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子虚乌有的“南京大学张教授”

子虚乌有的“南京大学张教授”(2/2)

目录

通过网络搜索,仅在一些非专业的自媒体文章或自媒体号视频中有提及“南京大学张教授,在过去20年研究线粒体功能过程,因接受医院委托,对患肝病(含肝癌)患者活检做研究时,发现这些病人的病灶细胞都有转基因片段,认为这类病人的肝病(含肝癌)与转基因片段通过吃转基因食品在体内积蓄有关”的说法。但这些内容未提供具体的研究细节、实验数据以及相关论文出处。

而且,仅仅说明是所谓的“张教授”,却没有也不敢公开这个“张教授”的全部名称,也没有公开研究报告的发表于何处,如此遮遮掩掩,这些自媒体号的目的,可想而知。

同时,我又检索南京大学官方网站及webofSce、pubmed等全球知名学术数据库,均未发现有相关研究论文发表。

可以断言,所谓的“南京大学张教授团队”根本是子虚乌有。

并且,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学研究与成果评估往往跨越国界,由众多国际权威科学组织携手进行。国际上存在着一大批在科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权威科学组织,它们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对各类科学议题展开深入研究和评估。其中,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这一备受瞩目的领域,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组织成为了研究的主力军。

世界卫生组织,作为联合国系统内卫生问题的指导和协调机构,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的医学、生物学等多领域的专家团队。这些专家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剖析。他们不仅研究了转基因食品从研发到生产的整个过程,还对其在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下的食用情况进行了长期跟踪和分析。

美国科学促进会,作为世界最大的综合性科学组织之一,汇聚了美国乃至全球众多优秀的科研人员。该组织从科学技术的前沿视角出发,运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创新的研究理念,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展开了全方位的评估。他们深入探究转基因食品的基因构成、营养成分以及可能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力求从根本上了解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之间的差异。

欧洲食品安全局,作为欧洲专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独立科学机构,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流程。其评估过程涵盖了从田间试验到市场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健康风险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量。

经过这些国际权威科学组织长时间、多维度的深入评估,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本质上是等同的。这意味着在营养价值、口感、食用安全性等方面,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实际案例分析,发现转基因食品在进入人体后,其消化、吸收和代谢的过程与传统食品并无二致。

而且,目前并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能够表明转基因食品会导致特殊的健康风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无数的科学研究和实际食用情况都显示,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与食用传统食品的人群在健康状况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没有因为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出现异常变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权威科学组织的所有研究报告和评估结果中,都未有提及类似肝病与转基因片段相关的研究。这表明,截至目前,没有科学依据能够支持肝病与转基因片段之间存在关联的说法。这些权威科学组织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公众的消费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没有发现有可靠的“南京大学张教授团队关于肝病与转基因片段通过转基因食品在体内积蓄的研究”存在于现实世界。

我通过在南京大学的一些关系,特意询问了南京大学现代生物研究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以及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相关主要负责人。这些负责人为我仔细查询资料后,向我明确做出说明:在过去30年里,南京大学并不存在一项所谓与转基因食品相关,声称肝病与转基因片段通过食用转基因食品在体内积蓄有关的研究。同时,也不存在从事该研究的所谓“张教授团队”。这表明,此前所流传的相关说法并无事实依据,是毫无根据的谣言。

这也不奇怪,胡瑞法教授研究了上万篇论文后发现,那些反对转基因的理由没有一个是成立的,基本都是谣言。许多所谓证明转基因有害的科学报告根本不存在,一些科研机构以及涉及的人名都是被捏造出来的,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这足以证明,反对转基因的群体没有一次不是在造谣传谣。而此次发声的自媒体号“沈阳是退休媒体人”,估计又是引述了这类谣言。

而且,如果真的现实世界中存在这种研究,那么在实验设计上,该研究也没有充分考虑其他众多可能导致肝病的因素,如常见的乙肝、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导致的肝脏损伤,遗传因素导致的肝脏疾病易感性增加,以及环境毒素暴露等。这些因素在肝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忽略它们而单纯将矛头指向转基因片段,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统计学分析方面,样本量过小会导致结果缺乏代表性,而且缺乏合理的对照,无法准确判断转基因片段与肝病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因果关系。其他科研团队对大量肝病患者进行全面检测时,并未发现转基因片段与肝病之间存在关联。例如,某知名科研团队对数千例不同病因的肝病患者进行详细检测,全面涵盖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是否食用转基因食品,结果显示,转基因食品的摄入与肝病的发生没有相关性。这进一步说明,即使存在所谓的“张教授团队”的研究,一样其结论缺乏科学依据,不能作为认定转基因与肝病关联的证据。

五,所谓“国外跟踪研究”:依然查无实据,系民间机构自说自话

目前并没有公开可查的证据表明存在所谓“国外跟踪研究孕期脐带血中含有转基因片段”的权威研究。

这个“沈阳是退休媒体人”所提及的内容,大概率是民间反对转基因机构自说自话的虚假研究。

从学术规范角度来看,正规科学研究成果通常会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然后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上。但检索全球知名学术数据库,如webofSce、pubmed等,均未发现有相关论文发表,这表明该研究未获得主流学术界认可。

国际上众多权威科学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均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进行过深入评估,一致认为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会导致特殊健康风险,更没有提及类似脐带血含转基因片段这种未经证实的说法。例如,欧盟曾开展多项转基因安全性研究项目,历时多年、投入巨大,最终都证明转基因产品没有额外风险。

许多反对转基因组织常常发布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信息来误导公众。这些组织往往带有强烈主观立场,并非基于客观科学研究。例如此前法国某教授塞拉利尼进行的转基因玉米致癌研究,声称长期喂养转基因耐草甘膦玉米的大鼠出现较高致癌率,后经调查因实验设计不严谨、缺乏科学性,被国际生物学界权威机构和科学家否定,论文也被撤稿,但该错误结论仍在网络误导公众。这次所谓的脐带血含转基因片段的说法,很可能也是类似的情况,属于毫无根据的谣言。

综上所述,“异源转基因片段不可降解并在肝脏积蓄”这一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我们应该依据科学事实和权威研究,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避免被不实言论误导。

(写于2024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