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 第50章 三更合一

第50章 三更合一(2/2)

目录

康熙摸了摸下巴,被顾凝宸带着,他真是越发像奸商了。

不过国库被充盈了大半,如今后宫要重建太和殿,建造新宫殿宁寿宫,再就是大戏楼,花费如流水一样。

虽说拍卖会那边源源不绝有金银送进国库,但是本地拍卖会每月一次,西洋人的拍卖会更是三个月一回。

哪怕每次拍卖后的金银数目巨大,可惜建造宫殿消耗得更快。

康熙正琢磨此事,就有八百里加急的折子送了过来。

他打开一看,居然是施世纶的折子。

施世纶在折子里提到盐井挖掘顺利,井盐的产量也很稳定,他新上任的地方,盐价逐渐降了下来,连带周边的盐价也有所松动。

但是其他地方的盐井负责的盐商并不愿意降价,还觉得施世纶与民争利,把他气得够呛。

也不知道上回施世纶发现了什么,一有问题就知道直接写密折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康熙手里。

顾凝宸去外头看了后边院子种的土豆和红薯,如今苗已经长大,再过阵子应该就有收获了。

她进来的时候心情不错,却见康熙皱着眉头看手里的折子,转头就示意金桂去泡一壶菊花茶来。

康熙看着被顾凝宸放在手边的茶杯,闻着熟悉的味道,嘴角就微微一弯:“朕也没怎么气着,就是心里感慨这人贪心不足,还迂腐得很,不愿意接受新东西,还不乐意别人接受。”

他转手把折子递给顾凝宸,她低头扫了一眼,就伸手抚平康熙的眉头:“皇上还说不生气,这眉头都快打结了。不过皇上确实不必生气,不愿意往前走的人,总归会被落下的。”

闻言,康熙笑着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个理。”

他低头沉吟了一会,这些盐井除了小部分是官府接手,大部分都在当地大家族手里。

他们一代代继承这些盐井,如今是联手一起反对。

施世纶人单力薄,面对那么多的盐商,明面上可能没事,暗地里就未必了。

他压低了盐价,其他盐商不乐意,可能会使人对当地的那个盐井动手。

能动手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比如破坏那个挖盐卤的机器,比如在煮盐的地方动手脚,让人吃了那些盐之后突然病了,甚至死了人,那施世纶真的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了。

哪怕什么都不动,就雇个人被一群人抬去医馆,大闹一场,让当地所有人都误会施世纶的盐井有问题,那产出的井盐就没人敢买。

他光是随意想了想就有这么多的办法对付施世纶,还让施世纶毫无招架之力,足见施世纶的境况有多糟糕和危险了。

康熙当机立断,一边派暗卫去搜集证据。

不必说,这些盐商手里就不可能完全干净的,以前他因为战事的缘故,没能腾出手来整治这些人,如今就得仔细计较了。

另一边他也派人去保护施世纶,虽说施世纶学武多年,但是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而且双拳难敌四手。

康熙不想施世纶这样难得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就因为几个盐商而丢了性命,那就太可惜了一些。

他安排下去,不久后暗卫就传来密折,居然不是一封,而是一个小箱子。

箱子上了锁,李德全小心翼翼打开后,把里面的密折都取出来摆在康熙面前。

康熙看得很快,转眼就看完手里十多本密折,全是关于那些盐商的。

他知道这些盐商不会太干净,却没想到如此胆大包天。

为了抬高盐的价格,这些盐商让自己的盐井产出达到一定数量就停下,不乐意产出太多。

要多了一点,他们就私下高价卖给西洋人。

毕竟要是卖给当地之人,哪怕守口如瓶还是会露出破绽来,凭空多的盐从哪里来,一查就能发现。

但是卖给西洋人就不同了,他们很多作为传教士,身份颇为超然。

因为康熙多次召见几国传教士的关系,各地官员对传教士都十分客气,守卫们也就不会严格检查传教士身上和马车带的东西,就能蒙混带出去。

有些人甚至不是传教士本身,而是西洋商人派伙计穿上传教士的服装,然后把这些井盐带出去。

本地的盐售卖是有数量限制的,大多本地都不够,所以是不卖给外地人,更别提是西洋人了。

西洋商人帮着送去别的地方,就能翻好几倍卖出高价,甚至能说是漂洋过海来的好盐。

因为他们西洋人的面孔,就迷惑了不少人,以为真是从西洋带来的盐,好奇心之下,不缺钱的人家就买回去尝尝鲜。

有钱有闲的人家总归不算少,西洋商人辗转几个地方出手,根本就没人察觉这就是普通的井盐。

哪怕有人发现了,但是西洋商人一般一个地方就卖一次,吃亏了的人根本找不到西洋商人,也只好作罢。

各地消息又不灵通,这边被骗了的人也无处申诉,告诉另外一边的人,于是那边的人继续被骗了。

甚至盐商把最次等的盐卖给西洋人,价格却抬高到跟一等盐一样。

西洋商人还能再翻倍卖,谁都没吃亏,这门买卖就一直持续下来,直到施世纶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

