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语 13141516(2/2)
(七)
背外内之赂,
违背了曾经对外,以及对本国大臣贿赂时,许下的诺言,
虐其处者,
像这样食言而杀害与自己共事的人,
弃其信也;
就是背离了信;
不敬王命,
不尊重王命,
弃其礼也;
就是背离了礼;
施其所恶,
把自己所厌恶的事施加于人,
弃其忠也;
就是背离了忠;
以恶实心,
心中充满了邪念,
弃其精也。
就是背离了精。
(八)
远不至而近不和矣,
那么就会使关系远的不再交往,关系近的也不能和睦相处了,
将何以守国?
如此将凭什么来保全国家呢?
名句:
(一)
大夫、士日恪位着以儆其官,
大夫与士则天天在自己的官位上谨慎地尽职,时刻警醒自己不犯过错,
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共其上。
庶人、工、商各守其业来为君王效劳。
(二)
恐其有坠失也,
担心有所疏漏,
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
所以制定了车驾与服饰以及各种旗帜来区分官职大小,
为贽币、瑞节以镇之,
规定了贽币、瑞节昭示身份等级的制度来维持安定,
为班爵、贵贱以列之,
定下了爵位、贵贱来确立级别秩序,
为令闻嘉誉以声之。
制定律令以此来宣扬美名、荣誉以至表彰功臣。
(三)
犹有散、迁、懈慢而着在刑辟、流在裔土,
但仍然还有散慢、失职、懈怠、懒惰而受到刑法惩处、流放到荒瘠边地的人,
于是乎有蛮夷之国,
于是就有了蛮、夷这样边远的国家,
有斧钺、刀墨之民[6],
有了受到刑罚被制裁的罪民,
而况可以淫纵其身乎?”
而作为诸侯,又怎么可以过分放纵自己呢?”
(四)
非嗣也,而得其位,
本不该继位而得以当上了国君,
亹亹怵惕,
所以他非常勤勉地做事、时刻恐惧警惕,
保任戒惧,
处处小心谨慎地处理国事,
犹曰未也。
这样还担心做得不好呢。
(五)
若将广其心而远其邻,
假如放纵自己而疏远邻国,
陵其民而卑其上,
欺压人民而不敬天子,
将何以固守?
那么将如何固守王室基业?
(六)
夫天事恒象,
行事往往象征了上天降下的吉凶,
任重享大者必速及。
责任重大而贪图享受必定会很快遭到报应。
(七)
大臣享其禄,
众位朝臣享受君王的俸禄,
弗谏而阿之,
不出面劝谏反而阿谀附从,
亦必及焉。
也一定会遭到报应。
周语12
国之将兴,
国家的基业想要兴旺,
其君齐明、衷正、精洁、惠和,
其国君就要明察一切、中正无邪、精诚廉洁、仁爱谦和,
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他的德政远播足以上达神灵昭示他的美好,
其惠足以同其民人。
他的恩惠足以团结他的民众和人心。
神飨而民听,
能使神灵受礼而民众信从,
民神无怨,
人民和神灵都没有怨恨,
故明神降之,
因此英明的神灵就会降临他的国家,
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
观察他的德政而且均匀地布施福祉。
国之将亡,
如果哪个国家将要败亡,
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
其国君一定是贪图财利、邪僻不正、纵欲淫荡、荒业怠政、愚秽暴虐,
其政腥臊,馨香不登;
他的政务腐朽败坏而无法上达神灵;
其刑矫诬,百姓携贰,
他的刑法纵恶惩善,致使民众不睦而携有二心。
明神不蠲而民有远志,
因此神灵就不能昭示福佑,反而使他的民众疏远离心,
民神怨痛,
以致人民和神灵都怨恨厌恶,
无所依怀,
无所归依,
故神亦往焉,
因此神灵也要降临,
观其苛慝而降之祸。
不过,却是为了观察他的暴虐邪恶而降下灾祸。
不亲于民而求用焉,人必违之。
不对子民亲近而过度使用民力,民众一定会背离他。
慈保庶民,亲也。
仁慈和善地真心护佑民众,是亲善。
动匮百姓以逞其违,离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难乎!”
过度动用民力而使民力匮乏,却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自然就会离弃民众,如此离弃民心而激怒神灵却想祈福求利,这不是太难了吗!
道而得神,是谓逢福;
秉承正直仁道而遇到神,叫作迎福;
淫而得神,是谓贪祸。
施行淫邪而遇到神,叫作遭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