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好官人 > 分节阅读 288

分节阅读 288(2/2)

目录

张正书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已经在压价了。

要知道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干嘛要任凭别人宰割做生意都不诚信,怪不得这些牙人不受待见了。

“这就得去找找我那同行了,小官人你们且在这里等着,小的去去就回”

这个牙人告罪一声,就匆匆离去了。

曾瑾菡等那牙人离去后,才小声地问道:“郎君,他是不是和同行私底下串通去了”

张正书也不好判断,只是说道:“暂且相信他们的职业道德,要是价格实在离谱,我们就直接绕过他们,和这块地的主人交易。”

其实,在宋朝的交易里,牙人可以找上另外一个牙人,促成交易后两人都能得到佣金。也可以直接找上买家、卖家,促成交易。反正他们不用本钱,全凭一张嘴说东说西。但是,张正书也不想坏了行业规矩,有牙人还是不错的,起码宋朝对牙人的管理还算严格,一旦发现牙人弄虚作假,可以告官,他们可就有得赔了。要知道,牙人不单单是中介,还是双方交易的担保人。在交易之前,牙人需要对买卖土地的合法权和所有权进行确认,万一出了错,他们可是要担责的。

在交易过程中,牙人需要监督契约的签订,交割给官府,完成土地上的税赋和免役钱的转移。当然了,牙人也需要拿到牙钱,也就是佣金。

这个佣金的比例还是不少的,土地交易是大头,需要给的牙钱比寻常交易多了一倍,占到交易金额的百分之十左右这个钱不给还不行,要是不给,土地交易就不合法。

也就是林百间能钻了空子,他养着一大帮牙人,所以交易都不用给牙钱,还有的赚。

张正书摇了摇头,真的是什么人都有啊

百分之十的佣金,这可比后世的售楼小姐佣金高得多了。

据张正书所知,后世的售楼小姐的佣金,能有个百分之零点四五都算不错了,而宋朝的牙人一上来就是百分之十

这样的暴利,怪不得人人都想“下海”当中介了,只凭一张嘴,就能赚这么多钱,何乐而不为

但是,这样的暴利,显然是畸形的,会让牙人越来越肆无忌惮。幸好宋朝的刑统管得还算严格,毕竟“牙人”是“下九流”嘛,是要严加看管的。所以,在宋朝这个时候,牙人还真的就没啥劣迹。就算是有劣迹的,都被官府收拾了,而且终身不能再碰“牙行”这个职业。

但牙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买卖人口他们都敢做。像牙婆、拉皮条的,都是属于这一类。前些日子张正书碰着的那些游手,就算帮凶。他们逼良为娼,只为赚黑心钱,真的是“无罪都该杀”

正思索间,先前那牙人就匆匆回来了,他身后还带着两人。一个也是牙人,另一个则是这块地的东家。

“这位小官人,是想买我的这块地”

这个东家显然是有点惊讶,张正书这么年轻,就出来做买卖了

张正书点了点头,拱了拱手说道:“这位员外有礼了,我自汴梁城来,想在杭州盘下一个造船作坊。但听闻杭州的造船作坊都是能下蛋的金鸡,不肯转让。那我就只能另起炉灶,买地来建造船作坊了。”张正书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也不怕他不卖地,或者提高地价来卖。

第六百三十九章:不祥之地

“小官人果然是做大生意的”这个东家佩服啊,造船耗费极大,不是一般的商贾,根本撑不起来。就拿一千料大船来说吧,建造一千料大船,起码要用掉上好整木百十根,其他木料也不少,还有生漆、帆布、铜铁林林总总算下来,一艘船的造价都在数百贯。即便能卖到上千贯钱,除去成本,工匠工钱,所赚其实并不多。可能半年几月下来,造一艘船才能赚个四五百贯左右。

要是对比起其他行业,半年赚四五百贯也还过得去。

可造船又费时又费力,赚得还不多,投资还大,一般人还真的不敢这么玩。

再说了,这个东家审视着自己这块地,也就两三亩左右,虽则带了个院子,可怎么也造不了多少条船吧

“难道是富家子,自己想造一艘花里胡哨的船,学那隋炀帝出行”

这个东家的心思,和牙人是一模一样的。

“员外谬赞了,我就是普通商贾。给个实价罢,这块地我是很中意的。”张正书淡淡地说道。

“三亩两分地,小官人,这杭州城的地价是一亩十五贯钱,再加上我这上面有房屋,也折价一并卖了,小官人给钱六十贯罢”这个东家倒也实诚,给的价格还算公道。

但是,张正书并不算了解杭州的地价,偏头看向了曾瑾菡。

“员外,你这价格不对罢”

曾瑾菡倒也聪慧,明白了张正书的意思:“这十五贯钱,乃是肥田的价格。你这沿江入海之地,岂能以这价格卖出以我瞧,给你中地的价格就不错了,一亩十贯,算上房子,给你四十五贯罢”

这东家有点踌躇了,他知道曾瑾菡说得是对的。

本来嘛,这做生意的就是这样,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东家是习惯性地开价了,曾瑾菡的还价虽然不符合他的心理预期,但是却符合市场行情的。杭州一地,多种桑树养蚕,这好的地方都拿来种桑树了。再加上丝绸价贵,所以杭州的地价也不便宜,一亩上好肥田,确实要十五贯钱以上,甚至地段好的,还要三十贯以上。

但是,瘦田的价格却不高,因为产桑叶不多,种桑树不划算,只能种水稻。所以,瘦田的价格在六贯钱左右。

不肥不瘦的田地,能卖出十贯钱,已经算高价了。这种田地的地位很尴尬,种桑树嘛产量不算高;种田嘛,又有点浪费,划不来。所以,这种田地反而是没人要的。曾瑾菡对曾家的生意,对杭州的了解不少,一下就说中了要点,那东家只能说道:“小娘子果然是杭州人,我交了小官人这朋友,四十五贯就四十五贯罢”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验证过地契,我们就签字画押,送交官府厘定,钱契两讫后,我请员外吃酒”

“吃酒就不必了,小官人要是赶时间,那就快些办事罢”

张正书听着这东家的话,怎么感觉他比自己还要着急

也许是察觉到了张正书的疑问,这东家也有点扭扭捏捏。但是,旁边的牙人却多嘴了:“小官人,你是不知情啊,这块地邪门了,不管是做甚么生意,到最后都是亏本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