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 第74章 三更合一

第74章 三更合一(2/2)

目录

户部是送钱,工部才是花钱的大头。

毕竟全国上下的工程那么多,花费巨大。

不像户部就是算账的工具人,每天算多少进项,算多少花费,然后还要发愁怎么花得比进的少,每天都在琢磨怎么开源节流。

工部就不用发愁这些,他们只需要给康熙递个折子需要什么工程什么预算,然后康熙同意后转到户部手里,让他们送钱去工部就行了。

康熙还觉得工程的钱就不能省,给得也爽快,不就让工部的人花费得更痛快了吗?

王谈刚接手户部的时候,看着工部送来的账单就开始头疼了,那么大的数目,每出去一次他都肉疼!

他喃喃道:“只盼着新来的工部尚书是个省钱的,别跟之前那个一样大手大脚就行!”

只是王谈没料到,康熙会提拔吏部侍郎李天馥为新一任的工部尚书。

不过李天馥为人刚正不阿,在吏部的时候就做事一板一眼,私底下被不少人骂是不知变通,但是他这个性子来当工部尚书的话就相当合适。

顾凝宸却知道这个人,毕竟李天馥实在太有名了。

他如今从吏部调到工部做尚书,回头还去了刑部和兵部。

可以说在康熙的时候,六部当中,李天馥就去了四个,实乃牛人。

最后他还进了内阁,然后死在任上,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了。

李天馥的刚正和清廉也是出了名的,康熙才敢用他来当这个工部尚书。

毕竟工部的油水实在太多了,诱惑就更多,很多人起初还好,渐渐就把持不住。

之前那位工部尚书在之前也是个能臣,名声极好,不然也不会被康熙提拔起来。

只是在这个位子上久了,巴结和奉承的人实在太多,利益又足够诱人,没能把持住,最后下场就会跟前面那位工部尚书一样了。

李天馥很快就位,第一件事就是要重新组建工部。

实在是之前康熙一怒之下,把牵扯进去的工部官员都清理了一个遍,然后发现几乎都砍完了。

如今李天馥进了工部,就他一个光杆司令,根本就做不过来。

康熙另外指了个工部侍郎给他,其他就由李天馥从名单上选,选好后禀报他一声。

康熙看过后觉得没问题,新的工部就能组起来了。

这事原本该是康熙自个拍板的,不过他交给李天馥亲自来选人,也有点看他会选谁的意思。

另外他是觉得身为帝王,该做的都做了,底下人就无事可做,倒也不行。

李天馥雷厉风行,很快就选好了人,把名单呈了上来。

康熙一看倒是笑了,对顾凝宸说道:“朕就想着他会选谁,没想到他挑的这些,都是之前被工部打发去其他部的人。还有些被革职在家,如今又官复原职了。”

顾凝宸一怔,很快就想到:“这些是之前被工部排斥之人,想必性子跟那些人不一样,不想同流合污,才被赶走了?”

康熙点头道:“不错,这些人的性子跟李天馥差不多,不愿意跟以前工部那些人合谋,就被撵走了。”

除了零星几个从工部打发出来的人之外,还有就是被各部孤立和排斥之人,甚至有一些在各部起码十年八年都没挪过职位,又从来没有过错之人。

这就让顾凝宸有些不明白了:“皇上,李大人选这样的人,是因为他们坐得住,比较稳妥?虽说许久没挪过位置,却也没有多少差错?”

康熙颔首道:“这样的人能力是有的,就是不会来事,所以没被提拔。另外背后没有关系,大多是寒门子弟,就一直在原本的位子上。如果没有李天馥,这些人估计做到致仕的时候也只是在这么不起眼的位置上。”

寒门子弟要被提拔起来没那么容易,既没有靠山也没有钱财能随意打点,才能又没到惊才绝艳的地步,很难被康熙发现,就只能在同样的繁琐的芝麻官职上蹉跎。

这些人能留下当京官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很多只能外放更偏远的小地方,然后轮流换更偏的位置,到底可能一直是不入流的芝麻小官。

李天馥明显是要重用这些寒门子弟,给他们一个机会。

康熙想了想,没有否了他的建议,先让李天馥试一试。

他也不是看不上寒门子弟,而是这些人才能是有的,但是当官不只是才能和学识,更多的是经验。

好出身的人家,父辈祖辈都可能是朝廷大臣,他们经验丰富,手把手教导子孙晚辈,他们的路会走得更顺,基本上不需要走什么弯路。

但是寒门子弟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父辈可能还是泥腿子出身,或者是做买卖的商人,总之跟朝堂可能没太大的关系。

他们靠自身的学识、勤奋和运气中举,还能当官,已经是祖坟冒烟的大事了。

想要再往上走,就需要领路人。

这就跟领着不会走路的孩童,得一步步教他们该怎么走,需要费不少时间。

他们跟孩童唯一不同的,就是要更聪慧,可能一点就通,却依旧需要时间才行。

康熙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教导这些人,李天馥也未必有。

毕竟工部如今还得继续运作,人都没有了,还全是新人,李天馥更要亲自手把手教导这些人怎么处理工部的事,不累死自己才怪。

不过臣子有这样的心,康熙还是愿意让他试一试。

他对顾凝宸说道:“不知道李天馥能走得多远,教这些人又能坚持多久。”

顾凝宸听后却笑着道:“不如我跟皇上打赌,这些人应该很快能跟上李大人,然后让工部重新运作起来,还要比以前办差更好?”

