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 第62章 李泰接管羁縻州,喜结良缘

第62章 李泰接管羁縻州,喜结良缘(1/2)

目录

伏俟城边境。

李承乾率领众人和七百名军士驻扎在这里。

李承乾问杜正伦:“你可愿意到伏俟城去见伏允可汗,探一探他们的虚实?”

杜正伦听了,心想那伏允可汗凶狠残暴,这要是去了,不等于送死吗?

他想到此处,苦瓜着脸说:“殿下,是不是微臣哪里做错了?惹殿下生气了?所以,你想收拾微臣。”

李承乾看他那怂包的样子就想笑:“你想多了,你若不愿意去的话,那么,孤就亲自去吧。”

此时,城阳公主掐了一下身边的杜荷。

杜荷会意,赶紧向前迈了一步:“殿下,微臣愿往!”

李承乾微微颔首:“很好!你勇气可嘉啊。”

苏婉说:“我也要去。”

“你一个姑娘家,那可不行!”李承乾自然知道此次出使吐谷浑十分凶险。

“吐谷浑人总以为自己是英雄,不把唐人放在眼里,我倒是很想看看他们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李承乾沉吟了片刻,缓缓道:“吐谷浑人确实有他们了不起的地方。

他们这个民族的人性格坚韧、顽强,这也是他们强大起来的原因之一。

当初,他们生活在东北地区,后来,不远万里来到了这里,终于,把党项人挤兑走,把这块风水宝地占下了。

后来,在隋朝时期,隋炀帝派老将宇文述和观王杨雄率兵讨伐吐谷浑,伏允可汗兵败,又在党项避难。

可是,伏允可汗并没有死心,他伺机东山再起。

终于,他趁着隋末大乱,又复了国。

由此可见,他们这个民族之所以能称霸一方,也绝非偶然啊。”

“我们大唐对吐谷浑不薄,把慕容顺送了回来,开通互贸,他们却屡次侵犯大唐的边境,烧杀抢掠,难道不过分吗?”

李承乾叹息了一声:“伏允可汗不听他儿子慕容顺的话,却听天柱王的话,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啊。

不管怎么样,两国的百姓都是无辜的,如果伏允可汗能有悔改的表现,孤是不建议对吐谷浑用兵的。”

苏婉双手抱在胸前:“殿下,你是个善良的人,所以,你总是把别人也想得十分美好。

但是,有的人就是那种十恶不赦的人,你想用你的宽容去感动他们,那是不可能的,对付这种人,就得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这一次,还是孤亲自前去吧!”

“你不用去,你坐镇后方,我去,我不会有事的。”苏婉十分自信。

苏瑰施礼道:“请允许我陪他们一起去!”

李承乾说:“好吧,那你们一定要小心点。”

法通说:“殿下,小僧写了一封书信劝说爷爷与大唐修好,不知可否?”

“拿给孤看。”

法通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恭敬地递给了李承乾。

李承乾把书信打开,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称赞道:“你在大唐这几年,进步很大啊,看问题更加透彻了,如果你爷爷能听你的劝,那么,孤肯定会劝说父皇不向吐谷浑用兵。”

“小僧在此先谢过殿下了。”

第二天早上。

苏婉、苏瑰和杜荷三人前往伏俟城。

伏允可汗听说了以后,让人打开城门,放他们三人进城。

伏允可汗为了展示军威,有意在大殿门外布置了上千名甲士。

那些甲士全身盔甲,手持长矛,一个个耀武扬威。

苏婉、苏瑰和杜荷三人进了大殿。

在大殿的两侧,站立着文官武将。

伏允可汗居中而坐,站在左边的是慕容顺,天柱王侍立在右边。

苏婉揖而不拜:“苏婉奉大唐太子之命前来拜见可汗!”

没等伏允可汗说话,天柱王却先恼了:“你们见到我们可汗,为何不下跪?”

“大国使者,不拜小邦之主!”苏婉声音洪亮。

伏允可汗把手一挥,制止了天柱王,把他们三人打量了一番:“难道说李唐没人了吗?派你一个女娃娃前来为使?”

闻言,文武百官都哄笑了起来。

“我们大唐有的是人才,车拉船载,不可胜数。

不过,我们出使是区别对待的,对于那些大国,自然派遣高官前往,对于一些番邦小国,派我这样的小丫头来,已经是破例了。”

苏婉的言下之意,你们吐谷浑连番邦小国都算不上。

“你!”伏允可汗一听,气得胡子撅起老高,“好一副伶牙俐齿!”

“我不过是说了一句实话。”

“你们此次到我们吐谷浑来,所为何事?”

“我们大唐太子李承乾闲来无事,到西域诸国巡游一番,途经此处,特让我来慰问你老人家身体是否康健。”

“李承乾有那么好心?他为什么不来?”

“西域诸国听说大唐太子亲自来了,都纷纷主动前去拜访他,哪里有像你这样坐在家里等着太子来拜访你的呢?”

苏婉的意思很明显,你们吐谷浑的资格也太老了些。

“既然如此,那么,可有书信?”

“有的。”

苏婉从怀里拿出了两封书信交给了杜荷,杜荷把那两封信递给了慕容顺,慕容顺接过以后,又转交给了伏允可汗。

伏允可汗打开一看,其中一封是李承乾写给他的,另一封是法通写的。

李承乾在信上大致的意思是:

首先,慰问伏允可汗身体无恙;

其次,希望伏允可汗能不侵犯大唐边境,大家和平相处,友好贸易,造福于两国的百姓。

法通在信上的意思是劝说他爷爷不要联合党项等诸国企图与大唐对抗云云。

伏允可汗把那两封信看完之后,又递给了天柱王和慕容顺。

伏允可汗手捻须髯:“如果本可汗记得没错的话,李承乾今年不过十三岁吧?”

“是的,他刚刚行过冠礼。”苏婉态度从容。

“胎毛未褪,乳臭未干,竟然敢在本可汗的面前端架子,妄言天下大事,真是令人可发一笑。”伏允可汗不以为然,语气之中充满了讽刺。

“可汗,话可不是像你这么说的,人们常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想当初,春秋时期有一神童名叫项橐,年仅七岁,孔子却把他当作老师一样请教;

秦国的甘罗年仅十二岁,出使赵国,一下子便让秦国得到了十几座城,因此,他被秦王拜为上卿;

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办法称象,他的心智超过了成年人;

蔡文姬在六岁时就能分辨出弦音,等等;

以上所说的四个人年龄都很小,却都很了不起。

而那些没有本事的人就多了,像什么夏桀、周幽王、楚怀王和晋惠帝等等,不胜枚举。”

苏婉的一席话把伏允可汗顶了回去,这话也等于在说你伏允连那些没本事的人也比不了。

“呃——。”伏允可汗顿时噎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