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28(2/2)
三岁左右,是一个人成长最关键时期,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初步价值观,那这个孩子就算是毁了。
为什么那么多熊孩子老是教育不听就是因为父母贪图省事,三岁左右的时候完全不管教,孩子觉得做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自然就无法无天了。不管是宋朝这会的纨绔子弟,还是后世的熊孩子,大抵上都是管教不严、父母失职的缘故。后世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教育不用费心,长大了丢给幼儿园、丢给学校就行了。要是运气好,遇到几个负责任的老师,孩子还能纠正过来。但如果遇到不敢管的老师,那这孩子就算是毁了。
宋朝也是一样的,自己教不好,期冀先生过来教导,这怎么可能
看看张正书附身这个倒霉鬼就知道了,气跑了多少教书先生了
这两个孩子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不停地问着问题,张正书也耐心地回答了。虽然很多时候,小孩子都是一知半解的,但张正书的耐心,为他们树立了一个初步的世界观,让他们从小就明白这世界大概是怎么回事。
“郎君,此去汴京城,官家隔了三年再次召见你,怕不是有什么预兆”
曾瑾菡虽然已经具备了新妇风情,但到底还是二十齣头的年纪,一举一动都显得很撩人。
张正书大饱眼福之余,才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官家有什么目的,根本不需要猜。”
李师师却忧心忡忡地说道:“郎君,这三年来,官家似乎故意冷落于你,甚至还下旨责斥了好几番,怕不是对郎君有不满”
张正书歎了口气,说道:“因为这世界变得太快了,官家他有点害怕了。”
面对无数的新鲜事物,任何人都是害怕多于好奇的。赵煦也是这样,他害怕对大宋失去了掌控,自然会觉得张正书是个烫手山芋了。不让他当官也不是,让他当官,继续发明新东西,似乎也不是那么回事。皇帝嘛,自然是掌控欲超强的。再加上两年前赵煦终于有了一个皇子,叫做赵,和赵煦夭折的长子赵茂是一个读音的。有了子翤的赵煦,更加显现出掌控欲了,于是,打压张正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仅是张正书,连章惇都逃不过这个规律。不仅把蔡卞、张商英两人扶上了副宰相的位置牵制章惇,还在军队上完成了改制。
可以说,现在大宋的军队,已经今非昔比了。
夏国前一年过来请降,大宋也接受了。无他,因为西夏国内发生内讧,保皇族和汉人大族梁氏火併,两败俱伤之下,梁氏意外败了,但保皇族也损失惨重,连皇帝李乾顺也亲冒矢石,意外丧命在冷箭之下。至此,西夏大乱,国内百姓惶惶不可终日。而泾原路经略使种师道也没放过这个机会,一举攻佔了西夏的大部分国土。
同时,辽国也和大宋开战了。好在,大宋没有昏头,而是以守城为主,一般不轻易野战。两军对峙在雁门关、幽云十六州一带,一副磨刀霍霍的模样。
无他,辽国决不能让大宋吞併西夏的,甚至出兵保住了李乾顺的儿子李仁爱,使得大宋西军大破兴庆府时,李仁爱得以倖免于难。此后,李仁爱召集残部对抗大宋,已经一年了。但是,因为保皇族损失太大,再加上大宋趁火打劫,西夏元气已经消耗殆尽。而回鹘也因为西夏多次出兵攻打,也落井下石,李仁爱一伙在西北大漠中流窜,十分艰苦。
而西夏此时人心思定,没办法都饿得不行了。于是,在活命的高压下,西夏大族开向大宋投降了。
第九百五十二章:事情暴露
这是大宋立国以来都没有的功绩,赵煦自然是飘了。
不仅上告太庙,还昭告天下,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张正书却非常担忧,小冰河时期越来越严重,别的不说,因为饥饿,女真人都开始崛起了。如果大宋这么骄傲,那必然是要吃大亏的。
这不,赵煦想起张正书来,大概是要在张正书面前,显摆显摆自己的功绩。
张正书思虑着,有轨马车已经在汴梁城站点停了下来。
“变化,确实很大。”
张正书笑了,大宋如今确实不一样了,如果拿gd来衡量,怕是一年增长个百分之五十都是可能的。要不然,赵煦也不会有底气和西夏辽国同时开战的。如今西夏已经等同灭亡,赵煦要调转枪头来,对付辽国了。
看着汴梁城满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张正书心中有说不出的失落。
无他,钢筋混凝土虽然是好的,却把汉人的建筑艺术掩盖住了。好在,也有一些人喜欢宋朝砖木建筑的,砖瓦房和钢筋混凝土小楼交相辉映的奇景,也是汴梁城特色了。
两个小孩子第一次到京都来,满地的撒欢,好在有家仆看着,不然还真的搞不掂他们。两三岁,狗都嫌,可想而知这两小孩有多恐怖了。
这三年来,张正书也来了不少汴梁城,但大多数是因为报社、银行有事需要他拍板罢了。每次都是匆匆而回,这一次可能要住上一段时间了。
“你们先回报社吧,我去一趟皇宫。”
张正书带上了周篷,这小子聪明啊,已经算是张正书半个徒弟了,现如今跟在张正书身边做事。而汴梁城最近的治安好了不少,因为禁军改制的缘故,地痞流氓,游手好闲都少了,所以带不带保镖都是一样的。再说了,刘忠和史陌都已经成家立室,也没理由叫人家天天跟着的。
“周篷啊,你说说看,我们的买卖还差点什么”
张正书老是觉得这状态下的大宋不对劲,却又说不出来。
周篷也是聪明,一下就明白张正书说的是什么了。
“小官人,你的意思是如今还是铜荒吗”
张正书笑了,这小子果然是有天赋的。
“不错,看来纸币计划该提上议程了。”张正书这是经过了三年的兑票实验,“建设银行”遍布了大宋的各大城市,推出的兑票,已经形成了风潮。很多商贾,甚至平头百姓都接受了这个类似纸币的东西。无他,因为根本仿造不了,而银行的宣传也很到位,怎么防伪,怎么识别假的兑票。适时推出纸币,是推动大宋继续前进的一大助力。
要不然,单单是混凝土建筑,张正书怎么都觉得不伦不类。
“现在也是到时候了,银行里的纸币,也准备好几年了,是时候推出来了。嗯,先推出大额的纸币,再慢慢向下渗透。”张正书下了决心说道。“这事,还得跟官家唠叨唠叨才行。”
周篷点了点头,突然问道:“小官人,杭州的飞蛟船队已经远航至欧罗巴,为什么找不到小官人说的那些西洋之学”
张正书一愣,然后才笑道:“当然找不到了,这是在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图书馆里的。”
周篷一愣,说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