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5(1/2)
d所以创新不够。但不可否认,我大宋的工匠都很聪明。注意,这种聪明和识不识字是没关系的,只是他们没机会识字罢了”
赵煦和章惇都知道张正书在说什么,章惇忍不住打断了他:“你小子的意思是,要教会工匠怎么施工”
“对,就在我的技校里。”
张正书点了点头说道,“只要条件允许,我还不收任何费用,让他们给我打几年工就行了。”
赵煦沉吟了一番,才缓慢地说道:“如此说来,这法子可行”
“确实可行。”张正书没办法拿出后世的例子来证明,但他信誓旦旦的样子,却给了赵煦很大的信心。
“如果可行,那你就放手去做。”赵煦给了一个准话。
张正书也明白赵煦是什么样的心思,反正不要钱,试试也无妨。
“你说今年黄河将决口,那你可有应对之策”章惇这句话憋了好久了,如此才放出这个大招来。
“其实我的法子全都写给官家看了,还是那三板斧,所不同的是挖水库,这个可能比较新鲜。还有筑堤坝,我打算用水泥来修筑。”张正书又拿起了鹅毛笔开始写写画画,“你们看,如果今年夏天有连续的强降雨,那么黄河水位肯定上涨的。黄河水位上涨,对上游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是从京兆府、河南府开始,中下游的压力就大了。”
张正书眼睛瞥向那地球仪,很轻而易举地就把整条黄河画了出来。
“这里,将会是黄河的决口点。”
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内黄口方圆百里,是最有可能的决口点。一旦在这里决口,黄河东流会断绝,所有的河水都会奔向北流。洪水泛滥之处,将影响京东西路、河北东路数百万百姓生计。”
“内黄口决口”
赵煦觉得不太可信,“黄河东流断绝你小子该不会是信口雌黄罢”
“我能拿这种事胡说吗”张正书严肃地说道,“这可是关乎数百万百姓的生死大事”
看见张正书一脸严肃的样子,连章惇都重视了起来。“不对罢,即便是在内黄口决口了,黄河东流又如何会断绝”
“来看看这个模型,我仿照了黄河的地形地势弄出来的沙盘,对了,这东西也能在打仗的时候用上,不是我发明的,是秦始皇首创,被汉光武帝完善了。这东西要是制作得精细,比地图好用多了。”张正书在书房的角落里,搬出一个一米左右的正方形沙盘,上面制作的是开封府到大名府的山川地形,让赵煦啧啧称奇。
“这是我这几天做的,昨天还用来推演来。我现在加点水,让你们看看黄河是怎么决口的。”张正书当然不会说出他在这沙盘上做了手脚。
把沙盘搬上书桌,张正书还提过来一个木桶,放在沙盘缺口处。
然后,张正书再打来一瓢水,说道:“官家,章相公,请仔细瞧好了。”
话音落下后,张正书把这一瓢水小心翼翼地倒在沙盘上的黄河河道处。水流到处,黄河缓缓流淌,流下了木桶里。“这是正常时候的黄河,水流并不湍急。黄河湍急的路段,多半集中在上游。”
赵煦点了点头,他虽然没出过汴梁城,但也从朝臣的奏折上、地图中也大概知晓了黄河的情况。
看着这沙盘,赵煦有种奇异的感觉,好像在俯瞰着自己的领地一样。这种感觉,是别人没法有的。“回去后,朕定要让巧匠制成一副天下地图来”
张正书没有察觉到赵煦的情绪变化,停顿了一下,让“河水”变得少了一点后,才说道:“现在模拟暴雨使得河水暴涨”
说着,张正书手中的瓜瓢开始加大了水量,多出来的“河水”开始肆虐,果不其然在内黄口开始崩溃了。溢出来的河水,让大名府周遭变得一片狼藉,用泥沙制成的“良田”被淹没,用稻杆搭成的房屋被冲毁这视觉冲击感太强了,让章惇看了都觉得一阵揪心。
第六百零九章:目瞪口呆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赵煦见到了极富冲击力的一幕,忍不住声音发颤地说道:“果然是内黄口”
“我做了好几次实验,发现内黄口这地方很特殊。首先,黄河东流和北流在这里分叉,其次,就是内黄口这里的河岸已经被河水冲刷侵蚀得很厉害了。最后,就是内黄口这里的地势低洼。如果水量暴涨,那么必定会因为疏导不及时而出现决口。内黄口一带的百姓,乃至大名府的百姓,都会受灾。”张正书淡淡地说道,“而且,影响不只是这么一个。”
“还有甚么影响”
章惇忍不住问道,他现在已经有点相信了。事实上,这其实是张正书做手脚的结果,内黄口这里用的泥土很松软,然而表面看不出甚么来。只要水量大一点,内黄口就会“决口”了。沙盘虽然能用一定的比例尺造出地形来,但是水流的量并不足以模仿出来,如果不能确定在内黄口这里决口。
章惇自然是不明白张正书动了手脚,反而觉得事情真的比他想象得要严重。
且不说现在大宋的国库空虚,毕竟刚刚和西夏干了一架,已经掏空了国库,就算是国库充盈,这样的大灾大难,也是很艰难的。赈灾一事,不仅仅要安顿灾民,还要预防瘟疫,以及河水泛滥可能产生的蝗灾。这洪水形成了大面积的河滩与洼地,为蝗虫提供了理想的产卵地,如果明年干旱少雨的话,那就等于提供了蝗虫生长繁殖的温床。那么可以预见在入夏后,北方大地上就是蝗灾四起,会把无数的农田啃光的
蝗灾,比洪水更为可怕
好吧,其实章惇也想不到会有蝗灾,但是单单就是瘟疫,就足够让章惇脑门出汗了。
至于黄河在内黄口决口的影响,张正书也不说话,而是继续缓缓加水。这时候,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因为黄河带起了大量的泥沙,阻拦住了原先修筑的东流堤坝,黄河的东流断流了黄河从原本的一分为二,变成了奔向北流。“这这这是真的”
章惇也是目瞪口呆,他实在不相信眼前的一切。
而赵煦也是愣住了,要知道治水大事,是高太后和司马光遗留下的唯一政治财产,即便偏激如赵煦,也不敢轻易去否定这个治水的成果。然而,老天爷就喜欢和人开玩笑,高太后和司马光的政治遗产被证明了是极为愚蠢的。黄河东流,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