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严嵩没什么存在感的独子(二更求订阅(2/2)
海玥则依旧负手而立,片刻后无奈地道:“出来吧!看了有一会儿了吧”
“好功夫啊!”
陆炳闪了出来,先是似笑非笑,挤眉弄眼,随后又正色道:“你是不是对安南局势有些见解”
海玥对于安南的局势,还真的有一些想法,但现在不是透露的时机,当然也不必隐瞒:“见解谈不上,是有些不成熟的看法,此乃国事,不急于一时!”
“对对!”
陆炳连连点头:“陛下关注安南局势,已非一日,使臣入京,必定牵动各方,你切忌出头!先考国子监,等有了监生的身份,便是在京师扎下了根,有些话才能讲!”
国子监生还真的频频对朝堂局势发表见解,之前张璁和桂萼被免职,这些监生还去请命,被嘉靖训斥。
海玥则想到一件事:“我院试排名,对于入国子监有些影响吧”
此番广东院试,他排在一百五十三名。
这是一个什么名次呢
按照官方配额,明朝生员录取遵循“大府四十名,中州三十,小县二十”的原则,中后期允许增广生员,但广东全省年均录取的人数,也不过是一百五十到两百之间,每个府录取十五到二十人。
今次,就录取了一百五十三名生员。
王世芳将海玥排在了倒数第一。
装都不装。
对于一位高中县案首、府案首的学子来说,如此排名自然引人侧目,也引出了不少闲话,毕竟旁人并不知内情。
对于一位正常的十七岁少年郎,这同样是打击,以致于排名出来后,周围人都尽量避免提及,甚至连海瑞都尽量不说。
唯独海玥自己无所谓。
在走出贡院的时候,他感到荒唐,现在只觉得有趣。
反正他很清楚,以目前的水平,本就没资格获得小三元的殊荣。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与其被捧杀,还不如被打压。
毕竟那个打压自己的,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了呢
陆炳听得出他的豁达,只觉得佩服,他自己就是准备考武进士的,当然清楚这位也要堂堂正正地考进去,而不是举荐,更不可能纳捐,缓缓地道:“到了国子监,你需有些准备!”
海玥微笑:“国子监虽然是我大明最高学府,但想要顺利入学,还真不完全是看学识,对么”
陆炳也不隐瞒,轻叹一声:“确实如此,武宗在位时,国子监礼崩乐坏、经学荒废、考勤虚设、攀附权阉、帮派林立、暴力横行,幸得严祭酒整顿啊!”
‘别的就算了……帮派林立暴力横行’
海玥有些难绷,又对严嵩的整顿颇有兴趣,具体询问起来。
正德朝国子监的风气实在一塌糊涂,到了嘉靖登基大礼仪闹了多年,这最高学府也没见什么起色,直到严嵩接任,禁绝歪风,贯彻教学体系改革,进行考课周期调整,赏罚分明,增加国子监贫困生的生活补贴,建议停止捐银买卖监生头衔等等作为,大力整顿了学风,得到上下的拥护。
只不过多少年的糜烂,想靠严祭酒在短短几年间彻底改变,肯定难以办到……
所以陆炳说了不少国子监的改变后,又正色道:“想入国子监,依旧要门道!”
海玥毫不奇怪:“我、十四弟和林敬夫,都有应试的信心,不求特殊照顾,只求一个公平的机会,别只因我等出身岭南,看都不看,直接黜落就行!”
“放心!”
陆炳拍着胸脯保证,广州府他说要严惩不贷,结果官员只抓了一个周宣,已是觉得大为丢脸,这回一定得把事情办妥。
只是国子监是锦衣卫管辖不到的,还得寻人。
既然是想要求一个公平,直接寻找清正廉明的严祭酒,肯定没错。
陆炳回到锦衣卫的屋子里,自言自语:“严祭酒的独子,叫什么来着”
相比起京师其他官员妻妾成群,天酒地,严嵩仅一位发妻欧阳氏,自年轻时就相濡以沫,恩爱非常,两人膝下也就一个儿子,可谓独苗。
以这个年代的夭折率,独子的风险是极大的,所幸严嵩之子今年已经十八岁,平安长大成人。
按理来说,前国子监祭酒,现礼部右侍郎的独子,怎么说在京师的官宦子弟圈子里,也该是有些名气的。
但此时陆炳回想起来,就记得是整天跟在桂萼儿子身后的小跟班,低调到连叫什么都记不得。
询问左右,洪七等人挠了挠头,也都说不知。
陆炳摩挲着下巴许久,突然灵光一闪:“想起来了,严世蕃!叫严世蕃!给他去一封信,我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