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2/2)
全邓州地界,包括下辖县镇的猪油都让张全福订购一空,一时之间,邓州城内竟无猪油可用。无油下锅的百姓只得把目标放到了牛油和羊油上,致使牛羊油的价格也开始腾涨。民间怨声载道,都骂严河坊扰乱民生。
无奈之下,唐奕开始在邓州推行炒菜之法,炒菜用植物油好过动物油,他想用此法来缓解动物油的需求。
还别说,在唐奕有意的宣传之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这种开封大酒楼的独门秘技,就在邓州推行开来。百姓对于这种花样繁多,口感多变的餐食技法大赞不已,从而大大缓解了居民对动物油脂的需求。
范纯礼找到沿河酒坊的时候,唐奕正在蒸锅前面忙活着。
一听老师叫他过府,唐奕不敢迟疑,叫君欣卓去她屋里拿出两个小瓷瓶。而君欣卓把瓷瓶交到唐奕手里时,却砐为不舍。
“最后两瓶了夏花开败,再做,就只有明年了。”
唐奕劝慰道:“用不上明年,想弄,入秋就能做了。”
“入秋入秋有什么花”
唐奕洒然一笑,“谁说一定要用花了”
说完,转身随范纯礼而去。
到了范宅正是饭时,范仲淹一家还有尹先生都在饭厅用食。见唐奕来了,又给他添了副碗筷。
师父,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于这句话,唐奕的理解就是绝对不用和“师父”客气
唐奕现在也早就把这当成是自己家了,吃喝进出从见外。有时候饿着肚子来的,又没赶上饭时,唐奕就自己钻到厨房去喂肚子。
唐奕一边大喇喇地坐下,一边从怀里把那两个小瓷瓶掏出来,摆在范仲淹身边坐着的一个女子面前,诚然道:“一个是给师娘的,一个是给幺儿的。”
女子姓甄,名金莲,正是范仲淹第四子幺儿的亲娘。
呃二十多岁的样子
甄金莲见了两个小瓶不禁好奇地放下碗筷,拿在手中端详。
“大郎又弄出什么好东西了”
唐奕谄媚地笑道:“可不是好东西师娘打开闻闻”
甄氏闻言,拔开瓶口的软木塞。顿时,一股浓郁的月季花香弥散开来。
“好浓的花香”甄氏喜声赞叹,“这是月季”
唐奕嘿嘿一笑,“还是师娘有眼光,不像师父。上回我拿来一点月季油,来给尹先生做推拿之用,师父还说怎么闻着像喇叭红。”
“哈哈”甄氏声若金铃,也不由取笑起某人。
而范相公老脸一红,眉毛一立,佯怒道:“没大没小,不务正业,课业可曾背熟”
呃唐奕哑火了低头使劲往嘴里塞饭菜。
甄氏则道:“一家人吃饭笑闹,本就是天伦之乐,夫君怎么又拿起架子来了”
“看这小子,老夫就”
这小子一身的本事,一脑袋的点子,偏偏背起书来还不如一块榆木疙瘩时不时就气得范相公七窍生烟。
甄氏白了一眼,不理他了,转而问向唐奕,“这是月季油”
唐奕扒着米饭,含混道:“这瓶叫香水,用月季油调的,师娘只要沾上一点,途于颈间、手腕,可保一日余香。”
甄氏眼前一亮,举着另一瓶道:“这个呢”
“这个是给幺儿的,沐浴的时候在浴汤里滴上几滴,不但香香的,还能防痱子和蚊虫叮咬。”
“这两瓶都是月季油调配而成的,给幺儿的那瓶花露水,还加了麝香和薄荷。”
这两瓶东西,可费了唐奕好多的工夫。
因为只知基本的原理,对于其中精油、酒精,还有纯净水的比例,不甚了解,唐奕整整摸索了两个月,前几天才终于试验出一个最佳的调配比例。而且摸索出一整套,从提炼到调配,再到保存的完备方案。
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什么人的钱最好挣女人也
香水一配成,就被张全福视为珍宝,列为严河坊的最高机密,由君欣卓这个大高手亲自保管,生怕外泄。
而试验成功的成品香水和花露水本就不多,张四娘拿去各一瓶,君欣卓以权谋私,又贪下了各一瓶,甄氏手里的两瓶是仅剩的一点。
连君欣卓那个母暴龙都对其依依不舍,可想而知,这东西对女人的诱惑力有多大。
甄氏听了唐奕的介绍,更是喜欢的不行,闻了又闻,还沾出一点涂在手腕,摆弄了半天,才让巧灵小心的收起来。
见甄氏和唐奕终于消停了,范相公又开口了。叫唐奕来可不是卖弄什么香水的,而是有正事要说。
“禁中又来了旨意”
“哦”唐奕来了兴致。“官家还不肯放师父置仕吗”
久未掺言的尹洙不由笑道:“何止不肯,官家招你师父进京”
“进京”唐奕差点没跳起来。心说,赵祯疯了还真敢下这旨意。
“慌什么”范仲淹斜了他一眼。“官家这是铁了心的不让老夫走。”
“那师父做何打算要奉诏进京吗”
“叫你来正是要说此事。”范仲淹放下碗,筷郑重道:“我打算让纯仁、纯礼先护送尹先生和如夫人回苏州老家,老夫一人进京”
唐奕一震。“您这是”
范仲淹悠然一叹,“你放心,老夫去意已决,朝堂之争已与我无干。但是,不当面和官家把话说清楚,他是不会放我走的。”
说完,盯着唐奕道:“叫你来,就是要问问你,你是继续呆在邓州,还是随他们去苏州。”
“我当然是跟着老师走”唐奕想都没想就答道:“我还欠您一座书院呢”
第51章皇帝的心眼儿
早在范仲淹第一次请辞之时,就曾与尹洙商量过致仕之后的打算。
左右思量之下,还是决定回到苏州治学。
一来,尹洙与范仲淹的身体都不算康健,苏州江南之地,四季不显,利于修养。而且,范仲淹的老家就在苏州吴县,此举也算是落叶归根,造福乡里了。
再者,江南文教兴盛,人才辈出,以范、尹二人的名声,定能吸引一批有志学子。悉心教导之下,将来必是辅国良才。
按道理说,禁中旨意潜人接替邓州之职,并令他进京,他应该在卸任之后,举家入京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