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宋好官人 > 分节阅读 264

分节阅读 264(2/2)

目录

当然了,这是最好的结果。

不过嘛,凡事都有点意外的,最终结果如何,哪怕是系统都推测不出来。

世界上最难测的是人心,偏生一个朝代的主导也是人,大宋有了他这么一个变数,会变成什么个模样,全都说不定。

在张正书与王庆定计之后,事情也朝着他们预料的方向进展着。涉事的大臣很倒霉,这无妄之灾落在自个头上,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官职被撸了一品不说,还要贬到数百里之外,做个知府。京官外放,等同失势,很多原先要好的同僚,怕惹祸上身连送别都不敢。

被贬谪的官员都有谁呢细细数来,有七位:张舜民、毕仲游、孙朴、赵睿、梅灏、陈察、李昭玘。虽然理由都很充分,无非就是“德不配位”,“尸位素餐”之类的云云,但含糊其辞之处,却有些欲盖弥彰了。别说朝堂之中人人知道他们是因为元宵灯会被免官外放,就连民间也都传开了。

随着这几位曾经意气风发的京官黯然就职,紧接着,一场风云变幻的朝堂争权夺利又在酝酿了。

官家赵煦得知了王庆的打算,也倾力支持。赵煦的想法很简单,你吃大宋的俸禄,却通敌卖国,这等奸人一定要除去于是,赵煦也冷眼旁观,等待着皇城司的报告。

不止是官家赵煦在一旁观看着,王庆、张正书,甚至辽国细作、西夏细作、女真细作、高丽细作、交趾细作都在密切地关注着这一场谈判。

但是,辽使未至,赵煦也就按兵不动。

不过,已经有端倪生出来了。居然是工部侍郎兼任中书舍人的郭知章的呼声最高。

这一日,张正书也收到了情报,启动了“黑客”去调查郭知章。都说大奸似忠,从表面上看郭知章一点问题都没有,还有一个“决事清明、谏切时弊”的风评。在高太后掌权,司马光执政的时候,郭知章为谏官,能针对时弊,上奏直书己见,几年内共有奏章一百多封,还大多数被朝廷接纳了,堪称最称职的谏臣了。郭知章最彪悍的战绩,是上奏直怼官场上结党营私的腐败:“爵禄庆赏,以劝天下之善,愿无以假借大臣,使行私恩;刑罚诛戮,以惩天下之恶,愿无以假借大臣,使快私忿”

看模样是一个大忠臣没错了,但是张正书却注意到一件事,郭知章的政治立场问题。

这是一个很致命的缺陷,只不过郭知章掩饰得很好,所以他没露出马脚罢了。

看看郭知章在高太后、司马光时期,是反对新法的,上奏最勤快的是他。但因为他都是跟着别的谏官后面上奏的,换句话说领头人不是他,所以他被赵煦忽略过去了,亲掌权柄后也没有清算到他。

第五百八十五章:大奸似忠

而在宋神宗时,他表现得更为奇怪,明里他是反对结党营私的,曾说过:“忠于陛下者必见忌于大臣,党于大臣者必上负于陛下”,看似很冠冕堂皇。但是,看看接下来他的表现就知道了,守旧派中丞刘挚让人推举郭知章为御史,要郭知章去攻击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郭知章没有倒向刘挚,他看似在政治主张方面倾向于王安石,但他并未实际倒向那一边。

换句话说,郭知章就是中立派。

真的中立派吗

张正书是不相信的,所以他又找出了郭知章的往事,看到他在朝堂上每每都为辽国说好话。

行,实锤了,这郭知章就是辽国买通的内间

就算不是被收买了,郭知章也是投降派

“很好,收集证据,交给王庆”

张正书是这么吩咐“黑客”的,郭知章以为瞒过朝堂上下就行了,殊不知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在案。有了这份证据,他想抵赖也抵赖不了。张正书最厌恶这种通敌卖国,最后却还能混得身后名的欺世盗名、大奸大恶的臣子。要知道,正史上郭知章被赐谥“文毅”,谕祭文还称他“秉赋德性,浑厚淳全。躬自表树,良吏式宣。台谏著绩,风纪凛然。特立无惧,持之弥坚”。

要知道,谥号里面有个“文”字的,是文人一辈子所求的东西了。郭知章能得到这样的评价,盖棺定论了谁也推不翻。但是张正书在他没有盖棺定论的时候,就要揭开他丑恶的面目。

正史上,也是郭知章奉旨前往北边负责接待辽使,负责谈判事宜。郭知章做了什么呢对辽使待之以礼,并晓以两国通好的大义:“夏人累犯边,法当致讨,以北朝劝和之故,务为优容。彼若恭顺如初,当自有恩旨,非使人所能预知也。”好了,这下宋朝退兵,退还将士占领的土地。同时,辽国也从雁门关退兵,看似一切都天衣无缝,郭知章不但没有过失,还大大有功

只是站在历史高度看问题的张正书,一下就发现了问题。能达成这样的效果,何尝不是契丹人配合他的缘故实锤无疑了,郭知章就是个内间

试问,以大宋官员的尿性,会没有被敌国收买的大臣吗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肯定是有的。

从现在来看,郭知章是嫌疑最大,还不能排除背后有没有推手。

“背后的推手,会是谁呢”

张正书知道,郭知章只是被推出来的小卒而已,真正的幕后推手还在暗地里。偏生郭知章是个“孤臣”,滑不留手的,即便是“黑客”也一时间难以把这人给揪出来。

看着小楼外大雪覆盖的白茫茫一片,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好一似食进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在心里,张正书还有一句话没说出口:“真是国之将亡,忠奸善恶全都难以辨别,大奸似忠之人满地走”

这件事其实不算急,因为辽使都还没确定什么时候到大宋。

就算是来大宋,估计也是要开春之后的事情了。那时候,就该确定大宋这边的谈判人选,然后带着旨意北上去和辽使谈判。正因为有了这么个缓冲时间,足够辽国去调兵遣将威慑宋朝边境了。

好算计,确实是好算计。如果是张正书来布置,他肯定布置不了这样天衣无缝的计谋。谁能想得到,看似忠臣模样的郭知章,会被契丹人收买了呢或许,郭知章并不知道他是为辽国做事的,因为他背后肯定还有人。这个幕后黑手,可能才是被契丹人收买的那人,郭知章自以为聪明,殊不知是当了别人的爪牙罢了。

但是,这人能指使得动“孤臣”郭知章,必定是朝中实权人物。

“会是谁呢”张正书也是琢磨不定,或者郭知章背后根本就没有人,是他自己的把柄在辽国手中,所以不得不顺从辽国,配合辽国行事。反正不管怎么说,郭知章的嫌疑是最大的。

“等等,是谁举荐郭知章升官的”

张正书突然又有了思路,他想到了一个可能,古代做官可不像后世,你做了多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