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5(2/2)
骑兵的好处是什么
我不想和你打的时候,你都找不到我人影。看看汉朝出击匈奴,不还是以骑兵对骑兵获胜的吗骑兵的灵活、机动,早就被游牧民族掌握了。哪怕契丹是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家,可游牧始终是大部分契丹人的选择。西夏也是如此,女真亦是如此。
即便各国使臣看到了如此精兵,也只是暗暗戒备,却没有多么上心。
“让诸位贵客见笑了,不过是小小表演罢了。”
赵煦嘴上是这么说,但脸上的得意神情却暴露了他的内心。
各国使臣、文武百官纷纷称讚,没办法,这是在一个非正式场合的外交,说错话可能直接导致两国关係迅速恶化的。
张正书看着他们尔虞我诈的场面,心中只是冷笑。这就是外交,都是以自己国家利益为上。但大宋就偏生例外,总是顾及脸面而不要实质。也难怪,宋朝的投降派那么多,还没打就自己先腿软了。
有感于此,张正书对接下来的比射一点兴趣都没,因为这根本无伤大雅。
个别宋朝武臣的射技高超,代表不了大宋整体的军事实力。即便在射箭场上赢了对手,也无法一时间改变宋朝军事孱弱的现实。宋朝的军事孱弱,是建立在军事制度上的,单单靠个人完全无法扭转。
兴緻缺缺的张正书,看着大宋射技最好的十个人在表演,确实很厉害。而且何灌也勇夺了第一,让各国使臣都纷纷拜服。没办法,何灌此人太厉害了,身高足足有一米九,张正书目测比自己高了一个头要说是两米,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再加上他一身腱子肉,看样子就知道是力大无穷之辈。也难怪他最多可以开三石硬弓。平常时,何灌都是用两石五斗弓的,一箭射出,两百步内都能穿甲。
这样的神将,厉害吗
当然厉害,而且大宋还大吹特吹,文官们也从不过问。
为啥因为往年输得太多了,每次都是辽使,或者是西夏使臣获胜,让大宋倍感脸上无光。今年出了一个何灌,两百步远命中靶子,这绝对是一员神将可惜的是,这样神将若是生在宋朝之前,哪怕是唐初,都有点用处。但在宋朝,个人勇武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因为打仗根本不可能再来一出阵前斗将。
宋朝打仗,讲究的是兵卒间的配合,兵种的配合,说穿了就是大规模作战,个人再勇武,因素也被缩到很小了。
拥有了“兵法精通”的张正书,早就明白了这一点,要想百战百胜,还是得从士卒的训练抓起。战争,说穿了拼的是人,而不是器。士卒的训练跟不上,自然是要战败的。别看契丹人、党项人整天放牧打猎的,其实这是他们训练的一种方法而已。这也难怪党项人和契丹人即便是临时拉凑的军队,都比宋朝厉害了。人家几乎是天天训练,而禁军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能练得出来才怪。
“就看赵煦那小子会不会用我的步兵操典了,要是不会用,说再多也白搭”
张正书也知道,要想像他这么不计成本练出精兵来,大宋财政怕是再翻一倍都有点吃紧。但如果做到三分一精兵,哪怕只有十万人,这样的军队也是能拿得出手了。最起码,拱卫京畿是没问题的。
比赛结束后,众人拥着何灌,祝贺他喜得高升。张正书却缓缓地离开了南御苑。
“小官人,你看到了罢,是咱们大宋赢了”
四轮马车在缓缓前进,这样的人流量也无法加速的。
“是啊,赢了。”张正书歎了口气,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吹嘘的。要知道参与射箭比赛的一共有数十人之多,除了何灌、曹评和王殊,其他伴射之人都没有挤进前二十。即便是曹评和王殊,也只是在十几名,没能进入前十。要不是何灌天生神力,再加上射技高超,连中了两百步外的靶子,怕是也拿不下这个第一来。
这么一看,大宋其实并算不上第一,最起码在张正书看来,大宋已经输了。
瞧瞧第二名到第九名,都被夏辽包圆了,就知道宋朝赢得有多侥倖了。要是再来一项骑射,怕是大宋会输得连脸面都不存的。这是赢了吗张正书并不觉得。要是战场上相遇,怕是宋朝这边已经吃大亏了。
“那之前小官人你买了辽国十贯钱”马车夫忍不住吹嘘自己的眼光,“小的早就说了嘛,大宋必胜”
真的是无知无畏啊,张正书看到的是士卒差距,而马车夫只看到了输赢。
“如果赵煦只看到了胜利,那他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罢了。”张正书心道,“也罢,此事不该是我操心的,现在我要好汉享受假期”他的想法很简单,那些禁军校尉就是播下的种子,只要赵煦肯用金钱去砸,给种子浇水,迟早都能练出一支精兵来。更别说,张正书还把各种练兵之法写进了步兵操典里,只要按部就班,灵活运用,那么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要是这样都打不赢,张正书也不觉得宋朝是有救的。
“小官人,你看看,都是奔走相告的人啊”
马车夫在前面感慨道,“人太多了,走不过去了,怎生是好”
张正书也是无奈,不就是一场运动会嘛,至于这样那就只能证明,宋人真的很缺一场胜利来刺激民族自尊心了。要知道,在汉唐时,汉人都是鄙夷狄戎的;当然了,宋人也鄙夷狄戎,可这种鄙夷是建立在自身武力孱弱,纯粹是觉得对方不过是一介莽夫的鄙夷,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自信。简单来说,因为底气不硬,所以宋朝的汉人在这些夷蛮面前,连腰都挺不直了。
第九百章:不能让你过得太轻鬆
这是必然的事,一个孱弱的王朝,注定是要被欺负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要想恢复汉唐荣光也很简单,打赢对外战争就行了。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两次不行那就三次,连胜下去,国中百姓自然腰杆挺足。
“慢点也没事,注意安全。”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心中却并不平静。
事实证明,这一次宴射也并不平静。
外交上的交锋,大宋罕见的没有退缩,对于辽夏提出的要求一併拒绝了。虽然双方都没有把话说死,可继续耗下去是必然的了。根据不可靠的小道消息,辽使甚至出言威胁,如果大宋不肯撤兵西夏,那他们将增兵雁门关。甚至还会从幽云十六州出兵,越过黄河直驱南下。
大宋丝毫不惧,只是派遣了水师在宋辽海域上游弋着,似乎在寻机攻击幽云十六州。要知道,在幽云十六州周遭是水网密布的,大江大海也不少。再加上此地是辽国精华所在,如果宋军聪明的话,只需要沿途搞破坏,让幽云十六州的农业、经济遭受打击,就足够令辽国焦头烂额了。
现在,宋辽在对峙着,连带着私榷都受了影响。
周铭不止一次向张正书抱怨了,可张正书也是没办法的。谁叫大宋铁了心要搞西夏呢,偏生又触犯到了辽国的利益,自然是对峙不下了。现在辽国投鼠忌器,不敢大肆出兵,只能武力威慑一番。可辽国的底细已经被大宋知晓了,自然不可能妥协了。张正书现在很担心,如果辽国拼着出兵,吃亏的就是大宋了。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