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0(2/2)
“王佐之才”郭嘉微微愣了愣神,似乎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就是你上次说得那位,荀文若荀先生,你不记得了”曹操有些着急的说道。
“荀文若”郭嘉无奈的摇了摇头,眼中满是不以为然之色。
“记得上次奉孝你提起荀文若的时候,很是推崇,怎么今日”看到郭嘉眼中毫不掩饰的轻视之色,曹操不由得有些茫然。
“主公某怪荀文若此人,确实有定国安邦之大计,实属不可多得的人才。但若是说什么王佐之才,嘉私以为,还轮不上他荀文若”郭嘉摇着羽扇,丝毫不假掩饰的说道。
一听郭嘉这么说,曹操更加兴奋了,连忙追问道:“那若依奉孝之见,这王佐之才,该何人所当”
“自然就是我师兄张子房,以及我师弟周公瑾此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远胜嘉百倍不止如果主公得之,天下当唾手可得矣”郭嘉摇动羽扇,傲然说道。仿佛他口中的王佐之才,不是在说张良、周瑜,而就是在说他自己一般。
“哦奉孝还有这等厉害的同门,能否代为引荐”曹操赶紧说道。
曹操被韩彬打压了整整一年,心中只想着如何才能离开着弹丸之地的颍川郡,从此龙游大海,虎啸山林,因此曹操对于人才有一种几乎执念的渴望,却在此时,在构架的面前,忘记了郭嘉当初投靠到自己的麾下的初衷
第三百九十五章荀家叔侄
第三百九十五章荀家叔侄
郭嘉从拜入黄石公门下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打定好了主意,要做一个孤臣
何为孤臣
就是要凭借一己之力,帮助自己的主公成就一方霸业。而主公所倚重的,也只能是孤臣自己。
每一个要做孤臣的人,无不是对自己有着超凡的自信心,以及一种深深刻进骨子里的傲气。这种傲气,将不允许任何人质疑自己的观点,与自己持有不同的意见。
因为孤臣们都是觉得,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最正确的,至于其它人的想法,那只能是当做笑话来听。
而郭嘉,就是这样一个想做孤臣的人。
前世的郭嘉虽然身体羸弱,总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但实际上郭嘉正是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的年纪,也没有患上什么绝症,怎么可能在三十八的年纪,就那么轻易的病死了
唯一的可能,就是在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大肆延揽人才的时候,郭嘉怀揣这一颗孤臣的心,来到了曹操的帐下,希望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曹操的重视,从而成为曹操的谋主。
可是真的到了曹营,郭嘉却发现现实的情况与自己想得完全不一样。
替曹操把控后方的第二中央是荀彧,跟随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临场指挥的是荀攸与贾诩,而郭嘉虽然官至军师祭酒,名义上的谋臣之首,可实际上在曹操的帐下,只能充当一个幕僚一般的绝色,充其量就是一个比较受重视的幕僚而已。
这与郭嘉心中预想完全不符。
郭嘉那颗高傲的心开始有些受不了了,但是既要保持一个文人的风度,又没有其他合适的主公可以投奔,郭嘉只能把所有的不满,都深深的埋藏在自己的心里,打掉牙往肚子里面咽,让所有人都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的委屈。
可是这人一有心事,再加上常年没有人倾诉,郭嘉便开始积郁成疾,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才三十八岁的时候,便英年早逝了。
可是这些,曹操是不知道的。
曹操此时对荀彧从便显出的渴望,完全就是对于人才所流露出的一种下意识的渴求,却忽略了此时郭嘉的感受。
此时的郭嘉,心中是微微有些不爽的。
不过郭嘉也没有太过在意。
在郭嘉的心中,这天下英雄,可以用谋略与自己一较高下,也就只有自己的两位同门师兄弟,其他人,不过都是一些碌碌之辈,不值一提。
至于所谓“王佐之才”,郭嘉不屑与违心的否定荀彧的才华,但是郭嘉并不认为,区区一个荀彧,就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主公”郭嘉淡淡一笑,让人丝毫不能看出此时他内心的波澜,“荀家叔侄就隐居在颍川城外,如果主公向见他们话,随时都可以前去”
“荀家叔侄就住在颍川城外怎么从没有听你提起过”曹操颇为惊喜的随口问道。
郭嘉顿时一阵无语。
人家荀家叔侄也没让我代为引荐,主公你也没问我,我好端端的提他们的住处干什么
“主公有所不知荀家叔侄虽然在颍川城外隐居,但据嘉所知,这叔侄二人在一些理念上颇有相悖之处,因此那位王佐之才,常年游离四方,居无定所,并不是始终居住在颍川城外的草芦中,因此嘉也就没有向主公提及”郭嘉淡然笑道。
“哦”听郭嘉这么一说,曹操顿时来了兴致,不由得问道:“荀家叔侄,到底是何种理念相悖,竟然让这叔侄二人到了这般地步”
“这个”郭嘉迟疑了一下,脸上露出了些许的羞讷之色,“关于他们叔侄二人的理念的具体情况,嘉也不是太过了解。毕竟这叔侄二人,谁也没有当众提起过此事,嘉只能是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推测”
“无妨”曹操无所谓的摆了摆手,“这毕竟是人家叔侄二人的私事,又怎么会说于你们每一个人听奉孝不知此事,也实属正常只是不知,这荀家叔侄,除了这位文若先生,另一位是何人”
“另一位”郭嘉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另一位姓荀名攸字公达,此人年纪虽然长荀文若五岁,但是辈分较低,算是寻温柔的侄子”
“那不知这位公达先生,才智如何比其叔如何”曹操满含期待的问道。
“荀家叔侄,论才智,皆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