当地的盐价低下去了,西洋商人当然不愿意吃亏,就要跟盐商讨价还价,把价钱压下去。

盐商于是就分成了两派,一边觉得价钱低点没什么,毕竟原本就是不怎么值钱的次等盐。

一边却舍不得之前那么多的钱,活生生压下来,就少了许多,压根不乐意降价,还对施世纶就恨上了。

后边不乐意降价的,西洋商人二话不说就跟前面的做了买卖,然后火速离开。

气得后边的没能出手,连少了很多的钱都飞了,对施世纶就更恨,也就暗搓搓准备找他的麻烦。

可惜盐商们那点计谋被康熙早就预料得一清二楚,甚至连手段都想了好几种。

果然盐商打算采用最后一种,毕竟施世纶也明白他们很可能对自己这边出产的井盐动手。

这盐是百姓的命根子,卖掉后换成的钱都是一家子的花用,如果被动手脚,所有盐分不出哪里不对,就只能彻底废掉,损失就大了。

所以施世纶让侍卫日夜轮流巡逻,任何陌生面孔都不能靠近。

百姓得知可能有人对井盐动手,比施世纶还紧张,让不能做工的老人小孩白天到处走走,看到陌生面孔就立刻呼喊巡逻的人过来。

守卫和百姓两边一起严密巡视之下,盐商的人压根不能靠近,就只好让人服下药,一群人抬着送去街上最大也是人最多的医馆去闹了。

早有暗卫潜伏在医馆里面,假装是其中一位大夫,一看见这群人就迎了上去,急急把脉后,没等这群人闹腾起来,就率先打断道:“这人中毒了,快把人放下,老夫手里正好有一颗解毒丸,就怕毒性太大,这药丸可能救不了人。”

假装躺着的人听后就不淡定了,差点就要跳起来。

毕竟盐商让人假装吃了施世纶的井盐后不舒服,吃了一颗药丸后脸色惨白,人也浑身没力气,好像真的病了一样。

如今竟然是中毒,他就彻底假装不下去,一副虚弱的模样睁开眼睛:“还请大夫救我,不管能不能救,让我试试!”

那一群跟着来做戏,准备嚷嚷的人面面相觑,这是真中毒了吗?

他们是继续按照盐商的吩咐嚷嚷,还是给这人先解毒?

中间有个是盐商的心腹跟着,就怕中途出什么意外,这意外不就来了?

他赶紧拦着暗卫道:“胡说,我兄长如何是中毒,分明是吃了施大人那边产出的井盐才变成这个样子!父母双亡之后我们相依为命,没了兄长我以后要怎么过啊……”

“兄长”被他死死抱在怀里,挣扎着想起来,可惜手脚绵软没力气,愣是没挣扎开,心里越发恐慌。

他果真不该收了钱去陷害施世纶,这报应不就来了吗?

那一群盐商好歹毒的心,竟然真的要自己死了嫁祸给施世纶?

这人就是个无赖,只要给钱什么都肯干,这次也不例外。

盐商还再三保证这药就是看起来孱弱,对身体无碍,给的钱又足够多,无赖才接了下来。

但是要命的事,他就不肯干了,都没命了,收到的钱还怎么花?

无赖挣扎不起来,更是慌张。

好在暗卫大叫着“你这样他要透不过气来了”,逼得这人终于松开一点,无赖才拼命挣扎着喊道:“我不是他的兄长,是盐商让我来的……”

抱着他的人没料到无赖居然这时候反水,一把捂住无赖的嘴巴,可惜已经太晚了。

无赖这一喊用尽了力气,围观的人不少,一个个都听见了。

他们一听是盐商让人来的,说的又是施世纶负责的井盐有问题,在场的又不是傻子,立刻明白这是盐商的阴谋!

只要这脏水泼在施世纶身上,他手里那些便宜的井盐自然就没人买了,不就便宜了那些抬高价格的盐商了?

百姓早就因为买不起盐的事发愁,好在施世纶横空出现,皇上又开恩,特意送来图纸,让施世纶这盐井挖得更深,还更快挖出不少盐卤来。

他这井盐用一个大机器挖,日夜不停,挖的数量多,价钱就下来了,让当地百姓都买得起。

周边百姓听说了,都纷纷带着钱去买。

如今要被这盐商闹上一场,真如愿了,他们以后岂不是更吃不起盐了?

