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推广转基因,确实因为利益

推广转基因,确实因为利益(2/2)

目录

自2000年开始,若昂开始尝试种植转基因大豆和玉米。转基因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强,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同时还降低了人工管理成本。而且,转基因作物的产量明显高于传统作物。如今,若昂种植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年收入可达6-8万美元,扣除成本后,净利润约为4-5万美元,相较于种植传统作物时期,收入提升了近3倍。

若昂只是巴西众多受益农民的一个缩影。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指出,2003-2018年间,巴西种植生物技术作物的农民获得的经济效益高达266亿美元,仅在2018年就获得了34亿美元。巴西咨询机构celeres报道,转基因作物种植户及开发商在2003-2009年间通过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获取的经济收入高达35亿美元,仅2009年收入就达7亿美元。从这些宏观数据也能看出,转基因技术的推广给巴西农民群体带来了显着的增收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转基因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带来巨大利益。

自1982年转基因技术首次应用于医药领域以来,其为全球医疗健康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如今,90%以上的疫苗以及很大比例的药品都依赖于转基因技术,产生的产值难以估量,拯救的生命更是不计其数。

以转基因胰岛素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前,胰岛素需从动物胰腺中提取,产量极低。一头300斤的公牛仅能产生30毫升胰岛素,而一个糖尿病人一天可能就需要4毫升。当时,胰岛素价格极其昂贵,一支胰岛素在上世纪80年代售价高达一两百美元,换算到现在,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价格堪称天文数字。

198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人胰岛素进行商业化生产,这一突破彻底改变了糖尿病治疗的局面。如今,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的胰岛素价格大幅下降,每支仅需几十元人民币,如果有医保报销,患者自付费用甚至低至十几元。自转基因胰岛素广泛应用以来,全球至少上亿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他们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提升。

在疫苗方面,许多常见疫苗都是转基因技术的产物,如今的转基因疫苗已经超过90%。比如乙肝疫苗,通过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导入酵母菌中,使其大量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经过纯化后制成疫苗。这种疫苗不仅免疫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为全球乙肝的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使乙肝病毒感染率大幅下降,在过去几十年间,至少减少了数千万例乙肝感染病例,极大降低了乙肝相关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挽救了无数生命。

除了胰岛素和乙肝疫苗,还有众多转基因药物在肿瘤、心脑血管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干扰素,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每年全球使用量达数百万剂,帮助无数患者对抗疾病;生长激素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疾病,让许多身材矮小的儿童能够正常生长发育。这些转基因药物创造的市场规模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而且随着医疗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攀升。

转基因药物和疫苗的应用已超过了50年,在这期间,它们拯救的生命数量堪称天文数字,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浪潮中。

有人质疑相关企业因之获取了巨额利益。但其实,这完全无可厚非。毕竟在商业世界里,利益本就是推动企业前行的重要引擎。事实上,正是因为有利益的存在,才让我们对产品更有信心。

利益越大,企业反而越会谨慎对待。

因为企业和科研工作者若想心安理得地收获名与利,就必须本本分分把科研工作做扎实,一丝不苟地把控好产品安全质量关,绝用不着去干那种投毒般的勾当,把自己送进监狱。

放眼全球,几十亿双如血淋淋般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这些企业。哪怕产品出现一丝一毫安全上的瑕疵,在舆论场上都必然会掀起惊涛骇浪。就拿国外那些生物育种企业来说,很多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首要目标就是赚钱,为全球股东谋取利益。本着维护自身利益的第一需求,它们更是不敢有任何大意,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超常人想象。因为它们深知,只有产品安全可靠,消费者才会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企业才能持续盈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在中国,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2024年正式推广的国产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全部是公益项目,技术拥有完全自主产权,是实实在在的国产技术。这些转基因品种免费、义务地向农民推广,还允许农民自由留种。不仅如此,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农民积极种植,还会给予种植户一定的经济补偿。自2005年之后,根据国家规定,我国不允许与境外机构进行转基因方面的合作,2006年又停止向外国进口转基因种子。国内所有的转基因科研项目,都是公益项目,实实在在让农民得到了好处,国家本身并没有从中获取什么利益。

即便以后出现民营的企业参与到转基因产业当中,那也无可厚非。试问天下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追求利益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只要老老实实把产品的安全质量搞上去,获利本就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哪怕是国企,同样也需要盈利,这是很正常的情况,盈利才能让企业更好地发展,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有利益是好事,这样利国利民的事情,理应得到广泛支持和推广。一项能够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国家繁荣的技术,无疑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中存在的一股反对力量。对于那些反对转基因的群体来说,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在转基因技术普及之前,有机农产品市场打着“纯天然、无污染”的旗号,价格高昂。一只普通的有机鸡可能售价高达几百元,某些高端有机农产品俱乐部收取的会员费甚至高达几万一年。这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获取高额利润。

而转基因技术的推广,使得农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产量增加,市场供应更加充足,价格也更加亲民,这无疑冲击了他们原本高高在上的有机农产品市场,让他们的暴利空间被大大压缩。但这种基于商业利益的反对,显然不能成为阻碍转基因技术发展的理由,毕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最终是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