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宋清明录 > 分节阅读 90

分节阅读 90(2/2)

目录

王玄义听到贞娘的这番话,心中却也觉得有了一些安慰。这次的案件,其中的是非曲折,却非常人所能理解的。而王玄义作为主管的官员,唯一需要坚持到就是追查事实的真相。尽管,真相也许很残酷,而且,还会伤害很多无辜的人

“对了,贞贞上一次在白矾楼,你和柔奴都帮了我不少的忙。若不是大家全力助我,我只怕直到现在还在追查死者的真实身份呢现在案子既然完结了,我倒是要找个机会好好地谢谢大家才是”

“王大官人,您的意思是”

我已请柔奴在白矾楼定下了酒席,宴请当日仗义相助的诸位姑娘,到时候,还望贞贞姑娘不要推辞才是

“王大官人,您这是要请客啊大官人请放心,到时候奴家我一定到”

送走了苏贞贞之后,王玄义直等到中午在开封府用过了午饭,便跟着家人一起回去了。

“官人真的要在白矾楼宴请大家吗这这也太过破费了吧”

当王玄义回到了杀猪巷的家中同柔奴和真娘说起此事的时候。柔奴却不由得对王玄义劝说了起来。

“无妨,左右都是要谢谢大伙儿鼎力相助的,现在这杀人凶手符金银已经落入了法网,我这个开封府的院判却是不能没有表示。所以这客是一定要请的,除此之外我还想跟大家商量一下,可否请大家将那一日所绘制的黛妆样式编辑成册,我愿为大家作序,交由城内书院刊印”

“官人您说的可是真的”

听到王玄义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主意,不管是柔奴还是真娘,一时间竟惊讶的无法言表。因为不管是柔奴还是真娘都很清楚,在大宋,能出书的可都是士林之人。想她们这些教坊女子,居然也有编纂书刊的一天

“怎么了,难不成大家是不愿意这将这黛妆的样式传于他人”

“不官人,这自古以来,刊印书籍都是士林之事,我等这些教坊女子,却哪有这般福气”

真娘见王玄义面带迟疑,便神色黯然的向他小声的解释了一句。

“真娘,我说印得,那便印得我虽不才,但也是堂堂的新科状元。况且经历了这一次的案子,我才知道这时间万事皆有存在之理。若不是从这不起眼的黛妆上寻得了线索,我又如何能够能找到杀人的凶手呢”

王玄义思虑于此,便径直走到了一旁的书案前,随后抬手便写下了题汴州黛谱记几个字来。

大宋清明录

第71章未婚妻

“太平兴国五年,京城有歹人逞凶,连害女子数人。有开封府左军巡院接手此案,因苦主身份不明,官府无从追查。幸得京城教坊七十三女子绘制汴州黛谱相助”

王玄义花了一个晚上认真写就了一篇题汴州黛谱记。在这篇题记中,王玄义详细的记录了关于符金银一案的具体经过。赞扬了包括真娘和柔奴在内的京城七十二名楼行首仗义出手,协助开封府追查真凶的侠义之举。

王玄义的这篇文章是在请客的当日在白矾楼上公开送给城内七十二名楼行首的。此文一出,顿时便成了东京城内士林中热议的话题。一时之间,有人鄙夷王玄义为官妓立传有失体统,有人羡慕王玄义居然可以在白矾楼上美女相伴,香艳无边。而更多的还是称赞文中的诸位行首的侠义之举。至于这篇文章中所提及的黛谱,虽然还未刊行于世,但却也在官宦人家的女眷之中引来了许多的期待。

本来,像柔奴她们这样的教坊女子想要著书立传,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可是这一次,因为有了新科状元王玄义这篇题记的加持,这件本来毫无可能的事情居然还真有人找上了门来。城中有感兴趣的书商看过了王玄义的这篇文章,随即去白矾楼找到了柔奴询问黛谱的事情。就这样,在士林和百姓怀疑的目光之下,在王状元的这篇题汴州黛谱记的加持下,原本这样一件毫无可能的事情,居然真的有了眉目。

“哎呀我还真不知道,这毫不起眼的黛妆,居

然被你们搞出了这么多的花样啊”

王玄义看到书案上堆满了各家行首送来的画谱,只随便看了几张,便觉得这女人家心思巧妙。却偏偏把眉妆搞出了这么多的花样来。

“是啊官人那篇题记一出,姐妹们便吩咐拿出来自己平日里自己喜好的黛式。若不是擅长画作的奕君姐姐过来帮我,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大家的这份信任呢”

听到柔奴向王玄义提到了自己,正坐在一旁小心的誊录着草稿上黛式的谢奕君便连忙向王玄义起身行礼。王玄义见了,却是摆手笑道:

“既然是柔奴姑娘的朋友,便无需拘礼省的日后大家见面反倒是生份。对了,你们这黛谱,打算印多少”

“回官人的话,这黛谱以图居多,且费工费时,我和姐们商议了一下,打算只印一版百套,其实大家主要还是想留个纪念,多出来的,便拿去送给要好的姐妹。谁让您写的那篇题记把我们夸的那般好呢”

“是呀柔奴妹妹,想不到我们这些教坊女子也有人帮着著书立传了。只要一想到这本黛谱能够刊印成册,我这辈子都值了”

王玄义和柔奴和真娘说了一会儿话,便想起今日还要去采购酿酒用的木桶。于是他便站起身来向柔奴他们告辞。便在此时,却听到一旁的真娘向他询问道:

“官人,您这是要去何处采购木桶”

“真娘这还用说吗当然是张”

王玄义话说到一半,看到真娘正面带笑容的看着他,心中不由得明白了真娘的意思。

“这张家跟自己可是有旧怨,自己就这么贸然找上门去,只怕还要惹出些麻烦来”

“官人若是愿意,还是让奴跟您一起去吧奴一个女子出面,就算他张家再怎么蛮横,却也不会对奴太过无理,倒是官人您只怕这张家已经记住您的样貌了”

王玄义听到真娘这么一说,心里这才惊觉了起来。一想到这东京城里的木桶归根结底还是张家的好,所以王玄义便同意了真娘的主意。

当王玄义和真奴辞别了正在忙碌的柔奴之后,他二人便一同离开了杀猪巷,径直朝着汴州城而去。按照王玄义的想法,他想要的是那种可以完全密封的啤酒桶。这种桶和东京城里那些贩水的小贩们所用的木桶有相似的地方,只不过因为是特制的大桶,所以通常只能在张家在汴州城内的老店才能买到。

当王玄义带着真娘一路来到了距离州桥不远的小甜水巷之时,却是远远地就看到了张家牧童的招子在迎风招展。

“就停在这巷口吧官人且在此处稍候,奴先独个进去问问”

真奴一边说着,便从轿子里走了出来,随后便带着虫娘一起进了甜水巷,而王玄义则随手将马拴在了一旁的拴马桩上,随后便迈步进了对面的一家脚店。

当真奴带着从娘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终于来了到了张家老店的时候,还未入门,便有店中的伙计上千问候道:

“两位娘子,可是来采买木桶的吗”

我们想买几个放在太平车上盛水的木桶,不知道你家可有

“有自然是有的,只要客人您想要,我们张家都有”

听到店伙儿如此自信的回答,真奴却只是点了点头,随后便跟着对方迈步走进了店里。就在此时,却见一辆马车缓缓地停在了店门外,一位衣着华贵的女子便在女婢的陪伴下,迈步下了车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