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好官人 > 分节阅读 410

分节阅读 410(2/2)

目录

哪怕是原始火器的时代,火器加骑兵会爆发出更强大的威力。实例可见明初朱元璋的兵马,拿破仑的兵马,那是所向披靡的,原本骑兵称王的蒙古人被打得只能远遁北漠。可见,骑兵确实是冷兵器之王,只要指挥得当,那就足够扭转战场形势。

但很可惜,宋朝太过缺马了。

即便张正书“先知先觉”办了牧场,引入了易生养、耐力十足的蒙古马,现在也没有多少起色。

知晓内情的王庆笑了笑,没有和张正书继续争辩这个话题,只是交流一番在敌国内暗探事宜,就匆匆离去了。

时间过得飞快,赵煦的病也彻底好转了,也再次亲自处理起政事。

“西北”

赵煦最关切的,还是西北的战事。

只是如今西北战事糜烂,超过五十万的军队在天都山、横山一带来回拉扯。每一刻,都有无数生命消失。

不管是大宋还是西夏,都在拚命忍受着,以期望能最后取得胜利。

这样的拉锯战,让大宋的钱粮迅速减少。

即便是赵煦下令推广了两季稻的种植,开启了开发江南的计划,可即便如此还是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十几万大军人吃马嚼的,日积月累那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再加上这么长的运输路途,即便是富饶的大宋,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赵煦突然想起张正书的话来,“水泥堡垒护粮道,可行”

越想,赵煦越是烦躁,突然高声喊道:“彭元量”

“小的在”

一旁老神在在的彭元量条件发射地应了一声。

“那姓张的小子,最近在忙些甚么”

彭元量不敢怠慢,连忙说道:“回稟陛下,张大夫兢兢业业地在修筑新城”

“修筑新城”赵煦一愣,继续问道:“那修得如何了”

“陛下,张大夫此时在全力铺路。”彭元量不敢隐瞒,把张正书最近的动作都说了出来。

赵煦更是愕然了:“铺路”

“回稟陛下,张大夫曾说过,要想筑山城,路是重中之重。再者,想要财通,必须路通”彭元量连忙贩卖起了张正书式的理论,让赵煦直皱眉头。

“依你看,那水泥果真有大用”

彭元量笑道:“陛下,水泥比起糯米汁混石灰,更省钱,且更快凝结”

有这么一句就够了,赵煦已经心中有底了。

“你说,若朕让那小子把水泥配方交出来,他会不会拒绝”赵煦有点不确定,他内心是知道的,张正书这种人才一定要笼络,不能放走。如果再成了一个张元,恐怕大宋都要被张正书颠覆的

彭元量一愣,然后理所当然地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张大夫又岂能违逆陛下圣意”

赵煦摇了摇头,说道:“此子不能以常理度之也罢,让朕想想看”

也许是张正书鼓搞出来的东西又莫大的能量,让赵煦都觉得有点心惊胆战了。甚至赵煦有种错觉,一旦给张正书这么鼓搞下去,宋朝国力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膨胀开去。到那时候,大宋几无敌手。但是,赵煦更加担忧的是,他能不能把控住张正书。面对这么一个臣子,是所有皇帝都觉得棘手的问题。

“若不然,叫李家村变成一个集镇甚至变成一个县朕,可以给他更多的土地,让他心甘情愿把水泥配方交出来的”

赵煦终于想到了张正书最缺的是什么,那就是土地。

而偏生,作为最大的地主,赵煦手中最多的就是土地。

“既然他想鼓搞,就让他儘力去鼓搞罢,朕倒要看看,他能鼓搞出甚么来”赵煦很有魄力,他觉得张正书的新玩意似乎能对新法产生互补的裨益,立即做出了这个决定。也许,也只有像赵煦这样的年轻帝王,无所畏惧的帝王,才会做出这样大胆的决定。当然了,这也和赵煦的认知有关,他无法想象,一旦科技进步到一个阶段,会对一个国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毕竟宋朝的人,都被儒家禁锢了思想,已经看不清未来了。

第九百一十一章:算我送的

张正书也是莫名其妙的,李家村突然接到朝廷的旨意,变成了李县。连带着土地,都把邻村的无主荒地,一併划拉给了张正书。还规定了,上面只准用来办作坊。

摸不着头脑的张正书,不明白为什么赵煦突然给他这么大的一块蛋糕,心中思来想去的,总觉得很不安。

“郎君,官家是不是又要重用你了”曾瑾菡猜测道,她觉得赵煦肯定是有所求的。

张正书眼前一亮:“不错,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官家是怕我不答应,先把赏赐给我了,就不怕我不答应了。”

曾瑾菡也觉得是这么个理由:“那郎君你要不要答应呢”

“轮得到我不答应吗”

张正书苦笑道,“等着吧,很快就有新差事了,希望不是一些太难的差事”

事实证明张正书的猜测很准确,都没到第二天,张正书就被赵煦召见了。

在垂拱殿之中,张正书看到了阔别了两个多月,却还是落下了病根的赵煦。

“咳咳张卿,朕想见你很久了,只是近来国事繁忙,一直不得闲。”赵煦先是好言好语地安抚了一番,张正书已经察觉到一股浓浓的“阴谋”味道了。

“额陛下身体可还安康”

张正书见赵煦的脸色还是挺差的,没办法,工作量还是太大了点。

“多亏了你啊,不然朕”

赵煦苦笑了一声,自嘲地说道:“便是现在,也还没好利索咳咳咳咳”

待得赵煦一阵咳嗽过后,张正书才说道:“官家你可以适当多运动,保持好心情,别太操劳,身体自然好了”

像朋友一样聊了一会,赵煦才慢慢地步入正题:“张卿啊,西北战事,你可知晓”

“略知一二。”

说不知道,那是瞎话。张正书好歹手底下也是有着一个报社的,可谓是天底下知道资讯最多的人了,要是不知道西北宋夏大战之事,确实说不过去。

“我大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