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番外一 出行(2/2)
这就像是只有他们二人的旅游,虽然随驾的人也不会少到哪里去,起码在马车里,顾凝宸在康熙面前都不用太拘谨了。
此次旅行不着急,就是到处看看,所以马车也不赶。
一路慢吞吞,时不时中途看着不错的风景就会留下住个一两天才走。
磨磨蹭蹭小一个月,他们车队才到了天津港。
天津港和拍卖行的负责人特地出来迎接,康熙却派人来说微服私巡,就不必多礼,叫人领路去住处就行了。
这边早就准备了一个大院子,里面中西式的家具都有,放在一起居然还挺和谐。
康熙领着顾凝宸参观了起来,前面的大厅很宽敞,转过弯后边是茶室,再往前有个小庭院。
天气好的时候,就能在这里赏花喝茶,小格格也能在这边散散步玩儿,甚至是写生。
庭院还特地引水做了一条小溪,水很清,隐约还能看见底下的小鱼儿摆着尾巴游来游去。
这个庭院把前后院分割开来,如果要见不熟悉的客人,在前厅就足够了。
熟悉一点的,带到这个庭院来就合适。
后边则是居住的院子,算得上是私密住处,就不适合外人踏入了。
刚进去,左边有个大房间,这是活动房,这是给小格格玩儿的地方。
她可以在里面画画,也可以看看书,玩儿玩具。
活动房里面足够宽敞,小格格想怎么来都行。
而且离后边就寝的地方有一段距离,哪怕以后她想要练习乐器,也不会吵到后边休息的人。
再往前就是乐器房,里面放了一架钢琴,旁边的架子上还有小提琴和大提琴。
乐器房周围的墙壁非常厚,估计是想要隔绝一些声音,奏乐的时候不让人打扰,也不会打扰到隔壁活动房里的小格格。
乐器房往前是个延伸出去的大平台,却是建在海上。
顾凝宸才发现,这院子竟然也是个海景房?
院子离海边很近,走过去可能就几秒钟的事。
平台很宽敞,说是平台,更像是小花园了。
康熙就指着平台道:“天气好的时候,咱们可以在这里欣赏海景。若是来了兴致,还能在这里奏乐,请宫中乐队过来演奏一番也是可以。”
这么宽敞的平台,确实整个乐队的人过来都能坐得下。
大平台旁边用木栅栏隔开,栅栏上还有种起的蔷薇和爬山虎,能够遮住周围的视线。
虽说如此,顾凝宸看着四周,发现这个院子周围压根就没别的院子。
显然这一片都是康熙圈起来的地方,压根不会让人靠近。
顾凝宸一看就明白,这是康熙早早就让人建好的院子,不然怎会如此合心意?
她还以为康熙必然会造一个行宫,大得跟宫里没什么两样,哪里知道只建了这么个可以说是很小的院子了。
康熙看出顾凝宸的疑惑,笑着道:“院子是不大,这样咱们就能跟平常人家的夫妻一样。朕早就想试试住个小点的院子,走几步就能到下个房间,还能见着你和安安。”
住得不宽敞,但是彼此之间的距离却更近了。
想想在宫里,以前的康熙要从乾清宫到重华宫去,距离不是一般的远,都需要坐轿子过去。
哪怕后来顾凝宸搬到了坤宁宫,跟乾清宫依旧有些距离。
如今在这个院子,康熙抬脚走几步就能到各个房间,确实要近多了。
两人的寝室在最里面,寝室隔壁是个书房,书房里面是一张很长的桌子,明显是双人桌了。
康熙和顾凝宸可以挨着坐,互相做自己的事,互不打扰,偶尔休息的时候转过头来就能看见对方近在咫尺。
书房旁边还有个小型的藏书阁,却是上下两层,能放不少书。
康熙就道:“这藏书阁小了点,朕打算在隔壁加建一座藏书阁,又怕闹腾得很。等咱们在这边住一段时间,去别处的时候,他们再开始动工就好。”
这样就不会打扰他们生活,又能很快多建一座藏书阁了。
顾凝宸好笑道:“皇上,这边的院子挤一挤,藏书阁却要扩建吗?”
