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20(2/2)
当然了,这样的图书馆,绝对是被儒家嗤之以鼻的,汴梁城中的那个图书馆也是这般。可以说,基本上就是一些不懂事的娃娃,进去看小人书的多。张正书也想利用一些图画,引导某些有天分的孩子。为了制作这小人书,张正书也出了不少气力。
没有人认可图书馆不要紧,关键是张正书觉得值。慢慢的,自然会有一些人,认识到这些书的价值,自己跑来研究了。
听管理图书馆的僱员说,还是有不少人对西洋之学有兴趣的,甚至还抄录了回去。还有一些商贾,看到了国富论、资本论也是两眼放光。张正书觉得,能有这样的效果,也是值得了。
“小官人,你说那水力锻机,果真能行”
苏熙是有点不相信的,利用水力就能把重达千斤以上的锻机升高再压下来,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
“以前,你也没见过通过组合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滑轮组,就能吊起重达几倍的重物吧”张正书笑道,“这就是机械效率了,当然了,还有考虑到滑轮重、绳重和摩擦。这就是物理的力量了,水力锻机是一样的道理。好像水碓,你该知道水碓吧”
“小官人你讲过,这水碓是汉朝时发明的,可以日夜加工粮食。这不,县里都装了好几个连机碓了。”苏熙也很佩服古人的智慧,这水碓就是水力锻机的前身,只不过压力还是太小了点,无法加工钢铁。
张正书知道,这连机碓,其实是魏晋时改进后的水碓,也就是一个大水轮驱动数个水碓,但凡需要捣碎之物,如药物、香料、乃至矿石、竹篾纸浆等等,都可用省力功大的水碓。其实,用水碓来锻造钢铁,冶炼作坊早就用上了。经过改良的水碓,还是用钢铁打制的,每个锤有一百斤到五百斤的力,用来捶打钢铁,是最好不过了。
但是,锻机和水碓不一样,需要更高的精度。可以用来冲压、挤压、模锻等等。除了水力锻机,还有水力冲压机、水力铸造机、水力压弯机、水力切割机这些都需要苏熙去研究的,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做到的。
要是真的能实现了这个,那未来再把蒸汽机造出来后,改造一下动力,就能有更先进的机械了。再不济,重新研发动力系统,打造过一台都行的。
“小明啊,这水力锻机要做得好,压强原理一定要用到的,还有,这还有离合器的原理。我记得我已经把构造图给你们了,就没瞧出个大概来吗”张正书也是奇怪了,按理说,这水力锻机不应该这么难才对的啊,要知道,除了亲自动手,张正书几乎是把原理、构造图都画出来了。当然了,这宋朝的制作水平也低,要是一个个把零件弄出来,也是挺困难的。
“小官人,就快做好的了”苏熙也有点不好意思,“就是没有多少帮手”
好吧,张正书算是明白了,这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事。没有科研人才,这是最致命的。但这人才又不像是地里的庄稼,一下就能长出来。要培养个十几年,都未必能跟得上节奏。
“说到人手,好似你家高小娘子,已经怀有身孕了啊”张正书一脸揶揄地说道,“当初逃婚的人,都快要当爹了,恭喜啊”张正书见过苏熙的妻子,是一个还算温婉的江南女子,而且也是比较好学的,愿意跟苏熙学习科学。也许是有共同话题,苏熙才选择成亲的吧
这不,现在一眨眼,苏熙都要快当爹了,张正书暗自感慨,自己还是比他早成亲的,昨天才刚刚结束处男生涯。
“咳咳”苏熙脸都红了,“小官人,所以最近我有些心不在焉的”
“理解理解对了,李县的空气质量不太好,可能对婴儿有点危害,所以我建议你还是儘早把高小娘子接到汴京城,或者送回张家庄也行。”张正书很认真地说道,这李县都有出现雾霾的徵兆了,这让张正书都十分惊讶,怪不得十九世纪的英格兰伦敦被称为雾都,这汙染实在有点严重。
第九百三十四章:驰道实验
没办法,在这年头要想进行工业化,势必要汙染环境的。这是发展的代价,不同于后世,可以尽量减轻汙染,毕竟有各种减排减汙、回圈利用的设施。就连炼油厂,都能做到处理过的水来养鱼了,大烟囱里排出的,都是水蒸气。这在宋朝,是不能想象的。
当然了,张正书也做了不少改变,通过把汙染重的作坊迁离到少人地带,再多植树造林,尽量减汙减排,也算是治理得比较好了。
苏熙也知道这件事,当即点了点头。张正书是为他好,他岂能不知道
和苏熙跑完步之后,张正书又视察了一遍技校,对技校的现状还是满意的。每年花这么些钱银来打造一个人才基地,这钱绝对没有白花。甚至,花出去的钱,有更多的收益回来,这是张正书最为欣慰的事。
这不,张正书又去瞧了瞧在建的有轨马车。这马车不同于一般的马车,轮子都和普通的马车不一样。虽然,这轮子是钢铁轮子,但其实相当于把中间刨出一个凹槽来,然后再用杜仲胶把轮子包起来。怎么说呢,就好像两个轮子拼在一起一样,模样十分奇怪。
“小官人”
见张正书来了,打造有轨马车的工匠,全都起来了。
“不用多礼,都干活吧这马车,看模样是快要完成了”张正书也看出来了,就差把杜仲胶轮胎给挂上去了。没办法,因为考虑到这不是铁轨,自然要用上杜仲胶轮胎了。当然了,纯钢铁轮胎也在实验,到时候看看磨损效果,再来决定用哪个。
也就是说,这有轨马车是两辆的,都是实验用的车辆。
张正书饶有兴緻地看着工匠们在组装,很快,两辆有轨马车都拼装好了。
其实,这有轨马车就是在四轮马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在轮胎这里。张正书已经一步到位,用上了后世火车轮胎的转动方式。也就是说,这样的轮子是偏心轮,有机械连杆装置,将动力转化成旋转运动。这是张正书为蒸汽机做准备的,听苏熙说,蒸汽机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实验产品都很快面世了。
没办法,很多伟大的发明,往往只是隔着一层窗户纸罢了。
要说十八世纪的英国,和十二世纪初的宋朝,科技差了多少
张正书觉得没差什么,要是按照李县的科技水平来看,宋朝的科技甚至要超过了十八世纪的英国。当然了,这是张正书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才能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要不然,最早的蒸汽机都要到十七世纪才面世,而且还要经过几十年的改良,出现了一个天才叫瓦特,蒸汽机才能变成万能动力的。
现在,张正书给出的蒸汽机设计图,完全是成熟的产品。这样的路子,自然是快得很了。
当然了,张正书也不会揠苗助长,让苏熙继续在这个领域深究。最好,把多种多种的蒸汽机都弄出来。
可以说,张正书现在已经在为蒸汽火车做准备了。
那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用铁轨呢
还是那句话,等普及了之后,才慢慢铺设吧,不然的话,每天丢一段铁轨是小事,火车出轨酿成事故,那就是大事了。这事急不来,谁知道宋人有没有贪财的呢其实,最好就是朝廷出资修铁路,还派兵巡逻,这样的话,就能震慑宵小了。
不过,宋朝除了中原,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