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唐第一狠人 > 分节阅读 122

分节阅读 122(2/2)

目录

王珪目光带着傲然,问出这话之后底气十足。

李世民再次看向李云,明显是想李云继续解决这件事。

李云毫不迟疑,哈哈一笑伸出两根手指头,慢悠悠道“这两年来,河北道没有一个世家之官”

只这一句话,王珪的脸色就变了

他张口想要反驳,然而李云哪里给他机会,李云接着道“这两年来,河北道没有一个世家之官,但是这两年来,河北道没有饿死一个百姓,都说缺了官员天下会乱,但是河北道为什么没有乱”

这时有个重臣走出来,赫然竟是大唐文臣第一的房玄龄,老房明显带着担忧,轻声对李云道“殿下坐镇河北,但是其他地方不是河北。河北有殿下才不会乱,其他地方没了官员肯定会乱。”

这是想劝李云手腕不要太过激烈。

然而李云冷笑起来,大声道“乱又如何会死人吗死又如何只要死的不是百姓此事皇族再也不会退缩,以后也永远不会退缩,宁肯打烂江山十年,也要坚持执掌天下,从今天开始,世家不准指手画脚”

宁肯打烂江山十年,也要坚持执掌天下

从今天开始,世家不准指手画脚

这短短两句话,凸显了李云的坚决和信心。

“好”

人群之中陡然一声叫好

但见河间郡王猛然站出,大声力挺道“只要百姓饿不死,管它天下乱不乱,其实人人都想当官,基层官员未必非让读书人去做。就算需要读书人,难道我皇族没有读书人吗就算皇族的读书人不够,难道亲近皇族的世家也不够自从两年前范阳交易中心建立,世家早已不是原来的世家了,到了今天还想拿着辞官当威胁,王珪不可以威胁一下试试看”

这才是真正的强硬缘故所在。

两年之前世家热炒人参,结果被李云玩了一手狙击战,那一次釜底抽薪,世家破产无数,那些世家为了活下去,只能乖乖投入皇族的怀抱中。

世家的威胁,其实早已降低到无法掀翻桌子的程度。

众目睽睽之下,王珪终于做出了选择。

这老东西轻轻把官帽放下,然后向着皇帝拱了拱手,道“陛下,臣告退”

这是选了皇帝的方案,乖乖辞官回家。

如果选了李云的方案,那应该是一头直接撞死在珠子上,然后整个世家开始动乱,天下九成官员一起辞官。

幸好王珪选了第一项,否则今天就是溅血的开局。

早朝还未完结,王珪已然转身,这老东西迈步向着大殿门口走去,恰好和迎面而来的李云走个对头。

王珪忽然脚下一停,看着李云微微一笑,道“果然英雄出少年。”

李云拱了拱手,淡淡道“本王给你行个告别礼,不敬你别的,只敬你行为,站在皇族角度来看,你乃是祸乱朝纲的老贼,但是站在太原王氏的角度来看,你是个为了家族不断争抢的长者。”

王珪点了点头,有些感慨道“可惜,输了。”

李云呵呵一笑,道“年纪大了,回家歇歇吧,含饴弄孙,天人之乐。”

王珪忽然怆然涕下,喃喃道“老夫怕的是,从此没有钟鸣鼎食之家。”

李云伸手拍拍他肩膀,微笑道“没有钟鸣鼎食之家,但是大唐人人如龙,这样不好么,民富才是真的富。”

“你不懂”

王珪忽然把眼泪一收,语气竟然又变得强硬起来,道“钟鸣鼎食之家,永远不能消退。”

李云的笑容也收起来,淡淡道“那我等着看。”

王珪一甩袍袖,傲然走出大门。

李云目视他的背影,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世家还是不服啊

今日7700字更新送上。

第194章明目张胆抢人

世家不听话怎么办

多半是惯的

李云遥遥看着王珪背影离去,直到再也不能看见对方身影,此时朝堂众人都在观察他的表情,而李云却忽然念出一首诗,悠悠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好”

朝堂之中,有人脱口而出。

那是几个国子监的文官,明显被李云的诗句给震住。

这群家伙最喜欢舞文弄墨,性格里面带着一些酸腐啰嗦,但见他们跪坐在垫子上摇头晃脑,口中不断念诵李云刚才的诗句。

看那越念声音越高的架势,很像喝酒喝嗨皮的酒鬼,其中一人还对李云拱了拱手,由衷赞叹道“赵王诗文,冠盖士林,单凭您这一首诗,已可登堂入室也,诗词大家啊,这是真正的诗词大家”

言罢又是摇头晃脑,面色显得由衷钦佩。

李云老脸一红。

这首诗他是抄的

倘若后面那位叫做刘禹锡的大佬出世之后,某一天突然灵感迸发想要写一首乌衣巷,突然发现自己的灵感竟然被人写过了,也不知那位大佬会不会骂上一句麻麦皮。

李云心里打个哆嗦,估计自己很可能会挨骂。

但是,抄都已经抄了。

这诗写的就是豪门兴衰,世间没有永远兴盛不衰的豪门,王珪说钟鸣鼎食之家不会没落,李云用这首诗来进行反击,他不担心王珪会听不到,有人会把这首诗告诉王珪。

王珪临走之前说的话,是为了激起朝中其它世家的信心,而李云故意在他走后才念出这首诗,是为了让朝堂中的世家静下心来琢磨琢磨。

世间没有恒久不衰的豪门,就算世家永远无法灭绝,但是可以进行扶持和替换啊,比如诗中说的王谢”,指的乃是两晋时代的王家和谢家,谢家先抛去不提,王家却不是太原王氏

那是琅琊王氏,当初的第一门阀。

可是现在呢

琅琊王氏早已沦落为小门小户的存在。

据说穷困潦倒不堪,甚至连祖宅都给卖了,那个祖宅位于山东琅琊,宅子里有着赫赫有名的洗砚池。

大唐早朝有律,五品以上登朝,能当五品官的没几个文盲,李云这首诗他们一听就懂。

也正因为一听就懂,所以全都陷入了沉思。

人群中忽听一个朝臣喃喃自语,语带感悟道“以前都觉得世家不会没落,其实是被表象给蒙蔽了,如果静下心来细细一想,千年以来更新换代了多少世家赵王这首诗,赵王这首诗”

忽然苦笑两声,喃喃道“还真是一针见血。”

世家的更替甚至比王朝更替还要频繁。

“陛下,这个早朝应该怎么上啊”

李云念完诗后,再也不管那些埋头沉思的朝臣,他一路走进大殿,忽然发现自己啥也不懂。

装逼他会,耍横他也会,但那是为了斗争,属于赶鸭子上架。

现在真要开始上朝了,必须老老实实按照规矩来,规矩能约束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