康熙听后就笑笑道:“你对李天馥这么有信心?”

闻言,她却摇头道:“皇上,我不是对李大人有信心,而是对这些寒门子弟有信心。毕竟皇上刚才说他们要不是李大人的提拔,可能一辈子就那样了。如今算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他们要不珍惜不拼命,就对不起自己了。”

顾凝宸不觉得李天馥真有那么大的能耐,短时间内把底下人都教导成人才。

再厉害的老师,学生不努力不拼命去学习,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

如今李天馥是个能人,底下这些寒门子弟想要拼命抓住这次机会,肯定会尽全力去学,自然就能出成绩来了。

康熙想了想点头道:“希望跟爱妃说得那样,李天馥真能带出一批人来,工部的差事就不会被耽搁了。”

顾凝宸笑道:“皇上,那咱们还赌吗?”

听罢,康熙就笑了:“赌,怎么不赌?咱们也算是小赌怡情了。”

要赌的话,肯定得要赌注。

他低下头,轻声说道:“要是爱妃输了,就自罚一杯酒水?”

顾凝宸无语,她这一杯倒的体质,自罚一杯不就要醉过去了吗?

想到醉后的自己十分大胆,她抿着唇道:“皇上不如换一个?”

康熙笑笑:“不换,朕就要这个。”

行吧,顾凝宸只好妥协,又道:“那我要是赢了,皇上就允许我去家里的庄子住上两天如何?”

康熙有些惊讶道:“怎么忽然想到去你家庄子上住了?拖尔弼说庄子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了?”

顾凝宸摇头道:“阿玛没说什么,只在信里偶尔提了提。我想着阿玛在庄子的田地种的都是我喜欢吃的蔬菜瓜果,怎么也得亲眼过去看看才是。”

毕竟她想出去走一走,出京是不可能,只能在京郊的庄子上溜达一下,自家庄子就是个很好的去处。

“听闻那边景色不错,我去住上两天就回来,如何?”

见顾凝宸的目光亮晶晶看过来,满是期待,康熙倒是琢磨道:“在京城能去的地方确实少了一些,朕打算把清华园修缮一番,以后也是个落脚赏景的好去处。”

他想到就做,直接就让李德全叫来李天馥。

康熙要见臣子,顾凝宸就只好先回去了,看向他的目光带着一点小委屈。

见状,康熙的眼神一转,轻轻避开顾凝宸的目光,让人送她回去重华宫。

顾凝宸就明白,她想偷溜出去自家庄子上玩两天的机会是没有了。

不过她之前也想过不太可能成功,只是尝试一下,就没有太失望。

当然在康熙面前,顾凝宸还是要表现得稍微夸张一点!

只是康熙修的这个清华园,以后好像就叫畅春园了?

李天馥没想到工部这么快就要接新差事,就是修缮清华园。

清华园原本是明代万历年的一座园子,是姓李的人家所有,也叫李园。

康熙打算把清华园改为畅春园,前后有议事和居住的宫殿。

以后前边议事,后边居住和游玩两不误。

康熙还对李天馥说道:“朕只给你三年的时间,把畅春园彻底修缮完成,能做到吗?”

李天馥当然不能说做不到,他谨慎说道:“皇上,等微臣去亲自看过后,才能回禀。”

康熙倒没为难他,让李天馥去畅春园看了。

李天馥带着工部的人和工匠一起去的,丈量了一下园子的大小,又按照康熙的喜好来布局。

他带着所有人忙了三天三夜,终于做出了畅春园的图纸来。

要三年来完成所有是不可能的,但是主体在三年内完成却是可以。

李天馥拜见康熙的时候,相当实事求是道:“皇上,微臣把畅春园分为两部分,右边是议事和居住的地方,左边则是打算建造西花园。”

南边是议事的宫殿,隔着一条河是康熙居住的地方,后边还有几处宫殿,给后妃居住。

在北边更是大片的湖水,湖光山色,能在上面泛舟,又有亭台楼阁,夏天乘凉最是舒适。

康熙看着颇为满意,又看向图纸左边,则是大片的宫殿,另外有校场和藏书阁。

李天馥顺着他的目光解释道:“皇上,微臣打算此处为年幼皇子们居住的地方。”

