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 第65章 三更合一

第65章 三更合一(1/2)

目录

顾凝宸看得眼睛累,揉了揉眼睛,索性让金桂拿着表格来念数字。

康熙招呼索额图和明珠过来一起站在前面,听见金桂念着的声音。

索额图和明珠刚过来,一头雾水,后边的李光地就小声说了定贵妃只怕是眼睛看累了,让身边的宫女念表格上的数字。

索额图听后更不明白了,这数字念起来,难道定贵妃都记住了,还算出来了吗?

金桂生怕念错,数字念得一板一眼,也不敢太快。

不过她这边一大串数字念完,那边顾凝宸就报了个数字,让金桂看记下来。

金桂跟在顾凝宸身边,自然不敢落下太多,用心学过阿拉伯数字,这时候写起来还十分熟练。

顾凝宸让她念下一个表格的数字,念完又报数。

外边听着的大臣互相看了一眼,到最后听得都麻木了。

康熙抿了抿唇,难得露出一个很浅的笑容来。

自从地动之后,李德全还是第一次见皇上如此放松的神色,也是第一次笑了。

只是他这个笑容很短暂,转眼就消失了。

康熙从门口大步过去,绕开屏风进了里头。

听见脚步声,顾凝宸原本以为是别的小吏过来,谁知道竟然径直绕开屏风进来。

她睁开眼,果不其然是康熙,连忙起身道:“见过皇上。”

除了康熙,只怕没人那么大胆,直接就进屏风来见自己。

康熙握着顾凝宸的手笑道:“朕在外头听了一会,爱妃大显神威实在叫人惊讶,朕的臣子核算后发现爱妃算得是又快又准确。”

她听得惊讶,康熙在外头到底听了多久?

不过顾凝宸并不觉得心算快有什么厉害,毕竟后世这样的锻炼多,加上她对着数字打交道也很多年了,自然一看就知道数据有问题。

是错漏了,还是算错了,基本上看一眼就能发现。

要每天看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数据,还好几年如一日这样,能不锻炼出来吗?

顾凝宸就笑道:“这数目都不大,算起来就容易得多了。我能给皇上帮上忙,那就好。”

康熙捏了捏她的掌心道:“何止帮上忙,凝宸是帮上大忙了。听闻户部该是一整天才核算完,有你帮忙,一个时辰就做好了。”

虽说这边核实完,后边源源不绝还会送后续的数据来,要继续添补进去。

但是大部分的数字都算好,后边执行起来就容易得多。

不至于乱糟糟的,各个点的人数没弄清楚,送去的粮食和药物不够,再送的话就要多派人手。

人手原本就不足了,再这样一乱,兴许这边加送了。另外一边没加上,粮食不够会让人饿肚子,药物不够就很可能会害死人。

而且有这么具体的数目在手,底下人哪怕再慌乱也知道按照这数目送。

如果这数目送过去有什么不对,那就是送的人负责了。

以前没理清楚,很可能出了仓库是一个数,到了灾民手里就是另外一个数。

京城里头底下人还会收敛一点,其他地方天高皇帝远,那就有更过分的了。

顾凝宸听康熙提起其他地方汇总数据的事,大概的数据会送到京城来,但是京城外的具体数字如何,就不好说了。

于是她提议道:“皇上,算数学院那些学生也学了一阵子,他们原本就有基础在,这时候该是学会用阿拉伯数字,只是简单统计数目,该是难不倒他们。”

他们正是想要在康熙面前出头的时候,就绝不会轻易跟别人同流合污。

康熙实在不放心,还可以派侍卫跟着,一来保护这些可能头脑不错但是身手糟糕的学生。

二来侍卫也能盯着学生,不让他们乱来。

倒是个好法子,毕竟建立算数学院,虽说是让他们自个做研究,但是国难当前,人手不够,他们去帮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康熙想了想,派王谈过去。

毕竟要说清楚如何统计,还是户部的人最为清楚,王谈就更为清晰明了,他去说是再适合不过了。

王谈走之前,还跟康熙请示,要了两页不太重要的数据,带着走的。

顾凝宸有些惊讶,又有些了然地看了康熙一眼,后者轻轻点头:“看来,王谈这是打算给学院那些学生一个下马威了。”

毕竟算数学院那些学生因为算数特别好才被选进去,一个个心高气傲的。

如今叫他们去各地做简单的加法统计,当然不太愿意,还觉得耽误他们研究算数的时间。

这差事实在太简单了,学生们觉得其他人都能胜任,实在不必动用到他们,有点大才小用的郁闷。

王谈带着表格过去,路上让人誊抄了很多份,到了之后跟学生简单解释了这个差事,果然底下人的脸色全是不情愿。

他也不多做劝说和动员,只让人把表格分发下去道:“我数二十个数字,谁能在这个时间内统计好一页的数字,还准确的话就不用去。”

学生们欢喜看向表格,发现长长一片下来,这不是为难人吗?

