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2(2/2)
再说,刑部有独立的意志,尽量少受上位者干扰,这是长久以来徐世杨刻意追求的目标,现在目标达成了,只是结果恐怕不会附和现在徐世杨的心意吧
徐世杨突然觉得,汉人中的暗杀者,若是都直接死掉就好了,这样自己就能堂而皇之的斩断线索,不让刑部把这次案件扩大化了。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就算徐世杨现在把俘虏杀掉,大理城方向和军营方向肯定也有很多俘虏吧
他还能再去那些地方把俘虏全杀光
想想都不可能。
徐世杨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帅大帅没事吧”
一队骑兵气喘吁吁的向这边狂奔过来,在百多米外就被近卫兵拦住了。
检查证件后才被放过来,他们是大理城附近的驻军,看到这边的爆炸后,立刻意识到徐世杨也受到袭击了,于是军官们火急火燎的抽调手头上所有骑兵,一股脑向农场这边派了过来。
“我没事,你们是驻军营地那边不是也被袭击了吗有没有伤亡”徐世杨问领头的军官。
“没有,放心吧大帅。”军官长舒了一口气“我们那边没有任何伤亡,来袭的敌人很远就被我们拦住了。我们更担心您的安危,看到您没事我们就放心了。”
“大理城那边也遇袭了,有没有派人去那边看看”
“已经有队伍过去了,不过我估计那边伤亡不轻。”
“为什么”
“大理的城防力量其实并不强,我们的驻军都不在城里,若是自爆马车之后还有袭击者,那么他们一定能进城。”
徐世杨点点头,承认军官说的有道理“那就赶紧去城里看看,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情况很糟糕。
大理城遇袭的那座城门,负责检查进出人员的检查点中,所有12个人全灭一整个步兵班,外带两个底层文职人员和上百大理平民唯一的好处是这些平民中没有汉人。
之后,趁着爆炸把守门人员清空的机会,有数十名袭击者突入城内大肆砍杀,又造成大约300人伤亡其中包括一户不幸的汉人移民,一家五口全都死了。
袭击者引发众怒,华军入城清剿时,全大理城的人都主动配合,到处搜捕袭击者,到第二天清晨,袭击者全灭,55个人死亡,19个人被俘。
被俘的人全是被华军直接逮住的,被当地人抓住的人,全都被私刑打死了不论是大理人、吐蕃喇嘛、还是汉人绿林,完全一个待遇。
“呵,本来还想找个办法轻轻放过呢。”
在布政使司得到具体消息后,徐世杨笑着摇摇头
“有汉人牺牲,那就不能这么办了。”
“殿下还想放过他们”滇省布政使听到了徐世杨的低语,他有些不满的说“此等恶贼,不诛其九族不足以平民愤”
“诛九族就过了。”徐世杨轻声说道“其他人我不管,其中有些汉人,尽量少搞株连,他们的亲人若是没有参与此次事件,最多判个流放就行了。”
“殿下,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这算什么以德报怨我只是希望少株连一些无辜者而已。”
“他们是谋逆谋逆大罪,怎么可能有无辜者”
布政使有些不满的说
“殿下不要再说了,您好好休息吧,此是也不是下官能决定的,您若是想饶恕一些人,到时候跟刑部的大人们沟通好了。”
徐世杨看着他,一时无语。
这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官,勤政、爱民,能够为自己治下拉来投资,并且十分重视滇省的经济发展。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也觉得袭击者的家属同样罪不可赦呢。
算了,我也别管的太多了,到时候我以个人的名义跟刑部提一提就好了,若是刑部觉得这些人的亲属也都该死,我就不干涉了。
话又说回来,在袭击中遇难的那一家人,不也是无辜者吗犯罪分子不顾及无辜者,我又为什么要顾忌他们的亲人
徐世杨终于想通了一点。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邪恶。
第748章请内附
共和1798年的谋逆大案震惊了整个华夏明圈,并且引发了剧烈后续影响。
帝国刑部认定这是以大理王室为核心的周边反帝国分子联合在一起,狼狈为奸所犯下的罪责。
对此,内阁和刑部没有任何宽大处理的意思,因为那个“小王爷”是谋逆集团的核心,因而大理王室所有成员全部被连坐,所有男性成员全部被处决,女性则贬为奴隶,发配边疆出售。
帝国的这个做法,让帝国周边暂时幸存的所有国家心中一惊这华夏帝国,跟传统的中原王朝确实不一样啊
以往的中原王朝,即使最强盛的时候,也有一个扩张极限。
比如向西大抵不过葱岭,向北大多不过外兴安岭,向南最多占据安南。
而且,对于被俘的敌人君主,传统的中原王朝应该区别对待,比如国内争天下的敌人首领,一般都会以残酷的手段杀死,以免他们再产生别的野心。
但对外国君主,则至少封个“恭顺侯”之类的爵位,将养在京城,以示中原皇帝的仁义。
然而帝国彻底打碎了这种传统,而且他们正好是与传统反着来:投降的大周君臣,一个都没杀,虽然也没封侯,但是帝国允许他们跟着楚国出外开拓,在海外关着门继续称孤道寡,帝国也不去苛责。
即使留在国内的赵周宗室,也被当做正常的国民对待,犯了罪就挨罚,立了功就受奖,学习成绩好,表现出色,有功勋的赵周宗室,也可以出仕做官。
不得不说,帝国对前周宗室可谓仁至义尽了。
但对外国君主就没这么友善了,当初女真人的幼帝和王公权贵被俘后押解泉城处死,还可以说是帝国对传统大敌的报复,以及当时帝国并未统一,还算不上一个真正中原皇朝的话,这次把大理王室全员处决,那就直接让周边所有国家的心凉了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