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1(2/2)
郑妥娘侧身搂着男人的腰,脸贴在胸前低声道:“奴家除了会作几首歪诗,什么都不会。饭菜都做不好的,还能帮的上你”
陈燮道:“怎么不能,南京人荟萃,我这事情还真的合适你来操持。也不用你出面去做具体的,就是约一些人写稿,发在报纸上。每月逢五逢十出一期报纸,写了稿的人也不白忙活,按照字数算钱哩。”
“报纸什么叫报纸奴家见过邸报,却没听过报纸。”郑妥娘来了好奇心,一双眼睛又开始盯着陈燮看,等他的解释。这个男人,那上头就不说了,能让人愿意死他怀里。其余的本事也是层出不穷,上马能打仗,下马能作诗词,现在又要办什么报纸。
“跟邸报的形式差不多,不过又不尽相同。你坐下,听我慢慢跟你说。”陈燮笑着按她坐下,取来随身的袋,拿出纸笔来在上头画了个草图道:“你看,大概样就是这样。内容不限,什么都可以登上去。当前的时政在第一版,内容可以从邸报上转载,一些大事可以请人作评述,大意就是给大家一个说话讨论的地方。第二版以后的内容就杂了,市井百态,人间趣闻,诗词话本,这些内容,我打算留三个版面。一共四个版面一期。出来之后,雇佣一些孩童做为报童负责送报,酒肆、茶楼、画舫,哪里人多往哪送,不要钱给大家白看半年的再说。”
不待郑妥娘说话,楼道口上来的柳如是惊呼:“姐夫,这可不少花银。纸、墨、刻板、人工,样样都要花银。”
陈燮看一眼这个小巧玲珑的女,心道她倒是个吃人间烟火的。看她跟郑妥娘关系紧密,怎么也不回自己的画舫或主处,家里的人不用她挣银么陈燮把话放心里,嘴上道:“掌握了报纸和渠道,就等于掌握了话语权。这报纸,是给民间人士看的,还可以在城里设一些读报栏,雇一些家境不佳的人,每日在报栏处给人读报。我们不说,也没人知道收了银的。”
这两个女人都是一颗玲珑心,陈燮这么一说,心里都明白了。可是这南京城里,得多少酒肆、茶楼,多少画舫都给白送,这银花的海了去了。
“思华,你可想好了,这南京城里,画舫不下一千,酒肆茶楼风月地,怎么也有个两三千,一期就算出三千份,这也是不小的数目。稿都好说,奴家担心这刻板的匠人都忙不过来。”郑妥娘这么一说,柳如是也附和道:“姐姐说的是,这刻板可是个精细活,一个字刻错了,一个板也就算废了。”
陈燮一听这话就笑了,站起道:“走,头前带路,我们走后花园去隔壁的宅里看好东西。”
两女被勾起了好奇心,一起下楼,丫鬟也被叫,走到后花园,看看一墙之隔的对面院,郑妥娘奇怪道:“没个门,怎么过去”
陈燮笑着对隔壁院喊话:“递过来一个梯,我们好过去。”说完对郑妥娘道:“明天叫人来,院墙上开个门,方便你来往,两家做一家可好”
郑妥娘道:“这可得问问假娘,她可不好说话,认银呢。”陈燮笑道:“你对她讲,这宅我买下了,白给她住,愿意住多久都行,就是过个户头的事情。”
郑妥娘道:“这倒是使得,就怕隔壁院的这些兵丁不好相与。”
陈燮道:“他们不住这里,只我带着亲卫住这。再说了,有你在隔壁,我也不会傻的独守空房。”说到这,柳如是才接过话道:“既然姐夫这么说了,不如让对面的兵拆出一个门来,把东西抬过来便是。不然这爬高爬低的,可不方便。”
陈燮一想也是,拍着脑门道:“糊涂了,怎么好叫你们翻院墙。”郑妥娘掩着嘴低声一笑道:“我去叫人把娘请来。”
隔壁被陈燮喊了一嗓,没一会便开始拆墙,这边唬的假娘滚滚而来,见了陈燮便道:“陈老爷,这地动山摇的,这是要拆房么”
陈燮笑道:“稍安勿躁,这宅我也买下了,今后随你住,宅里还是你说了算。妥娘是不会再上画舫了,你说要多少银,我都认了。”
柳如是这时候及时的扮演了一个二五仔的角色,开口道:“姐夫,这宅可不值一万两。”
陈燮对郑妥娘柔声道:“这事,我做主,可行”郑妥娘见他如此尊重自己,不由心里被蜜水泡着似得,甜甜的笑了笑道:“奴家脾气不好,多亏了娘包容,才能在这秦淮河上有立锥之地。”
陈燮听明白了,对假娘道:“我出个整数,两万个银圆,你要银也行。回头这里一切照旧,只当隔壁是一个工作间,两边的房契都由妥娘收着。”r1152
第二百一十九章讲道理
第二百一十章讲道理
这当口,假娘可不敢再说废话,郑妥娘脾气不好,她可是知道的。心里有心开高价,没想到陈燮给出的价格,远远高出她的预计,别说宅了,连宅里所有人带自己一起买下都多的多,这还有啥好说的,没口的答应下来。
对面的墙被拆出一个洞之前,有人高声道:“老爷让一让,这墙要穿了。”
陈燮带着一干人往后退了好几步,见墙上的砖被拆掉,也没说拿锤砸,就是一块一块的砖被取下来。看一起,也就是之前砸了几锤,然后就没再砸了。
陈燮见一个近卫拆的很熟练,手里匕首在墙上一翘,就是一块砖被拆下来。不禁笑问:“你小,以前是做瓦匠的不成”这小伙年龄也就是二十出头,听了这话手上也不停,答道:“老爷好眼力,小的家里祖传三代的瓦匠手艺,要不是进了军营,我也是一个大师傅了。一天照样挣五个大钱,老婆孩够养活。”
陈燮与他谈笑道:“你这都是老黄历了,如今手艺好的瓦匠,一天都挣八个大钱了。”
众亲卫一阵笑声,很快洞口越来越大,郑妥娘和柳如是看的清楚。这些年轻人站成一排,砖头在手里接龙,一块一块的传递过去,没有闹出满地的灰尘来。
“老爷,我让人去买了水泥和沙,您先将就一下,走过来,回头一准收拾妥当,清清爽爽的,好叫郑姨娘来回走动。”崔新这个马屁精,出现在对面,让人用席给上面和两侧挡住。
陈燮领着两女过去,进了个院,走入正堂,里头的桌椅都不在了,就放着十几个木箱。陈燮让人拆开一个木箱,里头露出一个一个的铁盒,盒里头都是一个一个铅块。柳如是倒是眼尖,惊呼:“上面有字。”说着上前去取一枚铅字,在手里摆弄一番道:“这是铅活字。”
活字印刷,明朝是有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效果很烂,根本就没法跟雕版印刷相比。
“活字印刷的关键有二,一为活字的材料,二为油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辅助以机械印刷机,印的又快又好。”陈燮一边解释,一边让人把一名四十来岁的工匠叫来,他还带了四个徒弟。此人本是济南府以印书作坊的工匠,联合商号买下那家作坊,作为办报的一个点,顺手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