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好官人 > 分节阅读 268

分节阅读 268(2/2)

目录

“嗯,我这是博爱”

张正书无耻地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反正大丈夫三妻四妾很平常嘛,不多几个老婆,怎么对得起我这纨绔子弟的身份”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曾瑾菡,这个明媒正娶的妻子要是不同意张正书纳妾的话,恐怕也是没戏的。

把这些烦恼的事抛诸脑后,张正书愉快地吃着郑月娥亲手煮的羹汤,然后开始审稿。

这样腐朽的生活,能持续一辈子多好

张正书惬意地想着,如果他穿越的时间再早一点,比如穿越在宋仁宗那时候,衣食无忧,北宋又不会一时间就灭亡,张正书肯定是混吃等死了。可现在呢,时间不上不下,恰好是女真人崛起的时候,北宋灭亡的伊始,张正书想要置身事外都不行。

“天生劳碌命啊”张正书也是无奈,前一世加班加到猝死那就算了,这一辈子能享受的,偏偏宋朝又不给力。要是活在盛世,那张正书多省事。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

就在张正书胡思乱想,感慨万千的时候,身处皇宫大内的赵煦却收到了皇城司呈递上来的密信。

“黄河将有水患这小子又在危言耸听了”

赵煦只看了开头,就开始嘟囔起来了。一旁伺候着的彭元量听了,却心思活络了起来。

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彭元量比赵煦都看得清楚,他发现只要是张正书言之凿凿的事,都应验了。比如钢铁,比如配重投石机,比如酒精,比如切中了西夏的七寸,比如打乱了辽国的部署哪一件事的背后,张正书不是先提出一个匪夷所思的观点但和那些危言耸听的人不一样,张正书有着完备的计划,而且非常可行。彭元量甚至在心中推演了一遍,如果按照张正书所言,现在宋朝大军早就攻下兴庆府,灭掉西夏了。就是因为怕辽国,顾前瞻后的,才导致微乎其微的战机瞬间即逝。

曾经在军中待过的彭元量知道,有的人能成为名将,而有的人能把一手好牌打烂,不是因为这些将领蠢,而是因为他们对战机的把握不到位。

把握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就能一战胜之,甚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拿第二次平夏城之战来说,如果宋军敢于深入敌后,来一个迂回穿插的话,等西夏败退之后,趁势掩杀,恐怕连小梁太后和李乾顺都能俘虏了。但很可惜,章楶没这个胆量,他不像张正书这么清晰地知道西夏围攻平夏城是无功而返的,甚至因为大雪而大败亏输。

毕竟,这个把握战机是建立在完备的情报之下的,而宋朝的斥候往往要被西夏、辽国的斥候吊打,所以宋朝的名将大多是防守反击而成名,极少是在野战中成名的。

彭元量虽然不知道张正书是怎么推敲出来的,但能和结果相差无几,这简直犹如妖孽。要知道,虽然传说中诸葛亮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但这种事只是传说,谁也没亲眼见过。毕竟世事瞬息万变,有时候想象力再丰富都比不上。可张正书偏偏能准确无误地预料到结果,你叫彭元量怎么能不心惊胆战

第五百九十四章:大雪引起的河患

“难道那张家小子手中,也有堪比皇城司、安抚司的密探不成”

彭元量的猜测已经很接近事实了,可惜他自己否定了自己:“不可能,这密探哪里是这般轻易就建起来的如果他有这样的密探,皇城司为何一点风声走寻不到嗯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利用新闻探子从宫中知须了天下大事,然后推敲出来的。这样一来就能说得通了,这张家小子的推敲为何往往能切中要害”

就在这时候,彭元量发现了赵煦的神情开始变得凝重了起来,久久都没看完那封密信。

等赵煦放下密信的时候,那不带丝毫感情的声音就响起来了:“彭元量,去年冬以来,各地降雪都很大么”

“回禀陛下,去年冬以来,各地普降大雪,但并无严重灾情。”彭元量不敢怠慢,连忙答道。

“那就是说,开春之后冰雪融水也会增多了”

赵煦明白了,这两件事是有联系的。但为什么在张正书之前,就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了

“冰雪融水”彭元量一愣,思索了一下后,才谨慎地回答说道:“陛下,降雪增多,则融水必然增多”

“那也就是说,黄河沿岸的冰雪融水,全都汇集到黄河之中了”

赵煦继续步步紧逼地问道,让彭元量这个对水利工程、地理构造一知半解的宦官搜肠刮肚,都找不到证据来反驳。事实上,事情也是这样的。在小冰河时期,黄河决口是常事。从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说起,那时候也是冰河时期;而在正史上的明朝末年,仅仅是万历年间,在短短二十三年的时间里黄河就决口了十八次之多。更别说宋朝了,仅仅是在北宋,黄河及其支流共出现泛溢一百五十四次,平均每二到四年就有一次大的决口。仅黄河干流大范围泛滥和改道就有近八十次,灾害范围波及黄淮、河北等,这样的环境深刻影响了北宋的军事、经济和政治走向。

军事上,因为黄河决口带来的流民,北宋朝廷不得不招募流民中的青壮,来杜绝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因为冗兵,北宋的财政被拖累;因为财政问题,北宋的贪官迭出,愚蠢的政治倾向,让北宋常年处于邻国的刀锋威胁之下。可以说,北宋之所以灭国,黄河在其中出的力不少。

这就是小冰河时期的威力,强大到能让一个王朝衰弱,也能让一个王朝崛起。

“回禀陛下,从各地雪情来看,确有可能”彭元量战战兢兢地回答道。

“如果黄河水位暴涨,再加上夏日暴雨来袭,黄河是不是还要决口”赵煦怒了,他清楚的记得,自他登基以来,黄河就决口了六次之多,而宋朝投入的治河金钱,也多达数百万贯。可丝毫不见成效,反而每每因为暴雨,黄河就决口了。甚至诡异的是,明明夏秋都没多少雨水,黄河也一样还是决口。如今看来,赵煦是找对了方向,罪魁祸首居然是冬天的降雪

“陛下,小的不敢妄自揣测天威”彭元量吓得立时趴倒在地,如果赵煦要追究责任,皇城司是逃不过的。为什么就没人想到,冬天降雪多了,也会引起黄河决口呢这是不是皇城司监察不力的体现,是不是皇城司无能的体现

好吧,赵煦也知道,皇城司不能私自出汴梁城,这事也怪不得彭元量。

“起身说话”赵煦不怒自威地说道,“你看看张家小子的密信,有多少可信度”

彭元量不敢违逆赵煦的话,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接过那密信,细细看了起来。

要说这彭元量确实是个人才,在宦官中也算是忠心耿耿的那一类了。其实在宋朝的宦官中,也是有不少对国家贡献非常大的。彭元量虽然不精通兵略,但对于搞情报别有一手。因为做情报工作,彭元量也无师自通了很多学问。比如炼钢,比如制造神臂弩,比如夜观星象,比如种田縲丝反正在儒家看来,都是“歪门邪道”,也可以算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