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唐第一狠人 > 分节阅读 318

分节阅读 318(2/2)

目录

李云。

“朕一直看不明白,你和紫阳仙师为何要故弄玄虚”

“看您这话说的,我们哪里故弄玄虚了”

“哼,先把渤海国府拆分两半,大张旗鼓弄出个中心银行,结果开业却不在国府那边,反而跑到城西民坊这里,专门弄了一家小店,刻意搞得冷冷清清,一连好几天,没被人注意,错非朕让百骑司故意散播消息,这个小店怕是再有十天也没人在意太偏了,而且刚开始的时候连牌匾也没挂”

李云嘿嘿坏笑起来,眉飞色舞道:“原来竟是二大爷的手笔,难怪事情比我们预料的要快,不愧是皇帝陛下,手段端的利索无比。”说着一竖大拇指,做出震惊赞叹模样。

李世民老脸一拉,黑着脸道:“朕现在终于明白,你和紫阳仙师把朕也算计进来了。”

李云又是嘿嘿两声,仿佛被皇帝戳中心思,明明像是想要表现尴尬,偏偏眉眼之间全是得意,那种欠揍架势,谁看了都想暴走。

李世民脸色更黑,怒道:“还说不是故弄玄虚”

“二大爷,确实不是”李云陡然神色严肃,郑重解释道:“这不叫故弄玄虚,而是勾起人的好奇。”

“好奇”李世民微微一怔。

“对啊”李云点了点头,语带诚恳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上至天子帝王,下至黎民百姓,好奇心有好有坏,善用则能成大事”

说着看了一眼李世民,小声又补充一句道:“二大爷您刚才也说了,连您这个皇帝都忍不住出手您为什么要派出百骑司帮我们散播消息呢究其原因无非是您自己也在好奇这个事正因为您急于知晓答案,所以才会按捺不住入彀,这便是一个帝王的好奇心在作祟,而我和祖师爷想要勾起的乃是所有人的好奇心。”

李世民明显愣住,眼中闪烁若有所思之色,若有所思之中,隐隐又有警醒,他是堂堂一代帝王,却被人悄无声息引入彀中,虽然李云和道童并无恶意,但是此事仍旧值得警醒,否则将来有人效仿此招,说不定仍能借用皇帝的好奇。

李云站在一旁静静等待,似乎正是在等待李世民的自我警醒,直到他看见李世民眼中神色内敛,便知这位二大爷已经警醒了自身。

警醒一个帝王,似乎仅仅是捎带的小事。

而李世民眼神内敛之后,分明也已想明白确实如此,警醒于他,只是捎带,李云和道童真正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针对所有人。

“为何如此”

好半天过去之后,李世民才缓缓吐出这四个字,问的极其肃重,显然还有不解。

皇帝有所不解,李云就得解答,无论是于公于私,他这个做侄子的都不能瞒着皇帝。

“陛下”李云陡然拱手一礼,连称呼也变得严肃起来,他一脸郑重道:“所谓勾人好奇,也可说是故弄玄虚,之所以臣和祖师爷要如此做,实在是因为银行这个产业太过特殊,民间老百姓有句古话,叫做万事开头最艰难,银汉这个产业若是稍有不慎,很可能好几年都开展不起来,原因很简单,它不太被人接受,所以在开展之初,我们就得先用一些手段”

说着停了一停,紧跟着又道:“人心这东西,真的很奇特,越是上赶着送好处,越容易引起人的警惕和怀疑,但是如果故意遮遮掩掩,反而会勾起人的无比好奇,好奇心一旦升起,人就会不由自主关注某个事,关注之后,就想弄明白,这时就不再需要上赶着给大家解释了,好奇之人自己会眼巴巴盼着听结果。”

一番长篇大论,说的李世民汗流浃背,皇帝双目直直看着李云,陡然脱口而出道:“这学问从哪里来的为何朕觉得它很像帝王之术。但是,朕偏偏没读过这一篇。”

古代帝王之术,其实也有控心之策,但是仅仅点到为止,绝对没有后世总结的那么精细,所以李世民才会震惊,因为他身为皇帝最明白人心的力量。

李云刚才所说的手法,分明就是掌控人心之道。

“陛下”

李云再次拱了拱手,轻声道:“这叫做心理学,算是一门专业研究心理的学问,陛下可以认为它是帝王之术,但它其实并非刻意涉及帝王之术,陛下若是不放心,臣会把这门学术写个册子出来,从此由您封存,只传给该传的子嗣。”

“甚好,朕正是此意”李世民想也不想直接开口,猛然又盯着李云道:“你也一样,此术可做不可传,你自己随便怎么做朕都不管,但你不能把这门学问散播开来,等你有了嫡子之后,只能嫡子一个人学。”

李云无奈点头,古人就是这一点不太好,明明后世烂大街的东西,搁到古代就成了洪水猛兽一般的东西,心理学而已,又不是白莲教教义首发

但他不想跟皇帝掰扯,只得点点头表示同意。

李世民甚是欣慰,释然吐气道:“很好,你始终是个好孩子。”

皇帝夸他一句,分明是在铺垫,果然直接皇帝口风一转,目光再次眼巴巴看了过来,略带急切道:“连帝王之术都用上了,可见你和紫阳仙师的重视程度,快点跟朕说说,到底因何如此”

说着忍不住看向巷子外面,目光直勾勾盯着那处店铺,银行这门产业,快把皇帝憋疯了。

先是大张旗鼓,后又悄无声息,勾起满城好奇,必然所图非浅。

李云也不愿再瞒他,终于缓缓开口道:“陛下可听过印子钱”

仅仅一句话,皇帝脸色骤然巨变。

第445章忽悠瘸了

“印子钱”

李世民脱口而出。

身为一代帝王,怎会不知道印子钱

印子钱是什么东西,印子钱就是驴打滚,其实原名应该叫做引子钱,取意是说用一点引子就能引来金山银山,但是因为引子这个词儿太过直白,让人一听就能琢磨到其中利害,所以才会改为印子钱,属于放贷之人想要立牌坊的鬼把戏。

后世大多以为到了清代才有印子钱,其实华夏古代早已有了这门产业,打从商周开始,就有贵族放贷,比如春秋之时的孟尝君,门客就有人借过薛城的高利贷,因为无法偿还高额利息,最后玩了个行政免除的手段。

到了唐代之时,放贷已然多见,不但多见,而且五花八门,但凡有点钱财的组织,都在经营放贷捞油水。

名目很多

比如和尚们搞得高利贷,名字叫做寺庙香积厨,意思是说寺庙里的香火和厨房积攒了一点闲钱,所以拿出来借给急需要使用的人救急,这一手听起来像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说穿了仍旧是当了表子立牌坊的手法。

又比如世家和门阀搞得高利贷,名字就叫做驴打滚,驴毛本来光洁,在地上打个滚就能沾来一身泥,用在放贷之说简直形象无比,民间老百姓最恨的就是驴打滚,为什么呢,因为驴打滚的利息太严苛。

无论是香积厨还是驴打滚,其实都是印子钱的一种,香积厨因为是寺庙搞的产业,所以利息定的稍微低一点,驴打滚乃是世家门阀的产业,自然是有多黑心就多黑心。

即便是香积厨,利息也黑的吓人,春天借,秋天还,利息是多少呢,利息是50

而驴打滚直接翻了一首发

春借秋还,利息是100

这指的是长借,如果短借更狠,比如有人只借一个月,那么利息就是九出十三归,什么是九出十三归,说的是借一万贯钱只能到手九千,但是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