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突厥人的故事,皇后荐贤〔求追读)(2/2)
“地主?”苏婉听了这词,都觉得新鲜。
“就是他管理的范围大,土地多,物产丰富,赋税充足啊。”
苏婉皱起了眉头:“那你得想办法搞点副业,赚点外快啊。”
李承乾苦笑了一声:“孤能搞什么副业?”
“我听说搞工程,赚头很大,对半赚钱,你搞点工程出来,不就行了吗?”
真是一语点破梦中人,李承乾心想东宫的确有三间老旧的房子,下雨时,房顶便会漏水,地面上、墙上都已经长满了青苔,这也实在影响东宫的形象,这形象工程还是可以搞一搞的。
“姑且试试吧!”
于是,李承乾向李世民上书,请求翻盖那三间破旧的房子,经工匠预算需要一万两银子。
紫宸殿。
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魏征侍立在一旁。
恰巧李世民翻到了李承乾的上疏,他反复地看了几遍之后,并未表态,而是把这封奏章递给了魏征。
魏征双手接过,打开观看。
李世民抬眼看了一眼魏征,问道:“爱卿,你说此事当如何处置啊?”
魏征手捻须髯然,迈开方步,摇头晃脑,缓缓道:“陛下,先从大的方面来说,咱们大唐建立的时间并不长,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人口已经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仍然较少。
去年,陛下派李靖统兵征伐东突厥,虽然说咱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再说周边的形势,西域诸国,尤其是吐谷浑,伏允可汗对咱们大唐跃跃欲试,那个老小子当初被隋炀帝的大将宇文述打得屁滚尿流,吓得南奔雪山,捡回一条狗命,后来,趁着隋末大乱,他又复国了。
因此,陛下下旨压缩宫廷内外的开支,包括妃嫔、皇子、公主们的日常费用支出,大臣们的俸禄等等,微臣以为做得对。”
李世民听了,心想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说你也想像孔颖达那样让我涨你的工资?
只听魏征继续说道:“不过呢,太子东宫的费用再三压缩,已经没法再压缩了。
这事,微臣是怎么知道的呢?
微臣也是太子的老师,有一次,微臣去授课,太子没有茶叶招待微臣。
太子便把五年前的茶叶拿出来冲泡给微臣喝,那茶叶都上霉了,能喝吗?
微臣听说东宫还欠太监和宫女的月例,这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若拿太子和越王相比的话,越王仓库里的钱堆积如山,想怎么花怎么花,太子却捉襟见肘,这就显得有点不太协调了。
至于东宫的那三间破旧的房子,微臣也是知道的,的确有损形象呀。
倘若外国的使臣到东宫来参观的话,实在是有损我大唐在他们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因此,微臣以为太子的这份申请可以考虑,现在的材料、人工都很贵,一万两银子不算多。
当然了,这事儿还得陛下自己斟酌。”
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脸上是一阵红一阵白,心想这牛鼻子老道说话够损的,说来说去,就是说朕抠门、偏心眼儿呗,但是,碍于情面,他不便发作。
李世民站起身来,倒背着手,微微一笑:“爱卿,朕是什么样的人,难道你还不清楚吗?
在这里,朕讲个故事给你听。
当初,尉迟恭可不是朕的部下,他是刘武周的人,那大老黑铁匠出身,力大无穷,他是追着朕打呀,朕被他害苦了都。
后来,终于有了个机会,朕把他给降住了,但是,朕怜惜他是个人才,没舍得杀他。
他倔强得要命,张口闭囗就说什么‘要杀便杀,要剐便剐,皱一下眉头,不算是英雄好汉!’
于是,朕拿出黄金百斤,对他说,‘你若留下,投降朕的话,朕欢迎;
如果你要走的话,朕送你黄金百斤,作为路费。’
尉迟恭跪下磕头,倾心归顺,从那以后,咱们君臣一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打了无数的胜仗,不知你可曾听说此事?”
李世民说这话就等于把魏征给怼了回去。
“呃,”魏征顿时噎住,“微臣自然知道陛下是个豪爽之人!”
李世民叹息了一声:“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自从朕坐了这个位置之后,每天都在为钱的事而发愁;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到处要花钱,哪里敢铺张浪费一点呢?
打仗没有军队,没有马匹,没有粮草,能行吗?
这些所花费的钱财不计其数,钱都从哪来?
如果不是朕省吃俭用,压缩各项开支,你以为李靖能灭得了东突厥?
那简直是笑话。”
“陛下圣明!”魏征也听出李世民的意思了,就是说,这个功劳不能完全记在李靖一个人的头上。
“确实,朕给予东宫的费用不多,朕就是怕承乾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他是太子,得以身作则呀;
其他的皇子们都在看着他呢。
咱们得好好学一学隋文帝,人家是理财高手。
如果不是隋文帝积攒了殷实的家底儿,隋炀帝能那么折腾吗?
后来,裴蕴向隋朝廷献‘貌阅法’,使得那些想偷减赋税的人无处可藏,最后,隋朝的国库日益充盈,巅峰期,隋朝的粮仓都是满仓,很多粮食没有地方堆放,大隋的财富不知道是我们的多少倍啊。
可惜的是,朕没有他那个本事,若论打仗,朕还凑合,理财这一块,比人家差远了。”
魏征趁机说道:“陛下有自知之明,这很难得呀!”
“不过,刚才你提到了东宫那三间老房子已经破旧不堪,严重影响了东宫的形象,确实有必要修缮一下,好吧,朕准奏了!”李世民说着在奏折上写了一个字:准!
有了这个批复,李承乾便可以到国库里去提取银子了。
李承乾是个做事雷厉风行,不喜欢拖沓的人,一万两银子到手之后,他立即召集工匠,开始修缮那三间老房子。
说是三间老房子,其实,房顶上的琉璃瓦,大多碎裂,木料已经腐朽,墙壁也坑坑洼洼,多有坍塌之处,还有什么价值呢?好像还不如推倒重建。
不过,李承乾转念一想,重建和修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果重建的话,肯定有大臣们会说太子奢侈;
可是,修缮就不一样了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老房子还是有一定的纪念意义,据说,当年,李渊曾经在这房子里睡过一晚上,侍寝的正是那位尹德妃。
毕竟是皇爷爷奋斗过的地方,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