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好官人 > 分节阅读 420

分节阅读 420(1/2)

目录

d是一种黄色的油状透明液体,甚至会因为一点点震动就爆炸了,非常危险。当然了,这又可以研制出雷酸汞来安全起爆,或者直接一步到位到叠氮化铅这种更安全的起爆药。

但不论是硝化甘油,还是雷酸汞,抑或者是叠氮化铅这种化学品,都是需要经过无数次实验,才能制作出来的。硝化甘油就不说了,用硝酸和硫酸处理甘油才能制作出硝化甘油。可硝化甘油的制作,稍微震荡都会爆炸的,极为危险。这就需要用乾燥的硅藻土来使得硝化甘油生产、运输都安全点。还有,研制安全起爆药,比如雷酸汞,要将汞溶于硝酸中,再与乙醇混合,发生反应而生成雷酸汞。

叠氮化铅就不用说了,更是难以制备了,这个暂且不理。

怎么说都好,黄、火药比黑、火药难制作多了,而且也危险。当然了,黄、火药比黑、火药更具威力,更难以被别人破解,这也是事实。如果保护得好,别的国家怕是几百年,都未必能找得到路子。

而且张正书鸡贼的地方就在于,他用制作烟花来做障眼法,连赵煦都瞒住了。

“烟花这又是甚么新奇玩意”赵煦自然不会认为那是“烟花之地”的意思,而是认为那又是什么新奇玩意了。

“回稟陛下,听闻是一种能在天空绽放的烟火”彭元量不敢懈怠,连忙说道。

赵煦一愣:“天上绽放”

“这是张大夫自个说的,他也没弄出来”彭元量连忙说道,“倒是没见张大夫做出甚么实物来,只是这么一说罢了。”

“除了烟花之外,他就没鼓搞其他甚么物事了”

赵煦不觉得张正书会这么安份的,这是皇帝的直觉,没来由的。

彭元量倒是实话实说:“张大夫最为上心的,还是李县技校、银行和那天险之城”

赵煦点了点头,这说明张正书还是在工作了的。只是他生性懒散,性子跳脱,而显得有点尸位素餐罢了。但赵煦知道,张正书的工作一直完成得不错。或者说,超出了赵煦的预期。

“那个驰道,他在弄了没”赵煦最关心的,还是这个。

“驰道”彭元量一愣,然后才明白赵煦说的是什么。“回稟陛下,这李县确实在大动土木,听闻是在铺设两条不知是甚么的轨道”

“那便是驰道了,进展如何”赵煦继续问道。

彭元量不敢隐瞒,一五一十说了:“已经把李县铺设一半了,看模样,张大夫是打算在李县的水泥路旁,都铺设一段轨道”

“挨得很近么”赵煦倒是奇怪了,按理来说,这驰道和水泥路性质差不多,应该离得远一点才对。张正书也是这么对赵煦说的,怎么到了李县,这情况就变了呢

“听闻,张大夫是要搞一个甚么有轨马车,能随时随地停车上下客人的那种”彭元量倒是有点不屑了。要知道,李县才多大啊,还不到汴梁城的五分一大,走几步路就走完了,还需要坐马车这得是多矫情,多爱显摆的人才坐啊

赵煦却不做声,他也想看看张正书有多大能耐。

“陛下,这张大夫这般不务正业,也是你仁慈,才惯着他啊”彭元量倒是为赵煦打抱不平起来了。其实,彭元量也知道,这驰道要是真如张正书所言,肯定于大宋有大用的。可要赵煦掏出这么多钱银来,彭元量也是有私心的不是

要知道,这皇城司也是从皇帝内帑中掏银子的,你把皇帝的钱都拿来建设驰道了,皇城司怎么办

彭元量是皇城司的实际头目,自然是要为皇城司着想的。

赵煦瞥了一眼彭元量,大抵上也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因为他有才,若是无才,朕也容他不下。”赵煦淡淡地说道,“驰道一事,你看着就好,不要多说。毕竟张卿用的是自家钱银,若是能成,朕也会大力扶持的。”

彭元量已经满身大汗了:“小的知晓了”

赵煦自然是聪明人,也明白彭元量在担心什么,但他就是不说破,反而问道:“那建设银行的收益,很高吗”

“回稟陛下,若是依照皇城司的观察,建设银行一个月的收入都在几十万贯以上”彭元量连忙说道。

第九百三十三章:水碓

现如今的技校里面,还在研制着火炮呢。主要是,这钢铁要研制出来,还需要一点点找比例。毕竟这其他金属元素加入这钢铁之中,会让钢铁有什么性能,这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当然了,这冶铁作坊都离得好远,且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小部分就在技校里面,方便学员们的实际操作,也相当于科研所了;一个大部分,自然要搬离技校了,这冶铁作坊这么大的汙染,谁受得住啊。

但别小看这小冶炼作坊,很多东西都是打这发明的。

比如,机械钟表、铁锁、弹簧、车轮反正嘛,这里可以说是大宋科研的最前端。

“小明,早啊”

一大早的,张正书就见到了苏熙在锻炼身体呢,他也跟着一起跑了起来。

“小官人,你咋起得这么早”苏熙也愣了。

“还早啊,我都做好早饭又吃了早饭才出来的。”张正书觉得李县的空气真的一般般了,因为大量有汙染的作坊,都集中在李县。这还是张正书强制要求所有作坊都不得直接排汙排气的结果。但在宋朝,也没多少材料可以减汙减排的。所以,李县的空气确实不咋的。

“嘿嘿”

苏熙见到了张正书,又说起了车床的事,张正书一边听,一边暗歎到苏熙真的是一个科研人才,这样的人才,为啥大宋就那么几个呢要是多几个的话,都不用他培养了。好在,张正书在技校里也建立了图书馆,里面可谓是各种学科基础都有。为了抄写这个,张正书花费了不少心机的。为的是啥除了减少攀爬科技树的时间,张正书更想完善中国的科学思想,不要像正史这样,明明有着极其伟大的发明,却愣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更没有可以研究的脉络,这是很不应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