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更合一(2/2)
小吏收了荷包,面色更和缓了一点,还小声附赠了一个消息给小豆子:“你来得正巧,不少宫里的娘娘都派人来翰林院借书。来的人要么不识字,要么说不清楚自家主子想要什么书,索性翰林院商量着让小吏轮流在门口招呼帮忙。”
小豆子要来早了,那乱糟糟的,也不知道该如何选。
如今正好,里头已经乱过了,安排好了,他过去也有人帮着选书,不必自个头疼了。
翰林院这两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宫里头来借书的嫔妃是络绎不绝。
他们还不好拒绝,毕竟不久前康熙发话,若是后宫嫔妃想借书,那就借了,只要登记下来就好。
但是这段时间来借书的嫔妃就没几个,忽然一窝蜂都来了,翰林院也是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好在混乱了一会之后,就有人想到法子,安排两个小吏在门口守着,隔两天换人。
这样小吏也不至于放下手里头的事,还有打点的赏钱收,轮着来又不会太累,自然都是愿意的。
小豆子谢过这个小吏,就快步去了藏书阁的门口,果然遇到好几个宫里跑腿的太监。
太监之间都混了个眼熟,一看就知道谁是哪个宫的。
他们彼此看了一眼,前头的急着想多借两本书,后边的挤着上去,生怕好书都给借完了。
很是吵吵闹闹的,两个小吏忙得团团转。
还是翰林们被吵得不行,叫来侍卫在门口盯着,太监们才收敛了许多。
每个人只能借两本书,还掉后才能继续借。
有些太监不乐意,使出浑身解数想多借两本,还想偷偷塞荷包,小吏板着脸不收,也不答应:“这是翰林院的规矩,哪怕大臣来借书也是如此。”
太监一脸欲言又止,可能想说怎么重华宫的定嫔娘娘就不用借,直接就被康熙送了好几个大箱子的书。
不过话到了嘴边,他自然是不敢问出口的,又被侍卫盯着,只能老老实实拿着两本书回去给自家主子复命了。
后边的小豆子一声不吭,默默到了之后也是不知道如何选书,小声问了小吏要两本浅显的。
小吏对这类要求也不是第一次听见了,后宫嫔妃有些压根就不识字,直接借图多字少的书最好。
翰林院早就选了一批适合后宫嫔妃们看的书,小豆子只管在里面随便挑两本就行了。
小豆子简直是闭上眼指了两本,小吏更是见怪不怪,毕竟后宫嫔妃们识字都不多,更别提是这些跑腿的太监了。
小吏收了荷包,还是挺耐心解释道:“这两本是游记,颇为有趣。而且图画多,字比较少,看着图也能猜出这些字说的是什么。”
小豆子听着就觉得合适,笑眯眯收下就回去延禧宫了。
惠嫔看着这两本书也很满意,图是真的多,字是真的少,看着就不会眼晕了。
她当场翻开,看得是津津有味。
惠嫔派人去了,荣嫔知道后也去凑了热闹,借回了两本书看一看。
还别说,哪怕她识字不多,打开书看的时候,仿佛还真有种才女的感觉,身上似乎都带着几分书卷气,肚子里好像都有点墨水了。
灼瑶听说后宫嫔妃都去翰林院借书,也来问佟佳氏要不要去借两本。
佟佳氏听后笑笑道:“不用,没这个必要。”
她作为贵妃还跟着后宫嫔妃们一起胡闹,实在有点掉价了。
佟佳氏问了问,最后除了万琉哈氏和自己之外,就德嫔和宜嫔没有去翰林院借书。
宜嫔的话,她正大着肚子,让人收拾东西准备挪去慈宁宫,自然没必要掺和这个。
德嫔没动弹,就让佟佳氏有点意外了。
永和宫里,大宫女涟漪自然是问过德嫔要不要去借书的,被德嫔摇头拦下了:“我跟万琉哈氏相处过一阵子,她从小饱读诗书,咱们这临急抱佛脚去看那么一两本书,能顶什么用?对比之下,这不是更加相形见绌,跟东施效颦一样吗?”
拿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比,怎么可能比得过?
尤其万琉哈氏从小爱书,看了多少年,嫔妃看个十本八本的,难道就以为自己能超过她,这不是痴心妄想吗?
而且在德嫔看来,才女有万琉哈氏一个就足够了。
看看后宫几个受宠的嫔妃,性子就没有相似的,足见康熙没有特别喜欢的类别。
另外也就是,谁都不愿意当第二。
比如宜嫔性子爽朗,又嘴皮子利索,会说俏皮话,其他嫔妃就没有学她的。
一个学不好,那就尴尬了。
再就是宫里有一个性子直爽的宜嫔,叫康熙印象深刻,再来一个就得往后排了。
康熙每次想起直爽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宜嫔,接着才是另外一个人,后边跟着的那个心里能不郁闷死?
