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 第62章 三更合一

第62章 三更合一(1/2)

目录

康熙听得挑眉道:“扶桑国?他们不是还在锁国?”

幕府上台后,这几十年来陆陆续续下了五道锁国令,按理说如今还没结束才是。

这一点提督就不清楚了,他就是在路上遇到,对方又有信物,证明自己的身份,就一路带着回来了。

“皇上,人还在天津港候着。没有皇上的命令,暂时还没没能出港口。”

康熙看了提督一眼,显然这位提督不是很喜欢扶桑国的人。

也是,对水师来说,扶桑国几百年前就开始再三来犯边,光是听着名字,就让提督不太痛快。

他这都上京来了,才“忽然”想起这事来禀报,把扶桑国的人晾在港口好一阵子。

康熙倒是不会怪罪,只点点头,就命人去天津港查看扶桑国使者的身份,人没问题才放进来。

扶桑国使者被扔下来冷落了好几天,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他气得都想打道回府,但是想到将军的命令,又只好忍耐下来。

很快确认了使者的身份,他就被塞进马车送上京城。

车窗用帘子遮得严严实实,使者的随从在后边的马车,他身边左右都坐着一个侍卫,仿佛怕他随时随地跳出车一样。

使者是一肚子火气,也只能忍耐下来。

得到消息的康熙,跟顾凝宸随口说道:“看来扶桑国的人有求于朕,十分能忍。”

顾凝宸深以为然,要不是有求于人,怎么做到这个地步都不生气?

“皇上以为,扶桑国所求的是什么?”

康熙不以为然道:“还能是什么,不外乎是他们缺的。”

衣食住行最为重要,粮食是不可能了,哪怕他们想要,康熙也不会给,那么就可能是衣。

顾凝宸想到扶桑国有着大量的铜矿,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跟这边出口大量的铜料。

当时扶桑国炼制铜矿的方法太原始,冶炼得不够彻底,让铜里面包含了不少银。

很多明代商人就用铜的价格买下,然后从中炼制出不少银来,利益极其巨大,所以从扶桑国进口的铜矿越来越多。

后来还是那边的冶炼进步了一些,这才没让铜里面再包含了不少银,让这边的商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不过后来因为海盗的关系,这边封锁了海域。

