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7(2/2)
固然,在儒家里有很多像赵鼎,像司马光那样的顽固,腐儒,抱残守缺,愣是不知变通;但儒家也还有一些人,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平心而论,儒家的存在,自然有它的理由,大抵上也是有好处的。但儒家独大的弊端,也太明显了。别的不说,就一条儒家不适合拿来治国,就已经是原罪。
汉宣帝那句话说得好啊,“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儒家另一个弊端,就是“是古非今”了,一味崇古,贬低今人,那本身就是种错误。可笑的是,这种错误,不仅在宋朝的时候后,连带后世一样存在可见,儒家荼毒之深。
最后一个弊端,就是“不达时宜”了。其实儒家就是一门哲学,拿哲学来治国,连方法论都欠奉,或者是不严谨,又怎么能“达时宜”呢
张正书深知,儒家难以完全取代。
但是,改造儒家还是可以的。怎么改造呢就是潜移默化,革除儒家的弊端。
其实,很多宋朝大臣也意识到了儒家的不足,也会自己翻看法家的书籍。比如范仲淹、韩琦、王安石等等名臣,都是外儒内法的代表性人物。也正是因为他们半桶水,不知道怎么周全改革,才最后落得失败的下场。
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师父领进门,他们就看着书乱来了。结合实际结合得不完整,改革又没触到痛点,也无法真正扭转乾坤,甚至也没有舍身成仁的念头。所以儒家的改革,都是虎头蛇尾的,以失败告终。
但是,学了物理,学了化学,学了算术,甚至还懂得经济的儒者,这又会是怎么一个局面呢
一个也就罢了,如果未来形成一个团体呢
或许,只能用“新儒”来命名他们了吧最关键的是,张正书还把荀子放在图书馆里,潜移默化让他们接受荀子的观点。在儒家里,张正书认为集大成者,就是这个不被待见的荀子了。因为荀子,主张治国礼法并用,主张与时俱进,而是不是好古非今。或许范仲淹和王安石,都看过荀子吧
第八百三十七章:心动了
张正书很期待看到一堆荀子的隔代门生,把宋朝搞得风云变色。即便这些被改造之后的儒者,虽然还是有种种毛病,但只要他们务实起来,不要在意面子,不要好古非今,懂得制定计划,他们还是一个合格的官员。要是能把理学再怼得生活不能自理,那就更好了。
当然了,这种恶趣味就不能对赵煦说了,甚至只能一个人暗爽。没办法,谁叫荀子的学说不被待见呢
但是,赵煦也不是吃素的:“你这小子,怎么笑得这么奸诈”
张正书连忙一正脸色,一本正经地说道:“有吗那定然是官家你看错了。”
“”
赵煦被他逗笑了,他还真的没见过有人敢在他面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而且还说得这么没有水平。
“说罢,你想要个几品官”
赵煦也难得放松了下来,毕竟张正书总算是在他的掌控之中了。只要是皇帝,那他肯定是有掌控欲的。越是明君,他的掌控欲就越强烈。赵煦是不是明君,暂且不得知,但他想掌控一切的渴望是昭然欲揭的。这一点张正书早就知道了,毕竟他再怎么隐藏都好,只要弄出点成绩来不被注意都难。
再加上张正书怕赵煦就这么挂了,步子迈得太大,动静太大,自然就更加被关注了。
“随便吧。”
张正书实在提不起兴趣来,不就是一个寄禄官么又没有实权,就相当于赏赐一份俸禄一样。但张正书缺这么点钱吗所以,兴致不高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若是朕再把新闻署给你呢”
赵煦也是气笑了,这小子真的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没办法,赵煦只能抛出这么一个重磅炸弹来。
即便是张正书自己,都有点心跳加速的感觉了。没错,这种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感觉,确实很爽但是,麻烦肯定是接踵而来的。别的不说,人家就第一时间质疑京华报的公平性了。为了京华报,为了多一个发声的渠道,张正书宁愿舍弃这个诱惑,有些事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官家,这个位置绝对不能是我来做的。”张正书苦笑着把报纸的权威、公平性质说了一遍,让赵煦对报纸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按照你的说法,朝廷的邸报,也可以仿照京华报的模式”
赵煦确实挺聪明的,他似乎找到了一个宣传朝廷正面形象的方法。
张正书也没有多少惊讶,如果连这都看不出来,那赵煦就不配做这个皇帝了。“不错,邸报可以按照京华报的形式来改版,但由于不是商业报纸,所以不宜连载小说之类,诗词也不宜点评,免得让世人误解了朝廷的意图。最好是刊载朝廷诏书、官员任命,甚至还能专门开一个板块评论朝廷的政策得失。要增加趣味性,就添一个宣传清官的板块,树立榜样。同时,把贪渎确凿的贪官污吏放上去”
没错,张正书就是把后世的人民日报的办报理念给说了出来。
果然,这样一份“伟光正”的报纸,是绝对符合赵煦的口味的。只见赵煦抚掌坐了起来,激动地说道:“善”
“这样一来,朝廷就永远是正确的。至于地方上的龌龊,只是和贪官污吏有关,绝对无损官家你英明神武的形象”
这不能怪张正书拍马屁,毕竟皇帝也是要讲究包装的。换成后世的说法,这叫设立人设,给天下百姓树立一个明君的形象。至于那些文官怎么看,这重要吗
“慢着,你既然已有定计,为何你不亲自操刀”
赵煦差点被带进沟里了,好在他也是聪明人,立马察觉到了张正书话里的漏洞。
“官家,此事我真的不能做。我要是做了,我的京华报就失去权威性了。一份报纸没有了权威性,那就等同失去了生命力。所以,我不能做这新闻署的署长。若官家没有心仪之人,可任命一身家清白、洁身自好之官做这新闻署署长。不用他做得多出彩,保持公平公正公开就好。这样一来,民心自然向着朝廷了。”
张正书连忙撇清自身,不想惹麻烦上身。
“那你想要甚么官职”
赵煦皱眉说道,“新闻署你不要,难道你想做一任地方主官”
“不是说好是寄禄官吗”
张正书也傻眼了,怎么和之前的说辞不一样了
赵煦幽怨地看了他一眼:“你就想领一个闲职”
“对”张正书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口。没办法,他是一个懒人。若不是大宋实在孱弱,他都不想参与这些破事之中。每天赚赚钱,溜溜鸟,和娇妻过过小日子不好吗为什么非得自己找罪受
“”赵煦还真的没见过这么不上进的人,若是此人口不对心也就罢了。偏生张正书还极为真诚要不是你硬塞的,这寄禄官我都不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