一时百姓满脸不忿,就要上来把这些盐商派来的混蛋揍一顿。

还是医馆的大夫劝道:“老夫已经叫人报官,让差役把人带回去审问就好,别是混乱中让谁趁机逃走就不好了。”

那个捂住无赖的人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准备趁乱离开,哪知道被暗卫假扮的大夫戳破,顿时恼羞成怒。

他转身就要扑向这个“大夫”,想着自己被带去府衙,很快也会被盐商捞出来,还不如趁机教训一下这个总是坏事的大夫。

其他百姓一看,吓得想要阻拦,却已经来不及了。

暗卫却轻轻松松避开,然后一手劈下,就把人劈晕,对周围百姓解释道:“老夫平日打拳养生,手上功夫还不错。”

百姓这才放心了,又见官差过来绑人,却有些担心他们被带走很快放出来,医馆的大夫就危险了。

毕竟盐商到处打点,要不是如此,也不会一直没被人发现私下卖盐。

那么多商人来回跑,中间还有西洋人,就那个发色瞳色如此显眼,不是瞎子都能看见,能不闻不问,不就是盐商打点得足够妥当吗?

康熙也想到这一点,早早就让人把当地官员控制住了,把附近巡查的钦差调派过去主持,等新官员上任再接手。

所以一群人以为没什么事,就是去府衙走个过场,脸色都比较轻松。

然而他们到了地方,抬头见一个陌生的官员在上头,一个个都懵了。

这谁,原来的知府大人呢?

可想而知,换了人,情况就不一样了。

非但把人扣下审问,拿着口供后,就立刻派差役去抓拿那几个盐商。

康熙想到盐商私下贩卖,那些盐虽然等级不高,数量却不少,却都是没有交税的!

这等于盐商从他口袋里抢钱了,让康熙如何能忍?

不但把盐商拿下,还把那些西洋商人也拿下了。

拿下之后,康熙收到不少密折禀报此事,看完都气笑了。

这些西洋商人,有些是真的,有些居然是本地商人假扮的。

本地商人雇佣西洋人,装作西洋商人的样子去骗当地盐商卖盐,然后转头再高价卖出去,赚了大笔差价。

顾凝宸顿时觉得这些本地商人的脑子挺好使的,就是聪明都用在歪心思上了。

他们还知道让人来假扮西洋商人,如果东窗事发,就很难查到他们身上去。

任是谁都不会从西洋商人那边联想到本地商人身上,他们就能逃过一劫了。

但是很明显,本地商人没能逃过去。

这次牵连极大,盐商、西洋商人和涉及的本地商人都一窝端了。

他们被抄家充公,绞尽脑汁赚的钱,转头都进了国库。

除了财产之外,盐商代代继承的盐井也归到康熙手上了。

他派人建造挖盐的机器,立刻开采,彻底把盐价压下来。

当地百姓十分感恩,为此还送万民伞进京给康熙。

顾凝宸也是第一次看见万民伞,颇为好奇。

她以为万民伞上面就是一万个百姓留下的签名,伞很大,然后密密麻麻都是名字。

如今顾凝宸看着面前的万民伞,伞是大,但是上面一看就知道绝不会有一万个名字。

除了名字之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红色手指印。

康熙见她好奇就解释道:“很多百姓不识字,能写上名字的该是当地的儒生或者只会写自己名字的人,余下不会写字的就会摁上手印。”

这才是真实的万民伞,要全是密密麻麻的名字,证明只有识字的书生等人写下,甚至可能是有人专门把当地所有百姓的名字写上去,瞧着好看而已。

写上去的名字,不代表拥有名字的人知道,或者愿意被写上去。

但是手印就不一样了,是一个个百姓亲自摁上去的。越是摁得凌乱,越是真实。

顾凝宸看得出康熙的心情很不错,他让人把万民伞收入私库,好好保存起来。

这些都是百姓的心意,自然得好好留存,多年后指不定能得到许多万民伞,让后世人瞻仰。

如今天儿热了,殿内有好几架风扇,四面八方徐徐来风,浑身的燥热都散了不少。

因为顾凝宸的身子骨不算特别好,康熙在重华宫就没用冰,穿着轻薄的常服,额头还是会出汗。

她就劝道:“皇上也不必太顾忌我,我这身子骨比以前好多了,用冰也是可以的。”

反正风扇也就对着冰块吹,让风更凉快一点。

大不了顾凝宸离得远一些,不会被吹到就好。

康熙哪里舍得她离远了,而且风扇吹不到,哪怕她不怕热,还是会难受:“无妨,这点热朕还受得住。往年要用许多冰块,却也凉快不到哪里去。”

他低头看着地图,跟顾凝宸道:“朕打算入秋的时候,天气凉快,办一场围猎。”

一是跟蒙古那边的关系重新联系上,免得生疏了。

二是能带着顾凝宸出宫走走,别是一直闷在宫里。

三是如今没有战事,也不能让八旗子弟太松快了,怎么都要把骑射练一练。

要是一个个表现太差,康熙就得让他们加训了!

两人正说着,那边李德全就递了话进来。

“皇上,京城典当铺那边,说是西洋人让侍从送了物件过去想要典当出金银,他们确实不敢收下。”

顾凝宸听得一愣,西洋人这拍卖会上的钱都花光了,都需要典当身边的物件,那么惨了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