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7(2/2)
“额这事能打商量”
张正书有点无奈,这就是强权啊
“不得商量,五年,你要在五年内建好这座坚城,与你图纸上画得一模一样”彭元量强硬地说道。
张正书也咬了咬牙,他知道有这么一座城,北宋怕是亡不了的。
“行,五年就五年。”
彭元量得了张正书的准话,满意地点了点头:“那些钱银,待会就有皇城司的人存入银行之中。就这么些钱银,你可别用超了。用超了,你自个补上。这是官家的原话,你自己斟酌罢”
“呵,还真是大方”
张正书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偏生彭元量耳尖,都要转身离去了,却停住了脚步。“张小员外,咱家需要你明白,官家从未对一人如此上心过。你深得圣眷,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谢谢您咧,还深得圣眷,呵呵”张正书在心中吐槽道,不过他也知道,能做皇帝的,大多是心性薄凉之人,向来是冷血的。赵煦对张正书做到这个份上,也确实是了不得了。赵煦和赵佶,基本是两个性格,赵佶对自己人极好,从北宋六贼加上高俅就知道了,可以说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
但是赵煦就不一样了,虽然赵煦也爱恨分明,但赵煦更加理智,不会因为你帮过他,他就记在心中一辈子。有用的时候,赵煦用你;一旦觉得你对大宋,对他有害了,赵煦能一脚将你提走。前御史中丞邢恕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赵煦很喜欢他,因为邢恕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但是,赵煦却知道,邢恕在朝堂上只会惹得文官斗争更狠,所以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他,任由章惇一脚踢到了汝州做知府,不久又迁徙到应天府,后来又迁为南安军知事。
虽然心中吐槽,但是张正书脸上却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见状,彭元量只能冷哼一声,拂袖而走。
张正书等他走远了,不屑地说道:“呸,算个什么东西”
“郎君,你连彭内官都得罪,那官家岂不是”曾瑾菡拉住了张正书的衣袖,担忧地说道。
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就是不和才好,要是和他有什么瓜葛,我立马有性命之忧。自古君王多猜忌,若是我连官家身旁的人都处得好了,你让官家怎么想得罪了彭内官,一点事都没。只要我还有用,赵煦就不会对我太过苛刻”“这就是授人以柄”
曾瑾菡似乎有点明悟了。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昔日汉高祖得天下,张良归隐,萧何自污,石家聚财,那都是保命之道。我胸中所学,几可颠覆天下,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将我等闲视之。所以,我要自污,甘于处身商贾之中,官家才会对我如此和颜悦色。”
曾瑾菡苦笑道:“郎君苦了你了”
“这不算啥,只要能让我的计划得以实施,这些都不算事。”张正书嘿嘿地说道,“要是等我的计划成形了之后,官家想动我,也要掂量掂量了。”
第八百一十五章:意想不到
“啊”
曾瑾菡瞪大了眼眸,低声说道:“郎君,你想造反”
张正书满头黑线,没好气地说道:“造什么反啊,我是闲着没事干还是怎么地”
“那你为何”曾瑾菡也糊涂了。
张正书敲了敲她的小脑袋,说道:“这么聪明的姝儿,居然想不通这个有道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坐拥这么多财富,哪一个皇帝放心得下但迫于形势,他才不会动我罢了。但是,皇帝是能掀桌子重开棋局的人,我也要做好退路才行。至于造反造反是不可能的了,一辈子都造反不了的,要是我的计划实现了,大宋还是民心所向,甚至几百年都是民心所向除非朝廷自己作死。”
曾瑾菡倒是很看得开,依偎在张正书的肩膀上,柔声地说道:“郎君,不管你怎样,我都陪着你”
握住了曾瑾菡的柔荑,张正书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嗯”
春明坊前,突然聚集了众多马车,一辆辆的,好似一支大军,把汴梁城给贯穿了。
这些马车,好像载着极重的物品一样,老式的载货马车“吱吱呀呀”的响着。最关键的是,用的居然还是禁军押运。
“咦,这是甚么”
一些百姓开始围起来看热闹了,要知道禁军巡逻也只是晚上的时候“例行公事”罢了,白天的时候真的挺少能看到大队禁军在城中这么走动的。
“难道,这是赃物不成”
“最近有人造反么”
“没有罢”
“难道是朝廷打下了夏国”
“嗐,要是这样,朝廷早就传捷报了,哪里会藏着掖着”
“说得也是”
百姓们都纷纷猜测,这些东西是什么,好事者甚至一路尾随着。这也是宋朝的特色了,要是换个朝代,街上走着兵丁,百姓早就跑光了。为啥因为兵匪兵匪,历朝历代的士卒,说得好听点是兵,说得难听点就是匪。特别是军纪废弛后的士卒,那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军过境,和蝗虫过境没差什么的,都是赤地千里。
但是宋朝不会,因为宋朝是募兵制,士卒都是有军饷的。甚至在这会,宋朝的士卒军饷多高都能穿得起丝绸了,你说呢好吧,丝绸在宋朝已经成了平民的衣料,这也促使了宋朝的丝织业继续壮大。有宋一朝,丝织业的发展是飞速的,不管是效率还是样式上,都远超前朝。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宋朝市场不知道比历朝历代大了多少,要是效率、样式没有创新的话,怕是都生存不下去了。
市场是残酷的,优胜劣汰。
但市场也是公平的,你不努力,不创新,不拼效率,凭什么继续生存下去
很多人都说资本家吸血,良心坏透了。但张正书却不这么认为,做生意的始终是要以盈利为目标的。因为,不盈利的话,拿什么养活手底下的那一帮人看似资本家在吸血,可没有了资本家之后呢你被吸血的机会都没有了。甚至,因为就业失衡问题,引起一个国家的大动荡。
就好像宋朝这种,明显就是就业失衡了,需要国家帮补才能继续存在下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冗兵问题,一有灾情,禁军就大肆招募兵丁,解决社会动荡问题。结果呢,不过是把矛盾暂时掩埋起来罢了。据张正书所知,宋朝禁军最多的时候,竟然超过了百万人。百万人啊,还是募兵制,宋朝都没被拖垮,实在是经济实力强大。明朝因为兵将没有粮饷,亡国了。可想而知,宋朝的经济实力有多厉害了。
宋朝的百姓,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