扶桑国出口就换成了荷兰,以及郑氏海盗。

如今郑氏海盗覆灭,控制着弯岛的荷兰也退避三舍,扶桑国就只能重新跟这边进行贸易了。

果不其然,扶桑国使者上京后,拜见康熙,随从里居然还有翻译。

连翻译都准备好了,两边沟通起来就要容易得多。

当然翻译的口音有点奇怪,不过也是能勉强听懂了。

扶桑国提出是重新开始生丝和绸缎的交易,另外也想要御糖和时钟。

甚至还想要这边出版的算数书,以及常用的中药材。

扶桑国太少,耕种面积又少,粮食都勉强了,更别提是种药材,所以只能靠买。

后边这个倒是出乎康熙的意料之外,不过他没有当场答应,只说考虑一二,就打发扶桑国的使者出去,让他住在驿站那边等消息。

使者一走,康熙就立刻召内阁大臣商议。

索额图赞同跟扶桑国重新开始交易,因为扶桑国的铜矿质量相当不错,炼制出的铜成色极好。

明珠难得并没有跟索额图对着来,也点头赞同。

其他内阁大臣也纷纷赞成,毕竟跟扶桑国做买卖是稳赚不赔,没什么好犹豫的。

就是御糖可能不够分了,海商去欧洲那边要卖,跟俄国互市要卖,拍卖会上还得卖。

哪怕存了几个月,量依旧不够。

康熙大手一挥,各个地方都分了一部分,拍卖会少一点,俄国、扶桑国多一些,欧洲那边还得几个月后才去,暂时就不分了。

俄国为了互市尽快开始,冬天真是卯着劲建城,外城已经完工了,内城在开春后由工部的人重新接手。

内城比外城要小一点,工部带来的人手又足够多,两个月内就差不多能彻底完成,于是给互市这边也留了点御糖,不至于完全没留下。

接下来跟扶桑国使者沟通的,就不需要康熙亲自来,有鸿胪寺卿接手。

有康熙授意,鸿胪寺卿还开始介绍起这边的棉布来。

工坊的机器越来越多,纺织工也不断增加,大量棉布已经堆满了库房。

按照这个速度,很快棉布就得泛滥了。

扶桑国最缺布料,除了丝织绸缎之外,如果还添上棉布,就是个大客户了。

使者不好做主,鸿胪寺卿就直接给他送了一箱棉布,让他以后带回去扶桑国,让他们那边的人看看再做决定就好。

扶桑国想要的生丝和丝织都是江南产出为主,这边商定好价钱,那边就从大运河的船队送了过来。

鸿胪寺卿还问扶桑国需不需要送货,当然,送货就是另外一个价钱了。

使者当然不要,这边谈好后,他已经发信回去,扶桑国就把在外海徘徊的船队停靠在天津港。

他们先把铜材和白银卸下,因为这次货物太多,铜材有点不够,一部分就用白银补上了,毕竟御糖的价格实在太贵了。

然后再把货物装上船,御糖还要分开来,单独放进船舱,生怕潮湿弄坏了这么昂贵的糖。

康熙这边还十分贴心让人送去玻璃盒子,专门用来存放御糖,就不怕在海上潮湿,让御糖因为潮湿变味了。

两边对这次交易都很满意,幕府那边的将军用过御糖后赞不绝口,命人下次交易的时候必定要带上更多的御糖。

剩下的御糖不多,价钱就更高了。

不过对幕府的人来说没什么,如今扶桑国所有的钱财都掌握在他们家族手里,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要金子不够,把铜矿和银矿源源不绝提炼就好!

幕府的人收到那个玻璃盒子也十分喜欢,得知康熙这边的工坊还有造出不少漂亮的玻璃器皿,更是心动不已。

他们两国离得近,幕府迫不及待让使者每月去跑一趟,甚至还加入拍卖会,把没见过的都通通拍回去,实在是财大气粗!

不过欧洲人和俄国人砸重金把余下的御糖都买走了,扶桑国的使者再来的时候就只能扑了个空。

顾凝宸听说御糖拍卖的最终价钱都有点咂舌,这哪里吃的是糖,是吃的黄金了吧?

这边跟扶桑国的交易频密起来,让国库赚了个盆满钵满,俄国那边的互市小城也彻底建好,立刻能开门做买卖了。

商人一听见风声就已经准备好货物早早在路上,等小城开门的时候,里面已经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除了卖货的铺面,专门吃饭的酒楼,还有专门喝茶的茶馆。

茶馆还有说书先生,也有茶博士。

哪个客人一边听书一边喝着的茶叶觉得不错,也能直接跟茶博士买,十分方便。

另外还有小吃兜售,有各种糕点,烤肉串和肉饼,最受欢迎的却是土豆条和土豆泥。

土豆条外边包装就简简单单包一张油纸,可以边走边吃,带着走也方便。

土豆泥用木碗装着,吃完都不必送回来。

如今土豆的产量不多,这种小吃自然是顾凝宸的主意。

她让小厨房试着用土豆做了好几种花样,最后定了这几种最容易操作的小吃,在互市的时候让俄国人开开眼。

除了互市之外,在有拍卖会的四大城市港口也有一家这样的铺面,就是为了以后铺垫。

当然土豆的产量如今不多,土豆条和土豆泥的价钱都不便宜,一般人都吃不上。

而且土豆条还用大量的油去炸,光是这个就不可能价钱低下去了。

她会选择这两个小吃,也是土豆条和土豆泥,一个炸过,一个蒸了之后加入牛奶,样子已经看不出土豆来了,更别提口感也截然不同。

哪怕是以前吃过土豆的欧洲人,吃着土豆条和土豆泥的时候都绝对想不到会是他们联想起来。

顾凝宸之前让人问过水师提督,得知欧洲那边吃用土豆的方式就是蒸或者用水煮,拿上来撒点盐就能吃了。

这操作实在太简单粗暴了,哪能显示出土豆的好吃来。

她让人说得再好吃,也没有亲自尝到味道来得真实。

索性在几个西洋人多的地方,试着开铺面,让人试吃一番。

果然西洋人极为喜欢,甚至还无师自通,开发了用土豆条沾糖的吃法。

当然这也是能买得起御糖的人才用的法子,实在买不起御糖,用红糖来代替,就总差那么一点,味道不如御糖来得好。

没御糖,也还能沾盐来吃。

如今的盐巴很细,又跟雪花一样,沾着吃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而且细盐的产量比御糖要高一点,价钱比御糖稍微低一些,每次吃也不需要很多,有点钱的人也能弄上一丁点细盐来沾土豆条吃了。

这让御糖和细盐的价格又创新高,是顾凝宸没能预料得到。

不过她感觉沾御糖的吃法实在接受不了,沾盐还好,只是土豆条还是最适合用番茄酱了。

只是如今番茄叫番柿,也叫六月柿,从明代自西洋传进来后,就当做是观赏植物,果子鲜艳,却是用来看的。

西洋那边也一直以为番茄有毒,不敢吃,就是当观赏植物,所以进来这边后也是如此。

顾凝宸馋番茄酱了,跟康熙撒娇,说这个东西能吃:“西洋那边早就有人试过了,可惜之前谣言满天飞,也就没人相信。”

康熙是半信半疑,让人买来很多番茄,喂给牲畜。

果然一个月下来,牲畜不但没事,甚至身体还要更好一些。

他这才敢让人来试,然后叫御医反复检查过,确实没问题,这才让御膳房把西红柿做成酱上了桌。

顾凝宸用土豆条沾着番茄酱吃,只觉得有种回到后世的感觉,幸福得眯起眼。

康熙也好奇,这味道真是那么好吗?

