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好官人 > 分节阅读 326

分节阅读 326(2/2)

目录

“哇,好美的一双鞋子啊”

“听闻在家乐福有卖的。”

“可也够贵啊,我听闻要十贯钱一双哩”

“人家做工讲究,虽然是木底的,但上面却是皮革的,这就昂贵了”

“还染色了,还有刺绣哩”

“听说鞋子里面,是用绸缎垫着的,不然会磨脚哩”

这些议论声,自然不会传到张正书的耳朵里了。张正书推广高跟鞋,也不过是随手为之,主要是给女性雨天一双能穿得出街的鞋子。至于其他方面,张正书还没多想。但是,张正书也改变了一下高跟鞋的构造,虽然后面的跟还是挺高的,但前面的鞋底也不矮,叫系统设计出了个黄金比例,最起码不那么伤脚的弧度,再配合符合人体力学的鞋底,只要不是天天穿,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第七百二十三章:童谣起

其实,能天天穿着高跟鞋的女子,也是出类拔萃的。不仅家中有余钱,还得不缠脚,身体健康。

张正书设计的高跟鞋,到底不是后世的材质,又轻便,又好看,还挺舒服。这木质的高跟鞋,即便在里面垫了不少柔软的布料,可还是很磨脚的,穿上去并不舒服。更何况,还挺重。对,挺重,就好像穿着两块砖头一样,力气小一点的,估摸都迈不动脚。为了防滑,鞋底还钉入了铁钉,这就进一步加重了重量。这个重量下来,一般女子还真吃不消。即便有女子为了美不顾一切,可穿上这高跟鞋走一天,不是美而是累,而是出糗了。

所以,即便是曾瑾菡,也要挂着张正书,才能迈得动腿太累了啊

不能时时穿的高跟鞋,自然不会伤脚了。

更别提,高跟鞋还有个好处,那就是防止缠脚。

说实话,宋朝这会已经有女子好缠脚了,喜欢那什么“三寸金莲”。虽然不是明清时期那种勒断脚骨的缠脚,只是拿着厚布,裹在脚上,只为了瘦脚掌的两边罢了。即便如此,也是在自残。自残的后果是什么呢自然是脚部

使不上力量了,柔柔弱弱的样子,很受宋朝士大夫们的欢迎嘛

可问题来了,你柔柔弱弱的,就穿不了高跟鞋,光那个重量,你就受不住。更别说,高跟鞋是要用脚尖受力的,缠脚的女子,脚尖哪有力气啊,走一步非得摔趴在地上不可。这就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了,只剩下尴尬。

连双鞋子都穿不了,还指望你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啊

这不,高跟鞋一问世,不少缠了脚的小娘子就后悔了。当初就不应该贪图脚美,不该过度去取悦男人。这不,眼瞅着高跟鞋流行了,估摸以后都会是女子必备的鞋子,自己却穿不上,多遗憾啊而且男人也一下子转变了看法还是小娘子穿高跟鞋好看,显得腿长啊

缠脚,这么一个可能贻害数百年的陋习,就这么被一双高跟鞋给祸祸了。

张正书这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始料未及。

事实证明,要流行的东西,即便是提前了几百年问世,它一样是迷人的,一样是可以流行开去的。而借助流行的力量破除陋习,似乎也是水到渠成了。

这不,中国人迷信的陋习,还在根深蒂固着。黄河要决口,被一群愚夫愚妇说是河神发怒了,或者说是龙王要发怒了,还有人说是巨龟要翻身如此种种传言,不一而足。张正书虽然纳闷,明明京华报已经科普了,这都是因为冬季降雪太大,导致冰雪融水太多,黄河的径流量比往年要多。再加上罕见的雨季,才导致黄河水位不断上涨。

可是,百姓能信么

只能说是将信将疑,却没有那些谣言有市场。

反正一句话,朝中有奸臣

民间谣言发酵到这等地步,朝廷也不能忽视了。起码,皇城司已经在调查,到底是谁散布谣言的。

张正书却敏锐地察觉到了,这里面有阴谋。不知道是冲着他来的,还是冲着章惇去的。朝廷中有奸臣,奸臣是谁自然是能影响皇帝,影响官家赵煦的重臣了。在很多人看来,唯有章惇有么个分量所以,很可能这是政敌的污蔑,打击张正书不过是搂草打兔子,顺手为之罢了。

然而世事就是这么奇妙,张正书是特么的躺着也中枪了啊

这是张正书穿越到宋朝之后,最凶险的一关,也不知道能不能闯得过去。

天地良心,张正书和章家,几乎是撕破脸皮了。现在呢,倒好,躺在同一个战壕里挨炮火了,这跟谁说理去

曾瑾菡虽然政治触觉不算灵敏,也不知道张正书的危机感何来。可见到张正书这几日来都闷闷不乐,甚至还时不时发呆,曾瑾菡也知道张正书现在肩负的压力。所以,才有今日出街逛一逛。

只是在街上听到那些个汴梁城百姓散布的谣言,甚至还编成了童谣。这原本没什么,张正书一早就知道了。可当雨停后,他们小夫妻俩路过一个小巷子时,听到了那首童谣,曾瑾菡就发火了:“这黄河发大水,是自然规律,又关鬼神甚么事了”

见曾瑾菡发怒,那几个小孩子被吓住了,甚至年纪最小的那个,还“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张正书皱眉道:“都是些别有用心的人编造的,这算是最低级的舆论战了,你这么聪明咋就看不出来呢这些小孩子,都是被利用罢了。他们未必就懂得这里面是啥意思,不过是听着顺口,才跟着说的。”

“道理我都懂,可可那些人是冲着你来的啊”曾瑾菡急了。

张正书摇了摇头,说道:“说冲着我来的,未免太看得起我了。”

“不是冲着你来的,为何”曾瑾菡不愧是聪明人,说到这突然就明白了。“这是朝廷中的斗争,郎君你”

“不错,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罢了。”张正书苦笑道,“这真的不关这些孩童的事。”

说罢,张正书俯下身子去,对那几个小孩子说道:“这位姊姊呢,其实是想知道这首童谣是谁教你唱的如果你们能告诉我,我给你们一人十文钱买饴糖吃,好不好”

听了这话,这些个小孩子都怯怯地退后了几步。但在张正书的柔声询问下,他们中最胆大的那个小男孩说道:“我们也不知道是谁教的,周围都这么唱,我们就跟着唱了,前段时间我们还唱过”

张正书知道了,这是有预谋的,也难以揪出那人来。

但是,有了这个线索就不错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