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水浒逐鹿传 > 分节阅读 385

分节阅读 385(2/2)

目录

而这些还只是大事,小事就更多了。

对此,李衍的原则是,抓大放小。

小事,一概交给一众宰执们去处理,而自己只要结果就行。

大事,李衍则亲自参与讨论,甚至是亲自拍板。

最终

金人增援。

在李衍的坚持下,朝廷选择相信前线将领的判断刘锜、韩世忠、岳飞惹要增援,就立即给他们派援兵。反之,刘锜、韩世忠、岳飞如果不提援兵一事,就由着他们。

为保证援军能在最短时间内派出去,朝廷让王彦和八万精锐大军停止开荒待命,随时准备出征。

另外,朝廷还给杨沂中下令,让他放慢收复江苏、安徽、湖北等地的脚步,留出五万精锐随时待命。

张所的游击队扩大到二十万。

除了又派出一万轻骑防止这些游击队侵扰各地以外,在李衍的坚持下,朝廷还命令各个地方政府和军情部甄别招安这些游击队,给他们反正的机会。

新收复地区缺粮。

在李衍的坚持下,朝廷先从东京的粮仓中分出去三百万石粮食应急。

紧接着,李衍又亲自点将,任命陈康伯为都转运使、胡世将为都转运副使,动用大中目前所能动用的一切资源,从高丽、日本、台湾、甚至是中南,往中原运粮,赈济灾民。

而所有事情当中,最让李衍头疼的就是黄河。

不夸张的说,金朝和元朝的灭亡,其实都与黄河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就连北宋的灭亡,也与黄河有一定的关系。

考虑到这些,又听了一众大臣的分析和主张之后,李衍拍板做了三手准备,一手是出资一亿元贯顺水势清理黄河河道李衍可不干北宋君臣干的那种傻事,非得要改变黄河的流向,第二手是迁民,将容易受灾地区的民众迁走,最后一手是从现在开始就做赈济黄河两岸百姓的准备。

至于中南半岛之事,李衍则大手一挥,全部都交给王伦等人处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首先,那里太远了,远到朝廷真有点鞭长莫及。

其次,中原的事太多了,多到李衍也有些顾及不上中南半岛上的诸郡和朱罗郡。

所以,李衍才将那里的事,全都交给王伦等人处理。

至于西夏遣使一事,对大中而言,是一件好事目前,大中可以说是腹背受敌,能暂时稳住西夏,当然是好事。

至于将来收复西夏,随便找点理由就可以撕毁现在签的任何条约,古往今来,莫不是如此嘛。

第七百二十章李衍和赵构不是亲戚嘛求订阅

下朝了之后,石秀照例来到李衍身边,汇报道:“官家,南宋那边出了点事。”

李衍问:“甚么事”

没等石秀答话,也来到李衍身边的柴进,就抢先一步答道:“李纲被免职了。”

随着发展,大中的三支情报部门,难免产生一些交集,甚至是产生了竞争。

这其中,交集比较密集的、竞争比较激烈的,就属军情部和政情部。

当初,大中还没入主中原的时候,军情部的情报力量有些不足,无法在所有敌占区建立完整的情报网,因此,天眼和政情部的人也被派到敌人内部去打探消息。

天眼和政情部的人进入敌占区后,各自发展,如今也具备了很强的收集情报的能力,现在如果将之撤回或是废除,无异于自废武功。

除非是脑子有问题,否则谁又会干这自废武功之事

反正,李衍是不会干这种傻事。

所以,天眼和政情部进入敌占区发展的情报人员和他们所发展的情报网也就被保留了下来。

而李衍既然允许天眼和政情部将手伸进军情部的盘子中,那自然也得允许军情部将手伸进天眼和政情部的盘子中。

慢慢的,这三支情报部门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解难分。

其实,李衍坐视这三支情报部门这么发展,除了上面所说原因以外,也是因为,对李衍而言,这是有好处的这样的话,李衍可以让这三方相互监视,免得这三支情报部门不受李衍控制,李衍甚至都准备等战争结束了之后将军情部改建成为另一个锦衣卫。

这也就导致,柴进和石秀争得更厉害了,现在他们就连老兄弟那点情分都有些不顾了其实,这也跟柴进和石秀的性格有关,这两个人,一个原来根本无法为官,一个原来极为渴望出人头地,换而言之,两人的仕途之心都极重,如今两人又都摸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柄,试问,他们又怎么会不怕争输了而失去目前的权势进而又怎么能不争

李衍看向柴进,道:“哦李纲被免职了为甚么”

柴进禀报道:“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南宋伪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康王所接受,可他主张坚决抵抗咱们大中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康王及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所不容,现在宋康王及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正在谋求与咱们大中议和,想要与咱们大中划江而治。”

李衍听言,道:“这个消息准确吗”

石秀道:“千真万确,不久前宋康王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于前日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河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部署,迫使李纲辞职。”

柴进看了石秀一眼,接过话道:“昨日南宋伪朝廷早朝,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李纲,宋康王罢李纲观文殿大学士等职,任汪伯彦为宰相、黄潜善为副相,目前,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正在谋划将李纲彻底赶出南宋伪朝廷。”

李衍听言,暗自一叹:“李纲在南宋的仕途应该是彻底完了。”

至于赵构选择议和,李衍一点都不意外。

首先,目前南宋小朝廷的局势非常不好,不提中军随时都有可能杀过江去灭了南宋,就是南宋内部,现在都是矛盾重重。

目前阶段,大部分宋军对于赵构这个南宋皇帝的命令都是听调而不听宣,甚至就连宗泽部都有这样的情况。

可以说,武将现在成了南宋最大的隐患,至少赵构是这么认为的。

其次,国家要想稳定,要想发展,没有钱怎么能行

而南宋现在真就没钱。

上一世的赵构和南宋,之所以能一直苦苦支撑,那是因为有海上贸易的商税支撑赵构和南宋,而这一世,李衍早就切断了南宋的海上贸易,以至于南宋根本就没财源。

现在,南宋小朝廷连军饷都发不下去,这也是导致宋军大多将士听调不听宣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次,当初赵佶在位时,在南方大肆搜刮花石纲,搞得南方人对宋朝怨声载道,最后甚至爆发了方腊起义,后来,北宋朝廷派军去征剿方腊,又在南方为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