她就用土豆条沾着一点番茄酱,送到康熙嘴边。

他吃了一口,感觉番茄酱酸酸甜甜的,却十分解腻了。

既然顾凝宸喜欢,康熙就让人在皇庄种了一些。

拖尔弼听闻女儿喜欢吃这个,麻溜就在自己的庄子上也种了一大片。

他如今的田地很多,一部分是种瓜果蔬菜,一部分种水稻和小麦,剩下还有很多,就大手一挥种了不少番茄。

番茄以前种的也是有,虽然是作为观赏作物,而不是食用的作物。

不过对老农来说也不是难事,只要让果子多结一些就行。

王谈看拖尔弼种了番茄,也让人在自家的田地种上一片。

王夫人知道后十分疑惑:“夫君为何跟着种这个,是要以后送去宫里给那位定贵妃娘娘吗?”

定贵妃那么喜欢这个番茄,拖尔弼种了,王谈也跟着种,回头一起送进宫里去就是了。

王谈却摇头道:“这东西听闻跟土豆搭配来吃最好,又送到互市和拍卖会附近,不少西洋人都吃过了。”

王夫人还是一脸没明白的样子,王谈只能继续解释道:“那些土豆做的小吃价钱不便宜,极受西洋人喜欢。听闻西洋人做土豆不会什么花样,也做得不好吃,如今有了这番茄做酱,配着一起吃就更美味了。”

因为番茄如今太少,也就很贵,能种的人不多。

王谈算是跟上第一茬,回头番茄酱不够,就得往外买,他们种的番茄就能高价卖出去。

这么划算的买卖,他哪能不在自家庄子种上?

王夫人这才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夫君是打算种了这个,回头卖出去?”

王谈笑道:“除了卖出去果子之外,这番茄植株还能继续结果。”

只要养得好,这些种下的番茄就能一直结果。

谁先种就谁先挣钱,还能源源不断挣钱,这样的买卖谁不乐意做?

“回头咱们还能留种,然后卖给别人也行,继续多种也可以。”

这时候番茄还少,等几年后,番茄留种多了,其他地方也能种起来,番茄自然越来越多,价钱也就低下去了。

趁着还在高位的时候种下,王谈就能赚个盆满钵满。

王谈这事没瞒着好友,拖尔弼就在信里跟顾凝宸提了提,让她心里有数。

顾凝宸只觉得王谈这算数学得好,对挣钱的法子也是极为敏锐,这么快就发现了商机。

她有意扩大种植番茄,然后让人制成番茄酱,卖给西洋人。

当然一瓶子番茄酱的价钱不会低到哪里去,加上如今保鲜的法子,注定这瓶番茄酱不可能保存太久,就只能尽快吃掉。

吃得快,买的也就快了,番茄消耗就会大。

尽早扩大种植,到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番茄的数量也跟不上。

另外已经有人跟王谈试探,能不能买下那些土豆做的小吃的菜方,给的价钱也相当高。

康熙当然不乐意直接卖掉,顾凝宸就提议道:“皇上,咱们可以跟对方合作,这边出菜方,那边出铺面和人工在当地卖这个土豆做的小吃,然后利润两边来分。”

如果康熙不愿意卖掉这个烹饪方式,免得被西洋人学了去,也能委托代理人以后在西洋那边设下铺面,就能卖这个小吃了,利润更是不用跟人分。

除掉成本和人工之外,所有利润都是属于他的。

康熙更想要后边这个方式,代理人方面,他也有了头绪。

这就让顾凝宸有点惊讶了,他笑着解释道:“之前布莱写信给其他情况相似的混血儿,他们有些跟着海商过来了,有些舍不得那边没有离开。”

虽然他们在西洋那边会备受歧视,但那是从小长大和熟悉的地方,换一个陌生的地盘,心里不安,自然不太乐意改变。

康熙也能理解,并没有强求。

如今他们倒是能做这个代理人,当然是明面上的代理人,管着店面的依旧是康熙的心腹。

毕竟西洋人面孔辨识度太高,换成大清这边的人过去,一看就是外地人,指不定就立刻欺负上了。

康熙让各国原本代理压水井的代理人稍微出面,护着一下铺面,这就能开始经营。

混血儿的面孔还是很有迷惑性,起码不至于让人根本不敢靠近铺面,这买卖也就能做。

而且铺面必然只能做贵族的生意,还是手里头有钱的贵族。

那么就得设置包间,让侍从服务那些贵族,上的都是成套的瓷器和玻璃茶具。

另外还有上好的茶叶,配着这些小吃,让这些小吃都有了身价。

当然多了额外的服务,这价钱自然不一般。

另外如果贵族不愿意在铺面里用餐,还可以让人带回去,用的是上等的檀木食盒,直接送到家里去就行了。

这样一个铺面,土豆小吃做起来不难,教一教就会了,只需要保守土豆这个秘密。

再请几个机灵的侍从就能办起来,还能搜集消息。

这些贵族之间知道的可不少,稍微听到一点消息集中后送过来,就能把握住西洋人的动向。

三言两语的,康熙已经把这事计划得差不多,就看在那边的人会不会愿意配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