房间都不扩建,偏偏就藏书阁扩建,显然是为了她而扩建的。
康熙就笑了:“咱们可以一起在藏书阁看书,安安也是。原本朕想着在这边住几天就好了,如今这边安静得很,多住一阵子也无妨。”
他之前没打算扩建,是认为在这边住不长久。
等带着顾凝宸到了地方,康熙挺喜欢这里,她也是,于是就打算多住一段时日。
顾凝宸就好奇问道:“皇上在这边住一段时间后,是打算去江南走一圈吗?”
康熙点头道:“是,正好从天津港坐船走一圈,去宁波港或者杭州港再下船。这样咱们还能坐一坐水师新造的大船,你只在图纸上见过,没能亲自坐一坐,不也遗憾?”
他确实想得周到极了,顾凝宸的确想亲眼看看水师的大船,是不是跟自己想象中一样威风凛凛。
不过如今倒不着急,两人看过书房后,书房连着藏书阁,还有一条长廊连着到外边,也是个阳台。
四周却有大块的玻璃,是个玻璃花房了,海风吹不进来,他们却能在里边舒舒服服看海。
如果夏天的时候觉得热了,想吹吹风,也能打开前面的玻璃门窗。
康熙指着底下道:“这里埋着地龙,咱们冬天的时候想在这里住一住也行。”
他是方方面面都想到了,怎么舒服怎么来。
阳台上还有长椅和茶几,康熙拉着顾凝宸坐下,两人依偎在一起。
茶几上很快有金桂轻手轻脚送来刚泡好的茶水和点心,两人什么都不用操心。
顾凝宸的脑袋枕在康熙肩膀上,耳边听着海浪的声音,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这里不像宫里那么多人围着,也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他们只要舒服惬意过日子就行了。
顾凝宸顿时对之后的旅行,也忍不住期待了起来。
他们在天津港住了半个月,这才优哉游哉去下一个地方。
有太子监国,康熙需要处理的事情不多,只有太子不确定,又比较重要的事,才会送过来给他过目。
朝廷六部如今都有了自己固有的章程,起初需要发一个折子具体说明。
比如工部就要说明工程的具体方向,是建造还是修缮,位置在哪里,有没特别危险或者困难的地方需要更长的时间,工期约莫多少,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各方面都需要列出表格来,放在折子送上去给康熙过目,康熙觉得没问题,工部就按照这个来办。
刑部的话则是每个案件都陈述整个过程,从有人击鼓鸣远或者送状纸进来,又或者差役发现了什么不妥之处,抽丝剥茧发现端倪等等。
然后中间如何判案,人证物证都是什么,从哪里发现,又是多少时间内发现,最后怎么处置,依照什么律例来判刑。
如果刑部想要减轻刑罚,就要写明犯人自己或者家里长辈是有功之人,又或者是难言之隐,都要写在备注上。
康熙过目后,觉得确实可以减刑就会允许,认为功劳不足或者这难言之隐并没有达到减刑的要求,就会驳回。
他这几年来让各部按照这个规矩来,处理起来算是从繁到简,让自己查阅的时候就要容易得多,可谓一目了然。
如今太子也是按照这个来,看着十分清晰。
康熙手把手教导过太子,什么能放过,什么不能放,哪里需要具体核实,哪里需要多看才有经验来判决。
太子跟着康熙看得多了,对数据也渐渐了然于心。
工部的表格送上来,他一看就知道哪些多了,哪些少了。
要是他不确定,就会叫四阿哥过来帮忙看。
四阿哥在工部呆了大半年的时间,工部尚书都舍不得他走了,觉得他是可塑之才,帮了自己很多忙。
后来调换了部门,四阿哥被康熙安排去刑部,宗卷也是看得一丝不苟。
太子如果在刑部上的案子有不确定,或者想要过往的案例来比较,自己派人找不到,让四阿哥去找就必然能很快找出来。
可以说四阿哥成了太子的左膀右臂,任何事都处理得极快。
不过四阿哥后来跟康熙提过,想去研究院,真正开始做起手头的研究来。
只在偶尔太子需要帮忙的时候,他才会过去,平日都呆在研究院里捣鼓东西,都不愿意出门了。
六阿哥如今读书,也开始练武,平日除了在阿哥所,休息日就是出宫去找四阿哥。
他都不用去雍亲王府,直接去研究院才能找到四阿哥。
两兄弟一起捣鼓,倒是真捣鼓出点什么来。
顾凝宸十分欣慰,自己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只是她心里疑惑,这个研究院不会是自己以后呆的那个研究院的前身吧?