嫔妃们就得有自个的特色才是,让康熙每次想起什么,都能立刻想到。
哪怕嫔妃们有些许重叠,比如善解人意,比如小意温柔,却都各有各的特色,绝不会完全重复。
如果万琉哈氏知道德嫔的想法,就得感慨后宫嫔妃都知道给自己立人设了。
这人设还是有个人特色的,独立又鲜明。
藏书阁那边闹哄哄的,后宫嫔妃借书的事自然传到康熙耳边。
康熙傍晚去重华宫的时候,还跟万琉哈氏提起这事来。
万琉哈氏一怔,笑着答道:“皇上,这是好事。毕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看多了自然能明理。而且后宫嫔妃们主动看书学习,小阿哥们自然更勤勉,就连格格们也跟着学一些。”
后宫嫔妃都学起来了,小阿哥们不得更努力才行吗?
连带在嫔妃们身边养育的格格们也跟着读书识字,也不是坏事。
康熙摇头道:“若是原本就识字的嫔妃还好,不识字的也不知道会不会教坏了格格们。”
万琉哈氏趁机提议道:“皇上不如给格格们也请个女先生,教导规矩的同时,读书识字也是好的,还能学一学简单的算数,以后掌家看账也方便,不至于给下人蒙骗了去。”
后宫的格格们许多以后都去和亲,年纪不大就背井离乡,可能水土不服,可能语言不通,可能孤单寂寞,早逝得特别多。
如果她们能读书识字,书中自有一方天地,心里起码也有了一份寄托。
万琉哈氏可能无法阻拦和亲此事,那么就让这些格格们以后能过得更好才是。
她们肚子里有了墨水,脑子里有了知识,脑瓜子就能更灵活一点。
换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就能想办法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
康熙自然不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反倒觉得女子读书多更聪慧,看看万琉哈氏就知道了。
只是他之前没时间,也腾不出手,加上后宫嫔妃亲自养育格格们,康熙也不好多插手。
如今康熙琢磨一番,觉得后宫嫔妃起了爱读书的风气,那么让格格们读书,她们自然也是乐意的。
康熙就派人去慈宁宫跟太皇太后提一提,太皇太后没有意见,就让李德全去跟佟佳氏说一声。
给格格们请女先生这件事,得佟佳氏来安排了。
佟佳氏被康熙这个传话给弄懵了,怎么忽然之间要给格格们找女先生教读书了?
不过想想后宫嫔妃最近一个个都很爱读书的样子,被康熙知道后,觉得女儿们也该喜欢,于是就让她安排了吗?
佟佳氏有点头疼,毕竟宫外如今读书好的才女大多是汉女,她们请进宫里当女先生有点不合适,来回跑也累人,留下来这身份也尴尬。
加上这些汉女大多擅长的是诗词歌赋,格格们很不必学这么深奥的。
康熙的意思也是这样,不是逼着女儿学四书五经和吟诗作对,而是更实在一些。
让她们能知道得更多,眼界高一点,学得接地气一些,以后也能用起来的知识,而不是空中楼阁,就是个花架子,平日过日子当中毫无用处。
佟佳氏腹诽,康熙这要求还不如直接让万琉哈氏当格格们的女先生算了。
毕竟她读书是真的多,学得也广,教导几个年纪小的格格是绰绰有余了。
当然佟佳氏就是想想,真跟康熙说出口,他肯定是不乐意的。
毕竟万琉哈氏要是去当女先生,那陪着康熙的时间不就少了,康熙自然就不愿意了。
思来想去,佟佳氏只好去慈宁宫找太皇太后商量此事,她着实找不到适合做女先生的人选。
太皇太后听后,倒是笑道:“你也太心急了一点,格格们才丁点大,不管要教什么,先得识字才是。”
这种小事让识字的女官暂代就是了,回头等格格们识字多了,才换更适合的人,中间几年就能慢慢物色人选的。
宫里的女官比起外头要更规矩一些,身家清白,都是再三查过的,不管学识如何,起码识字,也知道什么能教什么不能教,绝不会带坏格格们就足够了。
佟佳氏这才恍然大悟,满脸歉意道:“是我想岔了,倒是着急过来,打扰了太皇太后歇息,是我的错了。”
太皇太后不在意地笑笑道:“你这也是急着替皇上分忧罢了,何错之有?”
