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高武大明:我娶妻赵敏,带飞朱家 > 第482章 不是要抛弃自己

第482章 不是要抛弃自己(1/2)

目录

尽管在朱樉所生活的年代,大同的理念尚未露出实现的端倪,甚至被众多人嗤之以鼻,视作违背天性的空想。

朱樉自是明白,在青铜器时代末期实现这样的宏伟蓝图,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尽管如此,朱樉并未与方一志争辩其可行性,只是恭敬地回应:“谨遵教诲,铭记于心,且尝试之。”

告别方一志后,朱樉与高式子一同前往老聃的住所。

仿佛预料到朱樉的到来,老聃正站在门外,背手仰望天空,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超然与洒脱。

在朱樉说明来意后,老聃收回目光,意味深长地看着朱樉。对于朱樉的询问,他并未拒绝,平静地回答:“使民食甘,衣美,居安,俗乐。”

朱樉稍感意外,相较于方一志追求的大同社会终极理想,老聃的要求显得过于简朴。

如果没有意外,仅需两三年,他的互助组织便能完全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等待许久也未见老聃有其他话语时,朱樉不禁问道:“先生没有其他教诲了吗?”

经过与于芫的长时间相处,朱樉对老聃有了更深的“期待”。

毕竟在于芫眼中,老聃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通。朱樉最初拜老聃为师,主要是为了留住这位传奇人物,并非对道家思想有所兴趣。

然而,于芫的表现彻底改变了他对道家高人的传统印象,自然也更希望在这位自黄帝以来最杰出的道家集大成者身上发掘更多“智慧”。

老聃并未再发表高见,只是留下“随心所欲”四字,便转身回屋。朱樉愣了片刻,最终放弃了继续探寻的念头。

对诸子们的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后,朱樉也明白,尽管诸子们风格迥异,但大多有着一个共同的特质,非常重视自己的意愿,不愿受到外界的干扰。

反正时间还长,老聃也没有离去的打算,朱樉有的是机会。

在老聃门外沉思片刻后,朱樉终于有了初步的计划,拉着高式子便骑马返回村庄。

消除了最初的迷茫后,治理国家对朱樉而言并无太大难度:不过是规模更大的互助组织罢了,他在这方面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深刻见解。

一旦下定决心,朱樉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专注状态。

目标既已明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组建项目团队,将各项事务细化分工,然后逐一实现。

难点在于团队的组建。

他来到这个时代不过一年,又是一名基层小官,虽然结识了几位“子”,但都是理论丰富而执政经验不足的人。

更不必说这些人对他并不会言听计从,因此他不敢期待自己的初始团队能有多么豪华的阵容。

既然缺乏吸引人才的条件,朱樉也只能“因地制宜”,打算对先前的互助组织架构稍作调整,暂时用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