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1/2)
若是让吴朝长期脱离大陆政权的掌控,趁势兼并南部中南半岛,建立更为强大的政权和社会、文化体系,吴朝就不再是大陆政权直辖的一个地方政府,转而演变成一个藩属国,华夏就要永久地失去这一片土地。
别看这一个半岛,现在大都还是不毛之地,后世这儿可是很有名的产粮区,水稻能一年三熟,且地理位置极佳。
控制了这一片区域,南部海域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疆差不多就是华夏的内海,也没了后世的九段线之争。
当然,原时空的许多遗憾,可能会随着三兄弟的穿越而不再出现。可无论如何,陆少峰都极力主张不能给后代们留下潜在的麻烦,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
除了这些考量外,陆少峰也不忍一场内战,将刚有些发展的南汉之地破坏殆尽,特别是最宝贵的人口。
但若马上出兵,楚南区区七八万的兵力会捉襟见肘,撒在如此广阔的地面上,大部又是茂密的丛林,实际的控制力就会大打折扣。
此外还得虎视眈眈的大周,若大周借机全面南下,在攻打江宁的同时再攻楚南,镇永军势必会顾此失彼。
陆少峰计划扩军到十万以后才对南汉国动手,现在是机不可失而又力不能及,一时之间有些两难。
若是先取南汉,待一切平稳下来后再取吴朝,中间也得要有两三年的时间,这中间会不会有其它的变故就很难预料。
“院长,政务院只需定下大的方略,就算是有什么困难,我们努力克服就是,千难万难,总比前几年的情况好上许多。兵源方面,衡永专区在不影响即有建设的情况下,可以再发动民众,组织一万的青壮从军。”
唐子恒抢先表态,而且还是拿出实打实的支援来。
“唐专员勇于任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林州初定,正是大干快上的时候,能再组织一万青壮从军,已是尽了全力。可几个大的工程也不能耽误,战事一开后,林州还是我们的前进基地,更需要稳固。”
对唐子恒的表决心,陆少峰并不意外,勉励几句后,又问杜专员。
“杜专员,潭阳专区的情况你最熟悉,你也来谈谈。”
被唐子恒抢了先机,杜专员也没气恼,他沉吟着缓缓地说道。
“今年潭阳专区安置了十多万的移民,人口较之前大幅增长。从各方的统计数据来看,还可以动员一万两千的青壮从军。其实,想从军的年轻人还不只这些,只是镇永军的招兵条件卡得太严。”
杜专员这话,也是说出了镇永军兵力不足的一个原因。
所有入伍的青壮,都要经过严格的体检,而且还有各种限制,不能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年龄得在18岁到24岁之间,不得有违法的纪录等等。
“兵贵在精不在多,杜专员的话虽有一定道理,但招兵条件不能放宽,以后可能还会更严格。对于兵源问题,我们在拿下南汉的核心区域后,就地招兵或者改编部分南汉的禁军,这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李子强没有纠缠兵力不足的问题,他已计划要在南汉招兵五万,镇永军的总兵力就能达到十五万人以上,能同时应对两个强国的压力。
对南汉用兵,是一场灭国之战,与占据楚南时兵不血刃的和平式政变不同,不但在战场上会有生死相搏,各方面的压力也是空前的。
此时的华夏大地,比战国时的七雄争霸时代还要混乱。那时搞出的合纵连横之策,就把强大的秦国死死地困在了秦地而无法东出。
而现在楚南的综合力量,比强大的秦王朝多有不如。一旦暴露出征战天下的雄心,会不会被大周和大唐联合应对,谁也不能下定论。
陆少峰没有在大会上给与会者更多的言论空间,现在不是搞民主再集中的时候。
几位重量级人物简短表态后,他以政务院的名义,下达了楚南全境总动员的命令,楚南在时隔几个月之后,再次进行军事管制。
军事上,镇永军根据作战对象和目的不同,依战时条例划分为两个战区,即北部战区和南部战区。
北部战区以防御为主,由苏浩担任战区司令。
向北以内河舰队为主力,陆军第一集团军一师和空军的一个团为辅,封锁江北沿岸,保障大江上的水运交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