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 第31章 突厥人的故事,皇后荐贤〔求追读)

第31章 突厥人的故事,皇后荐贤〔求追读)(1/2)

目录

李承乾目前的状况是:在内有杜荷和杜正伦等大臣支持他;

在外有阿史那社尔手握兵权,只不过,阿史那社尔手里的兵马少了点儿;

禁军之中有苏瑰,只是苏瑰的职位不高,不过,没关系,苏瑰还很年轻,将来还会有晋升的空间;

长孙皇后竭尽全力保护他;

还有称心这样贴心的侍卫负责侦察和缉捕等。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缺少一位像胤祥支持胤禛那样的兄弟。

皇子们大多觊觎太子之位,至于青雀,那就甭指望了,他能不起兵造反就谢天谢地了。

李承乾布了这样一个局,他的心中升腾起了希望。

不过,他感觉到力量还很薄弱,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

“殿下,你在发什么呆呢?”

李承乾正在想着自己的心事,不知什么时候,苏婉已经来到了他的近前。

“哦,是你啊?”李承乾这才回过神来,看向她。

只见苏婉今天打扮得花枝招展,满头珠翠,美若天仙,胳膊上担着一件衣服。

“你站起来一下,我给你做了一件长衫,你试试是否合身。”

“给孤做的?”李承乾感到很意外。

“是啊,天气渐渐暖和了,那些棉衣马上都要脱掉了。”

李承乾站起身来,把棉衣脱掉,穿上了长衫,果然很合身,好像量身定做的一般。

“颜色、款式还喜欢吗?”

“还不错,”李承乾不禁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衣服的尺寸?”

“你忘了,那天晚上我们俩在榻上睡觉之时,我便能知道到你的胸围、腰围和臀围的尺寸了。”

“呃——,”李承乾顿时噎住,心想都说女人心细,果然如此啊,“那就谢谢你啦。”

苏婉莞尔一笑:“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这么客气吗?”

他们俩又聊了最近长安城中所发生的事。

李承乾问道:“雪儿姑娘的伤好了吗?”

“伤筋动骨一百天,哪能好得那么快!不过,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那就好!”

“殿下,你觉得青雀离开了长安之后,就不会有什么事儿了吗?”

“目前,孤没听说他有什么事啊。”

“可是,我听雪儿说,为她诊治的医官,有一天晚上,在房遗爱的家中为房遗爱治那方面的病时,却看见了李泰也在坐。”

嗯?

“有这等事?”李承乾听了感到十分吃惊,“这么一说,青雀没去扬州?”

“不是,此事是发生在青雀去扬州之前。”

“哦,房遗爱得的是什么病?”

“听说是他那方面的功能有点问题,似乎行房有点困难。”

“……”

李承乾手托着下巴,沉吟了片刻:“如此说来,李泰和房遗爱的关系不错啊。”

苏婉的双手放在胸前,一双美眸看向李承乾,叹息了一声:“殿下,我可不是说你,你父皇现在人在中年,如日中天,他还有头活呢,换句话说,你想继承皇位还早着呢。

而且,他现在偏爱李泰。

李泰可不像你所想的那么简单。

虽然房遗爱不学无术,只是个武夫,官授右卫中郎将,但是,你要知道他的父亲是房玄龄啊。

房玄龄还了得吗?

所谓‘房谋杜断’谁不知道?专门搞阴谋的,就是他提出玄武门之变计策的,没有他的谋略,你父皇能当上皇帝吗?恐怕早死多时了。

因此,你父皇继位之后,为了报答他,把他列为朝廷的首相。

当初,虽然房玄龄定下了玄武门之变的计策,但他却不敢直接对你父皇说,而是先和长孙无忌说了,然后,由长孙无忌去和你父皇说的。

所以说,在玄武门之变中,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功劳不相上下,他们俩也结成了生死兄弟。

你母后很支持你,但是,不知为什么,你母后却反对长孙无忌做高官,不让他做宰相,只是做了有职无权的闲官,相反把房玄龄推在了前面,由此可见,你母后和房玄龄的关系也很好。

房玄龄老谋深算,表面上,他并没有支持李泰,可是,房遗爱却与李泰交好,这也就等于房玄龄在暗中支持了李泰,难道说你看不出这个形势吗?

所以,你目前的处境仍然很危险。”

听了苏婉的分析之后,李承乾深深地感到目前的形势的确不容乐观。

“据了解,李泰不仅拉拢房遗爱,而且和宰相岑文本、刘思道关系密切,另外,柴令武、韦挺和杜楚客,还有文学馆的那些所谓的饱学之士也都是他的同党,不知不觉,他已经组建了自己的班底。”

“看来还是小看青雀了,没想到这小子思虑深远啊,”李承乾顿了顿,“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事儿的呢?”

“你忘了?我爹是秘书丞,朝中派系林立,他看得一清二楚。”

“你说的也是。”

“所以,你得组建自己的班底,你一个人是玩不转的。”

闻言,李承乾无奈地说道:“你有所不知,自从去年和东突厥开战以来,我们东宫的经费就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压缩,就算孤想拉拢和收买一些人,不得花钱吗?

这年头,白使唤人能行得通吗?

目前的经费只够我们东宫维持日常的开支,不,好像已经欠他们宫女和太监三个月的例钱了。”

“啊?你父皇对你竟然如此抠门?

那李泰兴办什么文学馆,花了多少钱?他的钱都是从哪来的?”

“是啊,很多事都是没法比的,孤和青雀不一样,他辖区有二十二个州,他是扬州大都督,又是越王,他可是个地主啊,富得流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