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排除一切杂念(2/2)
清之所以回村找朱樉,实际上是出于方一志的意愿。
方一志曾试图进入皇宫,劝止这一可能导致周朝灭亡的决策。然而,当姬研向他询问解决之道,甚至表示愿意让他执掌政权时,方一志却只能无言以对。
环顾四周,朱樉成为了方一志唯一的希望,尽管他并不相信有人能够复兴周朝。但这段时间的相处,尤其是在朱樉的领导下,村庄的日新月异,让他产生了一丝幻想:或许朱樉能够解决当前的危机,使周朝不至于迅速灭亡。
当然,方一志也隐约察觉到朱樉的抱负,因此不敢,也不愿亲自去劝说朱樉,而是委托与朱樉关系密切的清去传达,如果天子将国家托付给朱樉,整个周地将面临何种局面。
如果朱樉能够力挽狂澜,那自然是好事一桩;否则,他打算回到故土,终老于乡间。
朱樉出示了印信,语气中既无喜悦也无悲伤:“先生可以放心了,天子已经任命我为管理冢宰。”
此时的朱樉,心情确实谈不上激动或后悔,尽管他确实是一时冲动接受了这个任务,但一旦决定下来,按照他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就开始在脑海中规划布局,排除一切杂念。
不做则已,要做就全力以赴!
“这样,真是委屈你了。”方一志郑重地向朱樉行了一礼,虽然朱樉获得这个“高位”出乎他的意料,但他也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以往只有显赫的诸侯或宗亲才能担任的职位,现在却授予了像朱樉这样的小官,这正说明周朝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朱樉恭敬地回礼:“请问先生,该如何治理国家。”
虽然他们是师徒关系,但由于时间尚短,且自认为并没有教给朱樉多少东西,朱樉一旦登上高位,仍然按照周朝礼节来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方一志的心情不禁有些激动,沉思了好一会儿,才用一种特别的语调吟诵出一段朱樉熟悉的内容:
大道之行也……
朱樉询问治国之道并非故作姿态,他确实对执政没有什么概念,更谈不上有成体系的理念。方一志在周朝为官多年,很多地方确实值得请教,但他没想到对方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大同社会,这个《礼记》中记载的理想社会蓝图,一直以来都是夏国传统思想中最终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这不仅是儒家的终极理想,也同样是道家、法家、墨家的终极理想,只是他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已,甚至后世闻名的和平社会也与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作为一个高中生,朱樉其实并不喜欢与终极相关的东西,宇宙太过浩瀚,未知庞大无匹,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终极实在太过遥远。
与宇宙的年龄相比,人类存在的时间简直微不足道,如果这么快就找到了终极答案,那实在不是什么好事。相比之下,眼前的一点一滴、脚踏实地的进步才具有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