去。

偏偏当初互市为了安全,城门都是再三加固过,硬闯是不可能的。

除了里面一个大门,外边还有吊桥,放下吊桥就需要时间。

他们哪怕出了第一个门,顺利放下吊桥,这时间内都要被侍卫抓上好几遍,压根就逃不了。

逃又逃不了,难道就只能自首了?

可惜几个人又拉不。

这一吵还越来越厉害,最后都打起来了。

隔壁的人赶紧过来劝架,但是听着听着就感觉不对劲了,发现这几个人才是他们被关起来的罪魁祸首,气得不行,立刻告诉了侍卫。

侍卫光明正大闯进去把几人抓起来,分开来问话,他们就吓得什么都说了。

不外乎是侍卫查得严,他们想私带点什么来卖都不行,赚的不多,于是就起了歪心思。

哪想到康熙这么刚,也不息事宁人,直接就把互市关掉,还把人都关起来慢慢查。

不是说商人都以和为贵,大清开这个互市不就是为了赚钱,怎么就不按理出牌呢!

于是几个人就栽了,侍卫把几人的口供记录下来,又让劝架的几个俄国商人写了确认书,证明他们是亲耳听见几个人吵闹的时候泄露出来的话,主动告诉侍卫把人抓起来。

这几人连累其他人被关在这里好几天,互市还不开,浪费了时间,还坏了其他人的买卖,能不恨吗?

来劝架的人二话不说就把确认书签了自己的名字,还把身份证明都誊抄一份夹在里面,证明身份没问题。

康熙另外派了使者和侍卫押送这几个俄国商人过去,让俄国人接手,还把口供和确认书都送上。

顾凝宸觉得他这一手真是漂亮,直接堵住了沙皇找借口的嘴巴。

试想一下,只有口供送过去,沙皇那边还可以借口说大清为了平息互市,就找替罪羔羊,这肯定是逼供出来的口供,是假的!

有确认书,如果是大清的商人,沙皇也有理由,说他们是自己人串通,故意陷害俄国人!

但是如今这确认书作证的是俄国商人,还不是一般的商人,身份证明都在,如果沙皇还想说这些人是假的,那能让人回去对质。

要说这几个确认的人被大清这边收买来故意陷害自己人,可是这几个大商人背后都有大贵族做靠山,说他们叛国,是指责大贵族们叛国吗?

沙皇当然不能举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借此闹事,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责罚了这几个故意捏造小贼偷东西的商人,把人关起来审问。

大商人他不能动手,这几个小商人还不行吗?

这事就此告一段落,沙皇都没借口送俄国侍卫过来或者要赔偿,就只能维持原样。

不过对俄国商人,互市的侍卫查验起来就更加严格了,让俄国这边的人苦不堪言,对那几个说谎的小商人就更加痛恨。

闹腾什么,这不是害得他们做买卖更难了吗!

事情解决后,康熙的心情不错,还跟顾凝宸说道:“朕想着互市那边总会出点问题,没料到居然是几个小商人先动手,倒是给了朕一个杀鸡儆猴的机会。”

互市这么个香饽饽,哪怕再怎么死命盯着,总归有异心之人会在私下动手脚。

要是出了人命,那就麻烦了。

所以康熙派去的侍卫虽然砍掉了一半的数量,却换上了武艺更强,尤其是上过战场的士兵。

他们警惕性尤为高,还十分敏锐,所以互市才能一直平平安安。

小麻烦可能有,但是大麻烦就没有了。

可是要彻底断绝那些有心人私下的动作,就需要一个震慑的机会。

正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康熙立刻抓紧机会,给俄国重重一击!

俄国再也不敢提出送侍卫来了,更别提那些商人被反复检查也不敢吭声,毕竟是他们理亏在先。

当然也有不痛快,想找那几个小商人的麻烦,却发现几人被送回俄国第二天就死在狱中,说是畏罪自杀。

不知情的人只觉得这几人是自作自受,聪明一点的就察觉出这其中有些猫腻了。

这几个小商人如何能这般大胆,伪造小贼光顾,是谁给的勇气了?

他们要没人在后边指点,必然是不敢做的。

加上几人回去后就立刻死了,跟杀人灭口一样,不少人就想到很可能是沙皇授意。

当然没有证据,人都死了,这事就只能不了了之。

不过把柄给了康熙,他自然变本加厉运用了起来。

一是加紧对俄国人进来后的检查,免得让有心人混进来。

二是对俄国商人的惩罚加重,一旦犯错就要赶出互市,还要从此不能踏进来这边一步,更别提是继续做买卖了!

这等于是断了财路,自然没有俄国商人会傻到犯事,互市就比之前更加平静和安全了起来。

以往因为抢夺摆地摊位置打起来这种小麻烦,也因此消失不见。

商人们无师自通,采取了抓阄的形式,抓不到好的位置就认命,起码不会再起纷争。

不然对骂或者打起来,然后连人带货物被丢出互市,以后再也不能进来做买卖,那就真是亏大了!

对骂什么,打什么呢,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多卖点货物,多挣几个钱!

商人们你好我好大家好,谁要想不好,就立刻联手摁下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