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1(2/2)
“富贵险中求嘛,跟我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张正书拍了拍周铭的肩膀,豪气万丈地说道:“暗中谋划干掉一个国家,这是多有成就感的事啊”
“这是在作死吧”
周铭嘀咕了一句,他跟了张正书一段时间,已经学会张正书的用语习惯了。
“咳咳,我是那种作死的人吗”
张正书义正言辞地说道,“我是为大宋百姓着想”
“嗯,你说得都对小官人,我去拿一坛仙醁回家喝,你慢慢去想怎么干掉西夏、辽国,想出来我就去做”周铭摇了摇头,这张小官人怕是要疯了。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张正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后,感慨地说了这么一句。
而此刻,奔驰牌四轮马车火了。
五万贯的马车,简直比皇帝的辇车都要高端大气上档次,连皇城司都被惊动了。
民间就更不用说了,早已经成了轰动。酒楼茶肆,勾栏瓦舍里,全都是在讨论此事的。
“你听闻了罢,那祥符石家花五万贯钱,买下了张家那辆四轮马车”
“俺是亲眼看的,哪能不知”
“那你快说说,那奔驰牌四轮马车到底个怎生个妙法”
“不是俺吹,那些大官人坐了马车之后,一个个都说好。好家伙,那马尽力地跑,还尽是碎石的路面,那些大官人在里面坐着愣是没啥事。你们也知道的,这马车一跑得快一些,甚么人都会颠出黄胆水的,可现在倒好,真个那啥”
“如履平地”
“没错,就是甚么平地,反正就是妙”
“那马车镶了金么,怎生那般贵”
“嘿,怕是镶金的,也没这么贵”
“俺见了,那雕工确实是好。而且那奔驰牌四轮马车上的机栝确实奇妙,寻常人也想不出来。俺回来的路上,见到那些个铁匠已经在琢磨怎么打制那甚么弹簧了。可俺估摸着,这弹簧要是这般容易打制除了,那张家小官人也不会卖得那般贵了”
不得不说,民间还是明白人多。这弹簧看似简单,可钢材不过关,弹簧连十分之一的弹性都没,甚至又软又脆。钢材的材料是关键,没有低碳加锰钢,这弹簧根本弄不成。还有加工工艺也很关键,必须用高温淬火,中温再回火才能制成。如果没有这些个步骤,弹簧是根本制造不了的。
中国人的山寨能力确实很强,但一涉及到性能和材料,山寨就不灵了。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中国追赶了这么久欧美,却还是败在材料上面。材料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的材料甚至研究一辈子都研究不出来。再加上中国社会风气浮躁,哪里肯投入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去研发这可不是几千万就能打发的了,少说上百亿,甚至数百亿,才能出成果的。
但材料又是非研究不可的,比如后世的大国利器航母,要想在上面起飞重型飞机,就必须有蒸汽弹射器。因为重型飞机仅仅凭借在航母甲板上滑行是不足以获得足够的升力的,需要通过蒸汽弹射方式,来达到必要的起飞速度。而这蒸汽弹射器不仅仅涉及到了特种钢材,还涉及到了高温、密封、润滑、耐磨等等材料要求,是检验一个国家工业整体水平的最好平台。蒸汽弹射器都弄不好,就别说更高级的电磁弹射器了,更是涉及到永磁材料、瞬时大功率电机和超级电容,哪一项材料都是世界级的难题。
材料的摸索没有捷径,毕竟它不像工业那样,有迹可循。而且随机性也大,好像某一个关键材料,可能攻关数十年都未必能搞得出来,这里面不知道要做多少次实验,算多少次数才能最终得出成果。就拿这弹簧来说,按照宋朝工匠的冶铁水平,不是张正书说,就算有人提点,恐怕造出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更何况他们是在暗中摸索
四轮马车的技术含量高,不容易仿制,所以它就值钱。
那些个冶铁作坊都看到了四轮马车的贵,却瞧不出它贵在哪,这才是最让人感慨的。
但不得不说,汉人还是聪明的,没人提醒的情况下,单单是凭借着现场看了一眼,就推测出了弹簧是用铁线绕成的。
第五百三十四章:技术壁垒
“师父,这铁线打出来了”
这时候,汴梁城郊的一个冶铁作坊里,一个冶铁学徒用铁钳夹起了一根烧得通红的铁丝,放进一桶黄澄澄,散发着恶心气味的液体里。“嚓”短暂的响声响起,再飘来令人作呕的气味,这个冶铁学徒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看到这一幕,一个老铁匠接过那铁钳,等到铁线稍稍冷却了之后,用一块厚麻布包裹着,轻易地就弯成了弹簧的形状。这弹簧的外形倒也十分相似,可惜的是,他们试了试这弹簧的弹力,却根本没有那么神奇的作用。用手压了压,却根本回不到原先的形状。
“到底是为何不是说,用干馏过的煤炭再炼铁,就能得到上好的钢铁吗为何这弹簧,却做不成”这老铁匠百思不得其解,差点没挠破头。
“师父,这是张家的秘法罢,若是这么容易就仿制出来,他们就不敢卖那么贵了”
这冶铁学徒小心翼翼地说道,他不知道自己的猜测已经很接近事实了。
“你这娃儿不知晓啊,要是做出来了,师父我这辈子就衣食无忧了。”这老铁匠也是感慨,从昨天开始,他就打这个弹簧的主意,没想到一连试了好几次,除了弄成一些韧性不错的铁线之外,一点弹簧的迹象都做不成。没办法,材料不行,你再努力也是假的。
不过这老铁匠确实有点本事,也猜到了是钢材不行,所以他也换了好几种炼钢法,却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师父,这做不成咋办哩还有顾客要打锄头,要打铁锅”
这冶铁学徒小心翼翼地提醒道,生怕惹得这老铁匠生气了。要知道,在宋朝这时候,师父就等同是父亲,打骂那是经常的事。而且等学成了之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