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盛唐高歌 > 分节阅读 262

分节阅读 262(2/2)

目录

“没错”崔源有些头痛地说:“木桥不够稳妥,石桥最好,然而寻遍天下擅长造桥的匠师,就是李春的后人和弟子也请过,可都说没把握,只能以木桥和渡船为主。”

李春是隋代造桥匠师,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建造安济桥赵州桥,他主持建造的安济桥,不仅造形优美,还格外坚固耐用,大桥全长5083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在当时创造了很多记录。

张九龄淡然一笑,开口说道:“如果飞腾给博陵造一座比石桥还坚固的大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用害怕的桥,方便住在陵河边百姓出入,不知这份骋礼能不能让崔御史满意呢”

“郑鹏还会筑桥不会是木桥吧”崔源有些吃惊地说。

“非也,是水泥桥。”

“什么,水泥桥”

张九龄解释道:“飞腾说,崔御史见过水泥,就是用水泥修建一座比石桥还要坚固的大桥。”

说话间,张九龄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图纸,铺在桌面上,指着上面的图说:“崔御史,你看,这是飞腾设计的桥,当然,这桥还没有命名,他说命名的事交给崔御史。”

崔源一看,不由眼前一亮:图纸上,一座平桥,桥设四个桥墩,两边窄中间宽,方便中间可以过船,设计巧妙、美观,还很贴心在桥上画上栏杆,保护路过行人。

木桥不稳固,石桥没把握,要是用那个水泥做材质的话值得期待。

418郑冰遇险

张九龄走后,崔源把怀安叫进来:“吏部最近给郑鹏安排什么职务吗”

对于郑鹏的消息,怀安一直有注意,闻言马上应道:“吏部准备安排郑将军到左右威卫任职。”

散职不等于无职,朝廷不会白给俸禄,哪里出现空缺就会安排,虽说有些散职等了几年还候不到空缺,不过郑鹏身份特殊,作为风头正劲的人物,不仅要安排工作,还要安排一个体面的好差事。

崔源摇摇头说:“不妥,要是去了左右威卫,怕是没时间再造桥。”

“是啊,小姐都等急了,不能再等下去。”

“不是姝儿的事”崔源一脸正色地强调:“是水泥,水泥,皇上要调查水泥对大唐的作用,现在有新的用途,这比做一名普通的左右威卫重要得多。”

要是水泥比石头更适合造桥,那对大唐的作用无异是巨大的,要知道大唐境内不知有多少河流,每逢雨季经常要断路,造成很多不便,要是水泥能解决这个问题,绝对是大唐之福。

古代有名的桥,大部分是出现在宋朝或宋朝以后,宋之前有名的桥,只有安济桥赵州桥,事实上,造桥技术是在宋朝才有质的飞跃。

大唐只有一个李春,顶尖的能工巧匠就那么多,不是李春能造桥,别人也能跟着造,就像天下木匠那么多,但鲁班只有一个。

没有木匠敢说能跟祖师爷鲁班一较高低。

怀安有些为难地说:“郎君,吏部的事,我们也不好出面啊。”

“那就是找能出面的。”崔源说完,转身秘密进宫。

不到半个时辰,崔源已在御书房里拜见了李隆基:

“崔爱卿,找朕有什么事”李隆基有些吃惊地问道。

平日崔源多是以密信的方式传递消息,这次崔源亲自进宫,说明有大事发生。

崔源献宝似的张九龄送来的图纸献宝地献上去:“陛下,你看看这张图纸。”

李隆基接过来一看,有些惊讶地说:“这是桥的设计图嗯,有点新意。”

“陛下英明”崔源连忙说道:“老臣给郑鹏设了一个小难道,让他给博陵崔氏送一份礼物,就有了这座桥。”

看到李隆基脸上不解地表情,崔源把事情简单说了一遍,然后继续说:“陛下,这座桥的位置在陵河,这条河宽约二十丈,郑鹏说会用水泥修筑,不畏风雨洪水,这说明,水泥不仅用于房屋修筑,还能应用在桥梁,要是此桥能造成,并能投入使用,那绝对是大唐之幸,万民之福。”

李隆基又看了看手里的图纸,笑着说:“崔爱卿对这件挺上心,这么快以又有新发现。”

“陛下”崔源马上解释:“上次命老臣留意水泥,老臣一直不敢怠慢,一直在收集相关的资料,这次算是意外的发现,绝没有半点私心。”

李隆基知道崔源误会自己的话,马上安抚道:“朕知道爱卿一心为大唐,也相信爱卿没存私心,若不然,也会委以重任,只是感叹,郑鹏那小子就像石磨上的芝麻,不压是不出油。”

“是啊,他就是缺乏上进心。”崔源也感叹地说。

作为一名等待分配的散官,换作别人,早就四处走动,怎么填一个肥缺,没有实职,不仅仅只能领一半的俸禄,没工作也就没有功绩,没有功绩就不能晋升,郑鹏倒好,散了大半年还悠然自得,一点也不瞧急,崔源都有点看不过眼。

没看到一个人这样没有上进心。

李隆基摇摇头,有些不认同地说:“朕不是这样看,要是郑鹏的心思放在官场上,也不会带来那么多惊喜,对吧。”

崔源点点头说:“陛下说得对,估计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了,崔爱卿,你进宫见朕,不仅仅是把这件事告知给朕吧”

这个消息,放在密报上汇报即可,崔源没必要亲自进宫一趟。

崔源马上说:“陛下圣明,听说吏部准备左右威卫的一个空缺交给郑鹏,微臣这个职务影响到水泥桥的开发和建造,恳请陛下撤消这个任命,让郑鹏把心思放在筑桥上。”

“理应如此”李隆基当机立断地说:“朕马上安排。”

“谢陛下。”

李隆基亲自扶起崔源:“崔爱卿不必多礼,此事若是成了,朕要替天下黎民感谢崔爱卿才是。”

“不敢,这是老臣的本份。”

“有些时日没和爱卿一起喝酒了,现在小雪纷飞,太监禀报说御花园的梅花开得正好,崔爱卿要是没急事,朕与爱卿两人,也来个煮酒论英雄,何不快哉。”

“老臣遵旨。”

皇帝留下喝酒,对臣子来说,绝对是一种幸运,这不仅仅是信任,更是一种荣誉,崔源表面毕恭毕敬,内心却暗暗高兴。

皇宫内的崔源暗暗高兴时,皇宫外的郑冰的心情也很好。

长安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