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裤子都脱了,你说不能力挺?(1/2)
长安城的一道诏令,使得整个大唐都忙碌了起来。
长孙冲所在的西州,柴令武所在的营州,乃至于柴哲威所在的会州,全都陷入了紧张的忙碌之中。
同时,长安城内外,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此次大唐两线作战,两线皆是国战,单论规模,甚至比贞观三年北征突厥的规模还要大得多。
而大唐此次征伐两国,也是自大唐平灭东突厥之后,沉寂三年多以来,首次对外作战。
三年多的时间,说长不长。
至少,还没有长到大唐能凭借这点时间,迅速发育到举世无敌的程度。
但说短,却也不算短。
因为,大唐止戈这三年以来,许多距离大唐比较遥远的国家,都已经忘记了大唐当年平灭东突厥的威势,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西突厥,高句丽,乃至于高原上的吐蕃,都是其中佼佼者。
因此,当大唐宣布要同时对两国开战之后,一些国家的使节第一感觉竟然是荒诞。
而当诸国使节反应过来大唐不是在开玩笑之后。
曾经被唐军支配的恐惧,对于东突厥灭亡之后的惶恐,才终于再一次袭上心头。
他们想起来了,全都想起来了。
想起来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会千里迢迢的赶赴长安朝拜,想起来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会尊称那位高坐龙椅之上的汉人皇帝为天可汗。
一时间,诸国使节战栗。
更有许多使节联名上书,向他们共同尊称的天可汗陛下请罪。
尽管,他们无罪,可到了眼下这种关头,有没有罪已经不重要,先请罪,总好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当然,有人战栗,自然也有人兴奋。
大唐已经三年多未曾有过对外战争了,哪怕是边境上的摩擦,也都是控制在很小的规模之内。
许多人都迫切的想要知道,大唐现在的战斗力如何?
他们想要知道,大唐这头曾经择人而噬的老虎,究竟是越发的强壮,还是外强中干?
而这一次,大唐堪称自大一般的征战,正是检验这头老虎处于什么时期的天赐良机。
于是,长安城便出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面。
但无论是欢喜之人,还是哀愁之人,他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
便是一边上书恳请天可汗陛下慈悲,三思而行,一边每日不间断的派出快马,将长安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国内。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八月份,距离出征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中秋的风,将整个关中大地,吹出一片金黄。
屹立在萧瑟秋风之中,依旧显得威严庄重肃穆的太极宫,甘露殿里。
李世民如往常一样,召集满朝文武商讨此次出兵事宜的细节。
查缺补漏的同时,也顺便诵读来自诸国使节的折子,观察诸国对于此事的反应。
“陛下,今日一共有四十三国的使节上了奏章,请求陛下罢兵休战,广施仁政于四海,如何回应,还请陛下示下!”
房玄龄将身前案几上摆着的厚厚一沓奏折读完,当即朝李世民拱手询问道。
房玄龄的声音,成功将满朝文武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李世民身上。
尤其是以李靖为首的一群武将,更是齐齐眯起眸子,脸上隐隐有杀意浮现。
在他们看来,这些折子,简直就和臭屁一样,臭不可闻。
这就好比大唐裤子都脱了,眼看就要力挺薛延陀和吐谷浑。
这个时候,突然有一群人跳出来,说什么你得戒色,不能力挺,这不是纯纯恶心人是什么?
开玩笑,不能力挺,那他们这么久的努力算什么,大唐这些日子召集的大军,耗费的钱粮又算什么?
李世民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不由正手捋须,面露沉吟之色。
片刻后,他语气淡淡道:“一直放任这些小国上蹿下跳,也不是个办法,朕为九州尊长,也不好严令斥责他们。这样吧,以朕的名义,拟一封诏书向他们陈述利害,多少安抚一下他们。”
这话一出,一群杀才一般的武将顿时面色稍缓。
齐齐颔首表示同意。
房玄龄捋了捋胡须,沉吟着问道:“敢问陛下,这诏书用何种规制,可需要将吐谷浑与薛延陀的罪证一并昭告?”
“就用口谕吧,至于两国罪证要不要昭告,尚书省自己去讨论。”
李世民摆摆手,语气随意,显然是没将这事儿当成大事。
房玄龄闻言,也不再多问,坐回自己的案几上,随手将诸国使节呈上来的折子扫进一旁的箩筐里面。
事实上,他也没将这事儿放在心上。
大唐征伐两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哪怕是有天大的事情,也得先放在一边。
诸国使节的意见,更不可能更改大唐的意志。
之所以要将诸国使节的意见拿到明面上来说,也只是因为大唐身为宗主国,必须要做一些面子工程,以此来保证宗主国的威严。
不然,放在太平时节,这些折子,房玄龄根本都懒得看。
都是随手交给尚书省下辖属官随手处理了的。
使节的事情告一段落,李世民便开始说起了正事,诸将不时的补充一句,文官们就静静的坐在一边。
长孙无忌见状,顿时悄摸离席,从文官席挪到武将席位之中,然后挨着柴绍坐下。
柴绍转过头,有些诧异地望着长孙无忌,问道:“赵国公,你这是......”
不等柴绍问完,长孙无忌便打断道:“嗣昌兄,待会儿下值之后,可否到某家府上一聚?”
听见长孙无忌对自己的称呼,柴绍不由得愣神了一下。
这厮,什么时候这么客套了,往日里不都是直接叫他霍国公,而且事事都要与他比个高低的吗?
长孙无忌像是看出柴绍的疑惑,轻声解释道:“老夫有事与嗣昌兄商议,关于某家大郎与你家二郎的。”
一听这话,柴绍顿时恍然大悟。
看来,长孙无忌是开始担心自家儿子了。
但转念一想,也是人之常情。
对于李世民突然更改出征时间的决定,他虽然面上不显,但心里多多少少也是有些担心柴令武的处境的。
说到底兔子急了还会咬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