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入土为安(2/2)
乾隆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异彩,似乎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
随后,他秘密派人前往广州、澳门等地,暗中了解英式火器的制造工艺,并命令傅恒主导此事,加紧投入仿造英式燧发枪和研究火器改良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清的火器改革在暗中逐步推进。萧风和傅恒的努力虽然没有立即见效,但他们的坚持和智慧,为大清,甚至未来整个中国的军工变革埋下了伏笔。
而乾隆,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火器改革的重要性,开始更加积极地推动这一进程。
……
年节将至,皇室也迎来了尔康的葬礼。乾隆亲述悼词,字字句句饱含深情,满朝文武大臣亦同声悲泣,为这位忠诚勇敢的臣子送行。
永琪因遵循孝道,处于“守孝”期间,故整个毓庆宫的人员均不宜出席尔康的葬礼。在这样的时刻,唯有紫薇的好姐妹晴儿,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她的身旁,给予她无声的慰藉。
在出殡前的那一刻,萧云身着荔肉白搭配鷃蓝满绣宝相花纹的精致旗服姗姗来迟,那服饰的华美与府中的肃穆氛围相得益彰。
“臣给贵妃娘娘请安,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福伦夫妇以及在场众人皆未曾想过身为贵妃娘娘的萧云回驾临学士府,均言辞恳切的行礼问安。
萧云连忙摆手,示意众人免礼,亲自扶起福晋说道:“福大人福晋快快免礼,我今天不是贵妃娘娘,而是尔康的朋友,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言罢,萧云缓步至尔康的灵前,虔诚地上香鞠躬,又细心地为尔康添上了纸钱。她本已准备了一路的安慰之语,欲以此减轻紫薇的伤痛。
可当她看到跪在一旁脸色苍白如纸的紫薇,以及那满脸稚气却尽显可怜的东儿时,所有的言语都哽咽在喉,只能轻轻地握住紫薇的手,低声劝慰:“紫薇,节哀顺变。尔康在天之灵,一定希望你和东儿能坚强地活下去。”
紫薇缓缓地抬起头,目光呆滞而木讷,仿佛失去了所有的灵魂,她张了张嘴,却终究未能吐露半个字。
只有东儿,那稚嫩的小手紧紧地抓着萧云的衣角,放声大哭:“阿玛,阿玛,东儿要阿玛……”那声音,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与绝望。
萧云心中一酸,她轻抚着东儿的头,温柔地哄道:“东儿乖,阿玛只是到另一个地方去保护东儿了。阿玛是个舍生忘死的大英雄,他一定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子哭得如此难过,对不对?”她从未想到尔康竟落得如此结局,萧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命运的无常让她无言以对。
“起灵……”内务府的太监一声高喊,打破了现场的沉寂。四位身强力壮的士兵将停在正堂的棺材缓缓抬起,准备出殡。
紫薇作为尔康的遗孀,紧紧抱着尔康的灵位走在最前面,她的身影显得那么孤独而坚强。东儿则被自己的原来的二叔尔泰牵着,紧紧地跟在紫薇的后面,那小小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尔康入土为安后,萧云望着紫薇跪在墓碑前那瘦弱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她想要上前搀扶紫薇起来,却被晴儿轻轻地拉住了:“这个时候我们都不适合再待下去了。我想紫薇是个坚强的人,她不会轻易倒下的。她还有东儿需要照顾和依靠。”
晴儿的声音里充满了对紫薇的关切与理解。她没敢告诉萧云,紫薇在亲眼见到尔康的棺椁后已经昏迷了好几次。晴儿一直陪伴在紫薇的身边,感同身受着她的痛苦与绝望。
萧风在自己身边昏迷五天时她都心急如焚,更何况是面对天人永隔的残酷现实呢?她和萧风、萧云与乾隆都是幸福的。然而,幸福的一方又怎能真正体会并安慰破碎的一方的伤痛呢?
“皇上许你出宫时可说了什么时候要你返回宫中?”晴儿打算带着萧云回和硕公主府,毕竟陆家人都一直在等着和萧云面谈,她正不知该如何是好,皇上便同意了萧云出宫参加尔康的葬礼。
“他忙着议政,只说了不许太晚,我天黑之前回去便可。”萧云得知萧风和傅恒说服乾隆研究仿制购买英式燧发枪之事后,她便除了晚上外很少前往养心殿。
“那我们回家!”晴儿挽住萧云的手朝马车走去。
“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