有的人已经开始动手计算,有的人觉得被王谈为难,不情不愿才动笔。

二十个数字很快就被王谈不紧不慢念完,压根就没人能算完,这不是什么意外。

就有学生提出异议道:“王大人,若是一刻钟的功夫,学生一定能算出来。这时间实在太短了,王大人这不是为难咱们吗?”

其他学生纷纷附和,王谈听后只冷笑一声道:“这一页统计出的数字,就是有人在五个数字内的时间算出来的。你们做不到,不等于别人做不到。我已经给你们放宽了时间,显然你们还是没能做到。”

“不过既然你们没人能做到,证明学得还不到家,这差事就得去做。多算算,没准你们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算出正确的答案来。”

学生们互相看着对方,对王谈的话有些半信半疑。

不过王谈没必要说谎,这传出去要没这么个人,岂不是丢脸丢到外头了吗?

但是真有这么个人,还是人吗,居然这么短的时间算出这么长的表格数字?

学生们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算数没学到家,才会算得那么慢。

王谈顿了顿,又说道:“对了,我让人留在这里,你们谁最快算出答案来,那人就能先选地方。”

能选地方,学生们顿时起劲了。

毕竟地动范围很广,往南还好,另外还有西边一片。

去西边的地方,路途要远,也艰苦许多,学生谁都不乐意去,能先选自然更好!

他们立刻埋头苦算,吭哧吭哧算着,就有人说算好了,把表格送上去给王谈。

有的人发现这人一直没吭气,原来在默默算,实在太狡猾了!

但是王谈看了一眼就道:“答案不对,你再算一遍。”

快是快了,可惜没算对。

那人懵了,赶紧拿过表格回去重新算。

还没等他算完,旁边另外一个人就算好了,赶紧起身交上去。

王谈看了看,点头道:“你的答案是对的,去旁边的房间选个地方。”

学生喜不胜收,过去隔壁后一看,脸都绿了。

王谈说是选地方,哪里真的划拉出每个地名让学生慢慢选,哪有这种时间。

这些学生未必走过千里路,对地图都不熟悉,哪里知道这个城镇在哪里,一个个问,不得问到天黑去吗?

索性让他们先选,就是抓阄啊!

一个箱子里面写满了城镇的名字,抓到就去哪里。

大的城镇还可能不止一个人去,也算有伴了。

王谈还让人在隔壁房间放箱子来选地方,其他人一无所知。

那人去了隔壁才无语了,但是两个侍卫盯着,他就只能伸手抓了一张出来,选定了地方。

他看着小吏在旁边把自己的名字和去的地方登记好,就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

第二个算好的人很快要进来了,小吏还把第一个人引着去隔壁另外一个房间,摆明就是不让他告诉其他人。

算出答案的人哪怕前后脚,也得一个个去隔壁房间。

前门进,后门出,两人也不能碰面。

王谈这招够妙,前面已经抓阄过的人在隔壁房间相遇,互相看着对方的脸色都不大好。

唯独还在算答案的那个房间,和刚踏进隔壁房间知道要抓阄之前的学生还都一脸兴奋和高兴的样子。

当然下一刻,他们一个个齐聚在第三个房间,谁的脸上都没有高兴的样子了。

最后一个人抓阄结束,王谈去了第三个房间,看着底下一脸菜色的人道:“箱子里还有没有被选上的城镇,不过你们也别担心,要是谁在自己的城镇干得不好,或是核算太慢,那就再选一次。”

“只是你们也不可能回来选,我就代劳帮你们抓,到时候抓到哪里就是哪里了。”

底下学生的脸色更难看了,有人忍不住问道:“王大人,怎么是办差最差的人多选一个地方,那不是拖慢了其他地方,不该是办差最快的人另外选吗?”

王谈慢条斯理道:“办差慢的人自然是因为办差的次数少了,多历练一番才能锻炼起来。办得又快又好的人,就不需要了,明白了吗?”

学生们能怎么办,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一个个回去收拾好行李,第二天一早,一人带着两个侍卫就出发了。

他们也不可能坐马车,只能骑马。

有的太远,骑马太慢,直接走水路坐船南下。

转眼学院的学生就人去楼空,王谈当天回宫跟康熙禀报。

屏风后边顾凝宸也听着,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王谈这招够损的,让学生选地方,人家兴高采烈算好后又让抓阄。

避免这些学生去了地方后摆烂不勤奋干活,还特意让办差慢的人再选一个地方。

可是他们奔赴各地,哪里知道其他人的情况,不还是王谈说了算吗?

估计到头来,谁的手上都会多个地方,办完这边就去另外一边办,恨不得把自己劈开两半来用!

