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1(2/2)
赵煦接到战败的战报,大发雷霆,一怒之下把河北西路的高阳关路经略使给撸掉了。
事实上也是的,大宋的禁军已经比之前强大了不少,可还是打不过辽国的皮室军,这岂不是战术失误导致的如果这都打不赢,那这个文官凭什么做高阳关路经略使呢要知道,这高阳关路经略使是兼知瀛州的,也就是说,在瀛州这一亩三分地上,他不仅是行政主官,还是军事主官,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封疆大吏。这样的封疆大吏,居然不知兵,赵煦岂能忍
失败者已经没有人怜悯了,现在所有人都躲着这个职位。
诚然,做一介封疆大吏很爽,但是也要分时候的。
以前宋辽没有摩擦,雄州、霸州等地榷场平稳运转,最多是辽朝边地发生饥荒,这个高阳关路经略使派人在边境赈济罢了。用土皇帝来形容这个官职,是很恰当的。但是,如今宋辽大战已起。先前高阳关路经略使被赵煦逼着出兵,结果在野战之中一败涂地,损兵折将的,差点连自身都难以倖免,这就不是一个好去处了。
若是以往,所有人都争着做这个经略使,别的不说,单单是榷场这个东西,能为自家人带来多少利益啊
但现在,有自知之明的文官都缄口不言了,哪怕是想争权夺利的派系,也躲着这个职位。甚至恨不得己方的经略使全都调任才好。为啥一旦战败,皇帝怎么看你这个派系连仗都打不赢,还能治理天下边上玩去吧
一系列政治斗争之后,满朝文武才发现,没有一个人敢自告奋勇接受这个职位。
赵煦也大发雷霆了:“尔等乃我大宋厚禄高官,竟无一人肯为朕分忧,为国征战”
朝会之上,群臣噤若寒蝉。
这时候,也知道不能退缩的枢密使曾布出列说道:“启奏陛下,高阳关路乃瀛州、遂城及涿洲、莫州等战略要地所在,兼前方有雄州、霸州,为兵家必争之地,且易攻难守。非知兵大将不能胜任,臣以为,宜选文韬武略皆备之人才任高阳关路经略使”
赵煦闻言,点了点头。
“曾卿可有此胆略做这高阳关路经略使”
听了赵煦这话,曾布大吃一惊,他在枢密使这个位置上呆了这么久,眼瞅着章惇的身体状况愈下,他有机会做上宰相了,要是调出中枢,何年何月才能重新做回来再说了,经略使虽然是文官担任,却是武职,曾布若是应了下来,或许荣华富贵都唾手可得,却失去了文官的地位,这是得不偿失的。
“陛下,臣年岁已高,怕是受不得征战之劳”
曾布倒是说得很冠冕堂皇,“老臣马革裹尸倒是无妨,怕是误了国家大事,此乃大宋之罪人也”
赵煦歎了口气,说道:“不错,战事凶险,老枢密使倒是不宜出征了。各位卿家,可有适宜人选,可举荐于朕”
这时候,曾布眼珠子一转,说道:“陛下,种经略文韬武略皆备,可谓是最合适不过”
“不妥,西北初定,种老经略需主持大局,不可走开。”赵煦当然有自己的考虑,种师道在西北这些年来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虽然换掉他能解除隐患。但又给他安排上一个武职,岂不是把北面都给种家了这绝对不妥的。
“陛下,臣说的是种师中,种经略”
种家一门两经略,这是大宋史上绝无仅有的。再加上种师道、种师中两兄弟灭掉西夏,功绩盖世,赵煦更加不可能同意这个提议了。
“不妥”
赵煦立即出言反对道,“种经略朕另有任用。”
曾布笑了,这就是阳谋,而且是早有准备阳谋。
为啥因为种家和章惇走得太近了,已经被视为是章惇一党的人了,能通过赵煦的忌惮,把种家两个经略使都撸掉,这岂能不是神来之笔而且,谁也说不出个什么不妥来,毕竟种师道和种师中联手,把西夏干掉了,早就证明了自己。曾布也是为大宋着想,把人才用在对的地方啊
章惇人虽老,可脑子还是很清楚的。
抬眼看了一下正暗爽的曾布,章惇淡淡地出列说道:“陛下,老臣也有一人推荐。”
“章卿请举荐”
赵煦也知道,章惇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撑不了多少年了,为了平衡朝政,他打算启用另一党的文官做宰相了。蔡卞虽然是第一人选,可还是章惇一党的,延续新法没问题的。但副相就头疼了,赵煦也一时间想不到谁做这个副相好。再加上这个高阳关路经略使事关重大,决不能再出纰漏了。
“臣以为李县张大夫,可任此职。”
章惇语不惊人死不休,吓得满朝文武都立即反对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妥”
赵煦也被吓到了:“张正书张卿”
章惇却淡淡地说道:“不错,张大夫乃是皇家军校奠基人,熟悉兵法,且着有步兵操典。我大宋禁军能一改以往懒散,呈现强军作风,与张大夫之功劳密不可分。且张大夫现年二十有一,年富力强,何愁不能担任此职再者,李县三年来税赋冠绝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县,张大夫文治之功,谁比得上”
满朝文武一想,对啊,这祸害小子调去边境,祸害辽国岂不是比祸害朝堂好得多
第九百五十九章:拒旨不接
要知道,这几年来,这小子虽然不在朝堂上,可他出的馊主意,让大宋的文官工作量一下子变大了十几倍,连捞钱的门道都被堵死了,不知道多少文官对张正书咬牙切齿。偏生张正书不争不夺,赵煦又护着他,文官拿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报复他,何乐而不为
为什么说是报复呢
第一,大宋面对辽国的胜率,不足百分之十,而且全都是守城战,张正书才是二十齣头的毛头小子,能打赢如此凶狠的契丹人满朝文武都是不相信的。
第二,如果张正书战败,那赵煦也是保不住他了,那时候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赵煦也要“挥泪斩马谡”,贬谪张正书的。能轻而易举把张正书干掉,何乐不为
最后,就算是张正书战胜了,那他以后半辈子都要被绑在北疆了,回不来朝堂,也就不能祸害朝堂了,这有啥不好的
文官都是脑子极为聪慧的,听了章惇这么说,第一次全体认同章惇说的话,纷纷附和道:“张大夫少年英雄,绝对能马到功成的”
赵煦看着下面乱鬨哄的,也大致明白了这些文官的想法。
他本来是拒绝的,但一想到张正书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