至于女官的人选,太皇太后没帮佟佳氏决定,还让她慢慢想不要着急。
佟佳氏还是很快决定选一位姓周的女官,年纪是三十岁左右,性子温和,又十分有耐心,教导格格们是再适合不过了。
这位女官就在慈宁宫办差,擅长蒙语、满语、汉语。
给皇太后念书的几个女官当中,就有这位周女官在。
这边佟佳氏紧锣密鼓挑选女先生,那边康熙吩咐完,这事就算是过了。
反正佟佳氏总会很快选到最适合的人,这一点康熙从来没怀疑过,也不必多操心。
自从那天康熙跟万琉哈氏对弈大半天,她累得夜里都昏睡过去,第二天险些没能爬起来,他就不敢再这样累着人了。
只晚膳之后,他跟万琉哈氏下上一盘,算是饭后闲暇的消遣。
就下一盘棋的话,万琉哈氏也不会累着,康熙又不至于一直惦记了。
康熙直接送了一套棋盘过来,用的是上等玉石,拿在手里确实暖暖的,用的竟然是暖玉。
也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凉的玉石棋子怕会冰着万琉哈氏,这天越发冷了,索性就换了暖玉棋子。
万琉哈氏有些好奇地摸了摸这些暖暖的棋子,金桂已经摆好了棋盘,她跟康熙就对弈了起来。
她白天暗搓搓回想了几个后世才有的厉害棋谱,琢磨这回可以一鸣惊人,能赢过康熙了。
哪怕只是险胜,那也是赢了千古一帝啊!
康熙见万琉哈氏今儿下棋的棋风变了,就知道她又有了新的想法,顿时兴致盎然。
他已经许久没有这种棋逢敌手的感觉,每次下棋,万琉哈氏都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这回也是一样,棋风飘忽不定,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不留神很可能就要走错一步,然后满盘皆输。
康熙细细斟酌一番才下棋子,每一步却踩在点子上。
万琉哈氏试了几次,发现居然没能坑着他,着实可惜。
最后两人不相上下,算是打了个平手。
康熙意犹未尽放下手里的棋子,笑笑道:“你这是哪里来的棋谱,比之前的更厉害了,叫朕险些招架不住。”
李德全在旁边听得心下震惊,定嫔这棋艺如此厉害,竟然让皇上说出险些招架不住的话来?
万琉哈氏对他调皮地眨眨眼道:“皇上,这是我以前看过的棋谱,倒是忘记在哪里看的,今儿很是努力回想起来。想着能险胜皇上一回,可惜却依旧没能成。”
康熙听着心情不错,对手要是没有一颗想要赢他的心,那就没意思了。
再就是万琉哈氏看的书太多,不记得究竟是哪一本也正常。
看她这“下一回肯定会赢”的心思都写在脸上,康熙不由有几分期待了。
之前因为请女先生的事打断了,他又提起翰林院借书的事来:“朕之前想着后宫嫔妃可能也有爱书的,只是没有借书的地方,于是就让翰林院安排了。你若是这些书里没有喜欢的,或者想要看别的,也能去翰林院借上几本。”
万琉哈氏笑着应下,又道:“皇上送来的书已经够多了,足够我看一段时间。等我看完后若是有感兴趣,想借同类的书来看,再派人去翰林院也不迟。”
她也不贪心,又不必因为合群的关系,跟其他后宫嫔妃一起凑热闹去借书了。
康熙点点头,也知道翰林院如今给后宫嫔妃准备的书大多就是浅显的,并不适合万琉哈氏。
回头他还是让翰林院送书单来,亲自挑上一些合适的书给万琉哈氏才是。
另外也得让翰林院去外头搜集更多的书,别是只吃老本。
不然光是藏书阁那些书,被万琉哈氏都看完了,那匆匆忙忙去哪里找更多的好书出来?
康熙想到万琉哈氏的阿玛这几年又去外头借了不少书,估计也誊抄了许多好书,不如派人过去问一问,指不定有什么珍藏的好书却是翰林院那边藏书阁没有的?
借着此事,也让拖尔弼修书一封一并送进宫里来给万琉哈氏。
她进宫多年也没跟娘家人联系,想来会高兴的吧?
万琉哈氏没料到康熙暗地里给自己准备了一个惊喜,隔了几天她收到拖尔弼亲笔信笺的时候还有点懵。
金桂在旁边见自家主子整个呆住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惊喜过头,小声催促道:“主子不打开信来看看吗?”
“看,自然要看的。”万琉哈氏双手紧了紧手里的书信,金桂则是退后两步给她斟茶,很快退到门边,没打扰自家主子看家里的来信。
主子进宫多年第一回收到阿玛的信,心里只怕欢喜得很,就想安安静静反复多看几遍了。
万琉哈氏原本想着原身的阿玛多年没见自家女儿,如今得了康熙之命能写信进来,一开始肯定会写思念之情。
哪知道她一打开信,开头两句就是拖尔弼委屈巴巴写着:娘娘,皇上把我最近收罗来的那些书全带走了。一共十二本,回头点一点,别是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