王谈还跟康熙感慨道:“皇上,人手不足,非常时候就只能如此安排。这些学生虽然办差不多,但是在算数上确实不错,算得又快又好。”

“他们去了各地,也能帮助当地父母官尽快统计好,运粮食和药物就能更精准了。”

有些地方的粮仓不大,开仓也只能支撑几天。但是伤亡人数如何,需要赈灾的人数多少,开仓支撑具体到几天,另外每天还需要耗费多少粮食,要送过去多少,都得这些人到了当地核算好才能送。

送多了一点倒无妨,但是如果送太多了,对国库来说压力就太大,可能还连累其他地方。

如果送少了,当地不够用,那就容易出现悲剧了。

康熙觉得王谈这做法不错,微微颔首道:“爱卿做得很好,就是国库那边能撑住吗?”

王谈的脸色也凝重了起来:“皇上,四城的拍卖会,除了天津港那边受影响,其他三处还能继续。就是有些路断了,需要修缮一二,暂时影响不大,互市小城也并未受到影响。”

互市在边境线上,虽然靠北,有轻微的晃动,却不厉害,城里都没受到破坏,甚至有些不大敏锐的人都没察觉出来。

“京城周边农田不少陷下去了,庄稼被埋,只怕今年的秋收会有影响。去年买下的粮食相当多,加上红薯种下颇多。国库又因为多番进项在,原本几乎填满了。”

“这次赈灾之后,虽说国库得耗费大半,但是撑个小一年该是没问题的。”

说到最后,王谈的眉头稍微舒开了一些。

如果不是之前康熙和顾凝宸想到许多挣钱的法子,这次地动之后,国库严重损耗,只怕要直接动摇到社稷的根基了。

康熙沉吟片刻道:“拍卖会的进项都不必送到京城来了,就在港口买粮食,越多越好,价钱提上半成。”

王谈知道这时候大量买粮食,如果不提高价钱,估计那些粮商未必那么积极。

但是他想想加了半成,价钱也得多不少,就开始肉疼了。

康熙看王谈的样子就无奈一笑道:“放心,这让他们赚的钱,很快咱们就能赚回来了。”

商人未必专门来卖粮食,就是顺道的,然后去拍卖会再拍下东西,或者过来进货,然后再转手卖出去。

等于咱们的钱去到他们手上,在这边绕一圈,又回到咱们手里。

王谈想想也是,就那些海商在拍卖会疯狂的劲儿,估计那些卖粮食的钱都未必够用,他们还得再贴一点进来,顿时就不肉疼了。

果然还是定贵妃当初提议建这个拍卖会要好,简直是抢钱!

王谈又问道:“皇上,拍卖会那些货物的数量可是要增加一些?”

如果每一样增加了,那进项自然就更多了。

康熙摇头道:“不必加,以前如何,如今还是这样。”

王谈转念一想,也觉得他们着急出手,拍卖会可没傻子,那些人就不会拼命叫价,反正东西多,这个拍不了还有下一个。

而且这样一来,拍卖会上的货物就要掉价了。

等他们后边恢复了,拍卖会那边的货物价钱却上不去,那就得不偿失。

王谈应下,很快就退了出去,然后吩咐下去了。

顾凝宸见康熙满脸疲倦,就伸手揉了揉他的肩膀,还帮忙按了按太阳穴放松一下。

康熙歪着头倚在她身上,任由顾凝宸一双手轻柔给自己按了按,感觉长时间没休息的沉重感渐渐松快了一些:“凝宸,朕写了罪己诏。”

顾凝宸一听,手上一顿,有些心疼道:“地动原本就是地壳在动,毕竟这土地是活的,千百年来总会翻个身,跟皇上没有关系。”

她又握住康熙的手道:“皇上一直以来都做得很好,这次只是天灾,却并非人祸。”

康熙睁开眼,转头看了过来,对上顾凝宸坚定的目光,扯着嘴角笑了笑:“不管如何,朕按照惯例写了罪己诏,等会就要去天坛告禀上天,好叫天下人安心。”

确实这种罪己诏不是给老天爷看的,而是给天下人看的。

顾凝宸紧紧握住康熙的手道:“无论如何,地动不是皇上的错。不管别人怎么想,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康熙回握着她的手,久久没出声,片刻才开口:“朕知道了。”

顾凝宸想了想,还去桌上拿了一张誊抄好的表格递了过来:“皇上来看看这个。”

康熙接过表格,就听她说道:“原本是统计更完善之后,才给皇上呈上的。不过正好皇上过来了,也能先看一下周。”

闻言,他低头看起表格,发现这是统计各处救人的数目。

康熙是知道京城如今分了好几队,分别在各处救人,百姓也自发加入进来,学习怎么又安全又快地救人出来。

侍卫大多身材高大,钻下去救人就很难,很多半大的少年就自告奋勇加入。

他们比较瘦削,因为经常干活的缘故力气也大,正是最适合下去救人。

这样侍卫和其他百姓在上面拉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