顾凝宸笑着摇头,这怎么可能呢?
康熙扶着她上船,见顾凝宸一边走神一边忽然摇头,就笑着问道:“在想什么这么入神,是这船跟你想象中不一样?”
两人这时候上了水师最大的船只,水师提督就在旁边随侍,听见这话脸色都变了。
顾凝宸好笑道:“皇上,这船比我想像中还要好。看得出水师对船只的保养得极好,这甲板都亮堂得很。”
水师提督心里松口气,顿时觉得叫船上的小子们反复擦拭甲板是对的,果然就得了皇后的称赞。
其他水师士兵挺着胸膛,感觉骄傲极了。
康熙拉着顾凝宸去了后头,自然是去看蒸汽机了。
其他人不能随意看,他们两个人当然能看。
尤其顾凝宸这个改良过蒸汽机的人,更是有资格看了。
放蒸汽机的地方足足有两道门,最外边有人把守,开了一道门,里面还有人把守,足见水师的谨慎和重视。
蒸汽机的体积十分庞大,就像是个巨兽一样在船后。
顾凝宸看了两眼,就知道蒸汽机也被保养得很好。
虽然用的次数不算少,经常往返西洋,蒸汽机还是用铜制的,却丝毫没有一点生锈的样子,反而光亮如新。
她扭头见康熙看得入神,左右端详了一会才道:“比起图纸,亲眼看见这蒸汽机更让朕惊讶造物之美。”
两人在蒸汽机这里没停留太久,就回到了甲板上。
水师提督示意船队启航,哪怕康熙要带着顾凝宸兜风,也不可能只开一条船,而是整个船队一起航行,其他船只则是护航了。
天津港的西洋贵族和其他人看着水师的船队居然整队出发,这可是没有的事。
哪怕去西洋做买卖,水师也只出动一半甚至不到一半的船只。
这次是去哪里,总不会是去攻打西洋哪里了吧?
西洋人吓得瑟瑟发抖,港口的守卫见了含糊解释道:“放心,船队只是去周边巡逻一番,很快就回来了。”
巡逻多远,很快是多快,上面坐了谁,守卫却是一个字没透露,却足以让岸上这些胡思乱想的西洋人安心。
顾凝宸和康熙并肩站在船边,海风徐徐,吹得人颇为舒服。
天公作美,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吹散了海风的凉意。
两人欣赏了一会无边的大海和翻滚的海浪,康熙就小声跟顾凝宸说起后边的安排来:“朕打算先去杭州,然后去苏州和江宁。在江宁住上一段时间,曹家正好有现成的园林院子,咱们可以感受一番江南的美。”
顾凝宸自然没有意见,笑着点头应下。
她看着身边人离得有一段距离,悄悄伸手过去,握住了康熙的手。
两人的袖子又宽又长,遮掩了相握的手。
康熙感觉到顾凝宸的手悄悄变换了姿势,让两人十指交握在一起,不由微微一笑。
他心想江南再美,都不如这一刻顾凝宸扭头看向自己的灿烂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