既跟康熙和嫔妃们分开,又只隔着一道宫门,康熙想见这些小阿哥的时候十分方便。

另外小阿哥住过来后,既不耽误上课,就连学武也不耽搁,校场和藏书阁都准备好了。

康熙看着就更满意了,想到顾凝宸每次出行都一副舍不得四阿哥的样子。

要是以后住到畅春园来,她没带上四阿哥肯定会遗憾。

但是四阿哥长大了,就不能跟顾凝宸住在一块。

这样住得近一些,见面方便,却又没住在一起,还不耽搁学业,李天馥的安排确实妥当又周到。

康熙就点点头道:“不错,就这么办。”

李天馥也没隐瞒,还禀报道:“皇上,因为只有三年的功夫,恐怕宫殿只能建得素雅一些,彩绘和浮雕恐怕来不及。”

康熙看了他一眼,心里感慨李天馥还真是实诚。

三年工期太紧张,要做得华丽细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要是别的大臣,可能直接就劝康熙宽松一下工期,延长一些。

又或者给底下工匠死命令,反正他们死都要做完,做不完就把责任推到工匠身上,官员就能把自己摘了个干干净净。

李天馥却不一样,他不要求康熙改变,而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减少建筑的工期,比如就是不加上彩绘和雕花,这样时间就足够用了。

康熙想了想就道:“也行,回头你出个宫殿的图纸给朕看看。”

李天馥应下,回去就让工匠赶紧把宫殿的具体图纸做出来。

他几天后就送来给康熙看,康熙还带着顾凝宸一起看了:“朕感觉这宫殿有些朴素淡雅,不过周围的景色却很美。要是宫殿过于华丽,反而喧宾夺主,叫这些美景都黯然失色了。”

顾凝宸也这么觉得,笑着点头道:“皇上说得正是,美景在前,宫殿只要住得舒服就好。毕竟宫里的建筑已经足够华美了,没必要在另外一个地方还建一样的。”

康熙深以为然,于是李天馥的图纸被通过了,他就抓紧让工匠们开工。

材料先用存库,另外再派人在别处调过来。

当然李天馥也去户部跟王谈要钱了,材料的各种花费他做成表格送来,让王谈简直是一目了然。

王谈看过后,让底下小吏再复核一遍,请李天馥在旁边喝茶等一等的时候,就忍不住感慨道:“要是其他人都跟李大人这样,我不知道要省多少事了。”

表格写得简单明了,需要多少材料,用在什么地方,第一批需要多少,第二批需要多少都写上了。

还写明了要哪里的木材,打算去哪里购置,又是从水路还是陆路送来,需要多长时间送。

每个环节都写明白,还在后边写上大概需要的银钱数目。

当然途中必然有点损耗,比如木材用水路的话,可能中途会发霉或者潮湿坏掉一部分。

李天馥虽然刚正不阿,也不傻,如果木材的数目正正好,那损耗一去就不够用了,少的还要重新采买,另外得自己贴钱进去吗?

所以这写的数字是加上了损耗,还宽松了一些,别是木材到了,建筑的时候下雨弄坏了,还得重新弄一批,就往宽裕的数目去。

多了的还可以好好保存下来,在别的工程上用,压根不会浪费。

王谈就喜欢李天馥这样算得清楚明白的做派,丝毫不让户部为难。

不然那么一大笔钱,说得含含糊糊,王谈是给还是不给?

他还得写折子跟康熙说明白,工部自己都说不清楚的话,让王谈怎么办?

幸好工部尚书换了人,王谈之前每次都头秃,写折子都发愁,以后看来是不会了,顿时美滋滋。

康熙看了王谈送来的折子,上面账目非常清楚,也颇为满意。

他知道是李天馥给的数目足够清晰,才让王谈把账目理清的,越发觉得提拔李天馥去工部是相当明智的决定。

另一边顾凝宸虽然没能出宫去庄子,也给拖尔弼写了信。

因为这些年来,两父女每个月都会通信,顾凝宸也不瞒着康熙,偶尔还会把信笺给他看。

久而久之,康熙也就不看了,毕竟两父女也就说说平日的事,互相关心一下而已,他没必要次次都看,好像不信任两父女通信一样。

每月一封信的事也就定了下来,顾凝宸给拖尔弼写信的时候也没避开康熙。

今儿她写了不能去庄子上的事,表示有点遗憾。

其实顾凝宸是想到如今这天花还没消灭,孩子们得种痘才行。

康熙已经命太医院试着用人痘,但是危险性太高,而且不太稳定,一直没敢给小阿哥们尝试。

顾凝宸就让拖尔弼在庄子上养了不少牛,这些牛是各处采买来的,都长过牛痘。

拖尔弼听她的话到处采买了得过牛痘的牛,另外还找到一位大夫在庄子上帮忙处理这些牛痘。

顾凝宸原本想亲自过去看看,拖尔弼是百般阻拦,然而劝不住,他正头疼。

好在康熙不让顾凝宸出宫去庄子上,让拖尔弼很是松了一口气。

不然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劝住这个女儿跑到庄子上去,牛痘虽然如今看着没危险,感染过牛痘的养牛郎也都没事,但是万一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