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2(2/2)
为什么赵匡胤要迁都,赵光义却拼命反对呢
因为那时候宋太祖意识到了,在开封这里他兄弟晋王赵光义的势力太大,大到什么地步呢甚至连他这个皇帝的命令都不好使了。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领军打仗的能人,可论起阴谋诡计,政治把戏,显然他不是他兄弟赵光义的对手。所以,赵匡胤想了个法子,想要另起炉灶,重开棋盘那就是迁都了。
赵光义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极力压下了迁都的事。其实,赵匡胤也是在试探而已。但后来,赵光义的势力膨胀得太大了,赵匡胤想传位给自己儿子,都怕赵光义有一日取而代之。再加上那时候还有割据势力没有平定,所以迁都一事暂且搁下了。
再后来,赵匡胤想很下心来迁都的时候,赵光义却提前发动了。
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斧声烛影的典故,就是从此而出,留下千古之谜。赵匡胤为何突然去世赵光义凭什么坐上皇位一切都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赵光义脱不了干系。
和朱元璋一样,北宋的亡,和开国皇帝有莫大的关系。
一,是赵光义虽然精于阴谋诡计,却疏于战阵,打仗的本事稀松平常得很,本来很有希望拿下的幽云十六州,最后竟然功败垂成。二,是赵光义已经自己说出口不能迁都的,所以也没办法收回这句话,最后也只能徒负呼呼了。
缺少了北方屏障,没有天险做保护,汴梁城其实就是北方异族铁骑眼里的一块肉。
但不管怎么说,因为都城在汴梁,所以开封府的经济、文化水平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农业嘛,那就马马虎虎了。要是没有外来的粮食运到汴梁城,汴梁城半年都撑不下去。这大概也是宋太祖想要迁都的原因了,粮食价格太高,粮食运输不容易。一旦被敌人切断了粮道,那就只能饿肚子等死了。
虽然,开封府的田地,经过黄河不断的泛滥带起淤泥淤积得很肥沃了,田地出产都挺多的。比如那水稻,在开封府种,居然也能达到一亩地三石粮的标准。但是,架不住那人口实在太多啊。粮食入不敷出,自然是要从外地运粮食进来的。
所以,史陌觉得张正书是在开玩笑。
再肥沃的土地,能凭空变出一倍的粮食来
别的事,再匪夷所思史陌都愿意相信,唯独粮食的事,史陌是万万不肯相信的,甚至觉得这小官人是得失心疯了,满嘴胡话。
第六百七十章:两季稻
张正书当然明白史陌说的是真话,因为史陌并不知道有两季稻的存在。
两季稻,是划时代的农作物,就和杂交水稻一样,都是能养活无数人的神奇作物。后世某些论坛上叫嚣着,土豆番薯才是改变中国农业的农作物,举例产量多少多少。张正书只能说他们真的无知,以后世番薯、土豆的产量,来衡量明末清初那时候的番薯、土豆的产量。要知道,后世的番薯土豆,那都是经过千百年优选优育的,才能打这么多斤;但是番薯土豆刚刚传入中国那会,绝对没有这么高的产量。一亩地,能产个三四百斤那是顶天了。
番薯土豆最有用的地方,是它们不挑土地,无需那么辛勤打理,即便是山地,也能有所出产。最关键的是,它们抗旱。
说实话,番薯土豆的营养价值并不高,多纤维素而少淀粉,把它们当做主粮,身体是没多少力气的。所以,番薯土豆只能做辅粮,做不了主粮。这也是为什么清朝时贫民大多面有菜色,吃多了番薯土豆呗。
当然了,有和没有,差别太大了。
张正书肯定是希望手中有番薯土豆的,可惜的是,宋朝这会还没人到过美洲去。自然,什么番薯、土豆、玉米、辣椒、西红柿都没有了。
不过,两季稻的意义更大。
张正书对史陌点了点头,说道:“史大哥的话没错,寻常的水稻,自然是只能一亩地产两三石。但是,我这水稻不一样啊”
“能有甚么不一样,难道是神种不成”
史陌的话音刚落,曾瑾菡就惊讶地叫了起来:“那人不是我们张家庄的六叔吗”
张正书抬头一看,田里那带着草帽,拿着锄头之人,不正是张六叔张康土吗
“六叔”
听得熟悉的开封音,张康土抬头一瞧,哈哈大笑道:“我寻思着小官人是时候到了,这两天门前有喜鹊叫哩,不曾想今日就见到了小官人。”说着,张康土拿着锄头快步走到了张正书面前。
“六叔,辛苦你了。”
张正书看着他满头大汗,伺弄着田地搞得浑身都是泥巴,不由恳切地说道:“这么多田地,叫你一个人管着”
“那有甚么,不过是百来亩地罢了。”张六叔叹了口气,“明州这里地便宜,好地也不多了。这些地,都是花大价钱买下来的,也就中等偏上罢了。小官人,我有个疑问,为何一定要种那占城稻哩听闻,这种稻米不太好吃啊”
“占城稻”
史陌一愣,这名字好像在哪听过似的。
张正书却笑道:“六叔,这占城稻有大用。今日来,就是跟你说清楚的。你是二月二下的种,对吧”
“没错,江南天暖,二月二都能下种了。”张康土点了点头,承认了这一点。
张正书算了算时日,“那就是说,如今四月底,才刚刚抛入田中移种一月左右”
“抛”
史陌更家摸不着头脑了,这都是什么“神操作”啊,小心伺弄水稻都未必能得到高收成,可张正书倒好,抛入田中。史陌心中哀嚎了一声,心道怪不得那些水稻苗长得密一块,松一块的,浑不像人工插秧的样子。原来,都是乱抛的啊
张正书却知道,抛秧比插秧快多了,这是种植两季稻必须采用的手法。不然的话,说不定赶不上时间。毕竟这占城稻,也是刚刚移栽过来不久,还没有优选优育,万一错过了生长时间,那恐怕只能种一季了。再说了,抛秧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先用肥沃的土地培育出秧苗,然后利用重力抛入田中。虽然比后世的抛秧技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但张正书却知道,这有利于秧苗的抗病性和抗倒伏。
更重要的是,抛秧可以节省时间,抢住了插秧季节。再加上抛秧可缩短返青期,促早生快发,提早成熟。除了成穗率稍低,穗型不够整齐之外,几乎没啥缺点了。额,对强迫症来说,看到乱抛的秧苗也很难受。
“小官人,你真神了,怎么算出来的”张康土有点惊讶地问道。
张正书却笑道:“这有何难,算一算两季稻的生长时间就行了。”
“两季稻”史陌和张康土都愣了,要知道,旁人爱护地力,都还没来得及插秧呢。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就是两季稻。顾名思义,这占城稻能一年产两季。第一季,要抢在清明前播种,三月中旬就要移栽。如果气候条件允许还可早点,谷雨移栽。二季在五月底六月初播种,一般秧龄都比较短,立秋之前移栽。在六月中,第一季稻就差不多熟了。成熟了之后,一边收割一般插秧。待得第二季水稻刚刚成熟的时候,估摸着冬天就到了”
张康土张大了嘴巴不敢置信:“小官人,这这能成”
“别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