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权倾天下之绝世悍将 > 分节阅读 232

分节阅读 232(1/2)

目录

展。大金尚在,这是自掘坟墓之举。官家宁愿相信金人的几张议和废纸也不相信为我大宋出生入死的诸大将,所以允文才会对官家失望之极。”

本书下载官网

虞允文顿了顿,续道:“可以肯定,官家防止武将做大的心尚在,相公取了岳宣抚使的义女为妻,必犯官家心中忌讳。”

经过虞允文怎么一说,罗腾飞亦点头认同,罗家军如今是大宋最强大的军队,岳家军是仅次于罗家军位于第二的军队,两支兵马合起来几乎占据了大宋三分之一的兵力。

更加毋庸置疑的是,大宋余下的三分之二兵力,根本打不过罗家军跟岳家军的联合。

面对这种联姻,赵构绝对无法坐视不理,必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罗腾飞略一沉吟,心道:“银屏都以是我的人呢,怎能这样放弃。若因忌惮赵构,而委屈了银屏,我还算是个男人吗”

如此想着,他坚定的看着虞允文道:“去办吧”

虞允文从容一笑,并不意外,点头道:“既然相公已经做出了决定,允文只能跟着相公同进同退。”他作揖一礼,告辞离去。

罗腾飞拿起了桌上的公文一一批阅,这些公文虞允文大多已经过目,关键之处都在旁边留下注释,表明他的看法,意见。

罗腾飞有自知之明,对于政务治理,他远远不及有着“王佐之才”之称的虞允文,对于他的建议基本上一一采纳,并且督促尽快落实,花起钱来也毫不心软。

虞允文心系苍生百姓,治理天下的理念说白了就是八个字:“民富国强,尊文尚武”

作为书生,虞允文并没有书生至上的想法,反而觉得文不可少,武不可缺,正如曹操在孙子兵法注释中所写的一样,“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

若只求军事力量的强大,而不巩固发展,国家必不长久,同样的道理,只求文治,而不求发展军事实力,国家也不长久。

以文治国,以武保国才是长久之道。

很意外,虞允文作为一个文士崇拜的不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相,而是被人称为乱臣贼子的曹操。

罗腾飞曾问虞允文原因何在。

虞允文笑道:“曹操在历史上的作为允文不多以评价,他胸怀大志,意图取汉代之,这跟唐皇有何异样唐皇李世民十七岁便劝父自立,干出了乱臣贼子之事。他们的区别只在于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而已。我等作为后者,凝望先人重点不在于他身前的所作所为,而是在于他留给后人什么值得借鉴,效仿的有用学问。曹操留下的治世理念,无疑是出色的强兵富国之法,其中大有我等值得学习之处。”

罗腾飞根据虞允文的学问治理淮南西路以及南京南路,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罗腾飞将堆积如山的文书一卷卷的批阅,凡事有关利民的事情罗腾飞都一一恩准,并且一一照办。

如项城县令的请求造桥的请求。

陈州与陈州以南的大片土地间隔着一条沙颍河,本有一座石桥横跨两河之间,供两地百姓往来,但因战事之故,石桥被毁,往来行人就需多绕四十里的路程才能渡过沙颍河。

由于沙颍河水流湍急,即深且宽,需要巨资才能修筑。

项城县令请求拨款重新修筑石桥。

虞允文在公文一角写道:“沙颍河修筑石桥,便于南北百姓商人往来,利国利民,当速行之。”

罗腾飞想也不想,批上“同意”二字,盖上自己的大印,直接拨款铜钱五万贯修筑石桥,以便利地方百姓。

类似之事,长久以来,数不胜数。

由于罗腾飞、虞允文的治国理念皆以治民为主,使得治下的所有百姓都得到了罗腾飞的关照,可谓万民归心,生活安定。

百姓皆言罗腾飞贤德,对于赵构却多有言辞。

只因中原一地,饱受金齐肆虐,有切齿深仇,而赵构却不思收复国土,为他们复仇,反而祈求和议享福之故。

罗腾飞将批阅好的公文放在一旁,随手又拿出一份公文,认真批阅了起来。这初一看署名,罗腾飞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那署名竟是骁果军统制王德。

罗腾飞心生厌恶,不知这王德打算搞什么名堂。

细细一看却是为了增加军备,要求拨给他两千匹战马,三千杆长枪以及三千套衣甲还有三千把马刀。

罗腾飞冷哼一声,轻声道:“口气倒是不小,一开口就要这么多东西,难道是因为军饷不够用,打算从老子这里敲诈一些军备去卖”

罗腾飞这时留意到公文下虞允文的意见。

虞允文写道:“王德近来在颍川表现良好,相公是不是应当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罗腾飞不以为然的想道:“这狗改不了吃屎,先看了一看再说”

他让人准备一万贯钱拨给了王德,至于王德要求的军备却一把不给。

第四部雄鹰展翅第二十九章反对婚事

第二十九章反对婚事

转眼过了半月,立春过后。正是春耕之际。

在古代春耕是最为隆重的事情。

贵如油的春雨刚刚停歇,温和的阳光照耀大地,正是难得的好天气。

上万百姓在田地辛勤耕作,尤其是南京南路一地,这里刚刚经历战乱之苦,田地荒芜。为了让此处再现繁华,罗腾飞在虞允文的提议下,组织地方百姓开垦的万亩田地,从各地租借购买耕牛、种子以及犁头等农耕器械,帮助南京南路一代恢复生机。

罗腾飞、岳银瓶、虞允文三人乔装打扮,穿着便服走在田埂上,巡视农耕情况。

闻着雨后田地里传来那略带泥土气息的芳香,罗腾飞、岳银瓶、虞允文三人都觉心旷神怡。

罗腾飞低声笑道:“连续五天的小雨,将百姓的兴致都调了起来。”

岳银瓶也笑道:“那是自然,春雨滋润万物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