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水浒逐鹿传 > 分节阅读 347

分节阅读 347(2/2)

目录

皇城正门朝南,称宣德楼,楼门前是一个广场,可以举行大型集会活动。

此刻,这个广场上密密麻麻的站满了原宋朝的文武百官与僧道军民社会各界代表。

这些人,现在还没有资格去迎接李衍,只能在这里等候。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李衍用不用他们这些人,还是两说的事。

李助小声跟李衍介绍了这些人之后,李衍冲他们朗声道:“我既到来,必再无人敢侵扰我汉人,你等今后尽可以安居乐业。宋朝灭亡,皆因君主昏庸无能,做不到掘选优秀人才治国,我不会犯这个错误,原宋朝官吏,我会根据你们以往的功绩和风评,酌情重新启用,另外,如今百废待兴,急需人才,所以我决定,一个月后,开一恩科,三个月后加开一恩科,半年之后再加开一恩科,为国家选拔人才今日天色已晚,我又新至,大家暂且回去,不日便有明确榜文告示尔等。”

听李衍说,准备启用旧宋官员,又连开三次恩科选拔人才,那些有心仕途之人,心下大定。

宋朝已经亡了,李衍又是目前最适合成为新皇之人,而且李衍又这么通情达理,关键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那种能为赵宋陪葬之人。

所以,原宋朝的文武百官与僧道军民社会各界代表纷纷行礼谢恩。

政策这种东西,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再者说,皇城近在咫尺,李衍不想,也不可能,在这里耽误太多时间事实上,李衍的心已经飞进皇宫之中,飞到了他的龙椅之上了。

所以,李衍准备让原宋朝的文武百官与僧道军民社会各界代表免礼,然后就入主皇城。

可偏偏就在这时候,一个极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大王,秦桧有一言相劝”

第六百五十四章谁比我李衍更适合当这个皇帝求订阅

“秦桧”

这个一定会吸引到李衍的名字,让李衍不禁向秦桧看去。

历史是复杂的,政治高层的勾心斗角更复杂,要想在朝堂上站住脚,光凭借一身正气,只能成为悲情英雄,绝对成不了事,历史上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政策下,会在奸臣和忠臣之间不断变换角色,这也充分证明,奸臣和忠臣的判断标准是完全动态的,是根据政治需要和政治背景来决定的。

这个道理,多年担任最高领导人的李衍,早就知道。

所以,李衍才能以平常心对待王时雍和徐秉哲。

可李衍的平常心却很难用在秦桧身上,哪怕,以李衍目前的眼光看,秦桧的确是有大才的,对于赵氏和南宋是有大功的,他帮赵构稳定了赵家的江山,在他的主持之下,只偏安一偶的南宋的经济同样很发达,从某种程度上说,他让赵宋缓亡了二百年,算是一个很有能力也很称职的宰相。

然而

这些却不能让李衍不讨厌秦桧。

有一年,李衍出差去临安,路过一个油条摊,发现那里生意异常火爆。

出于对美味的猎奇心理,李衍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长队,才买到了几根那家的油条。

结果,吃过之后,李衍发现,那味道就是寻常的油条。

带着好奇心打听了一下,李衍才知道,那个油条摊之所以生意火爆,就是因为那个小滩的老板固执的将油条叫做“油炸桧”,还弄了一个秦桧的跪像放在锅旁供人唾弃。

由此可见,人们对秦桧的恨,哪怕是过了上千年,都不曾消减。

受后世各种各样宣传的影响,李衍真的无法公平看待秦桧这个人。

但话又说回来,李衍毕竟是要当皇帝之人,是想当千古一帝之人,心胸还是有一些的。

所以,李衍尽量克制自己对秦桧的反感,看着秦桧问道:“你想说甚么”

秦桧冲李衍郑重一拜,道:“赵氏自祖宗以至嗣君,一百七十余载,功德基绪,比隆汉唐,实异两晋,皆因奸臣渝盟,结怨邻国,谋臣失计,误主丧师,遂使生灵被害,京城失守。

宋之于中国,号令一统,绵地数万里,覆载之内,疆域为大,子孙繁衍,充牣四海,德泽加于百姓,前古未有。

宋之有天下,九世宥德。

兴亡之命,虽在天有数,焉可以一城而决废立哉

昔西汉绝于新室,而光武乃兴;东汉绝于曹氏,而刘备据蜀;唐为朱温篡夺,而李克用父子犹推其世序而继之。

如今康王积天下之兵于南京,若废赵氏,康王必起大兵复宋,汉人势必自相残杀,大王则成为千古罪人矣。

若大王还政于赵氏,携康王共同驱除鞑虏,复我中华,必名传千古,或可成为古往今来第一贤臣,岂不美哉

为天下计,为大宋计,为大王计,秦桧请大王还政于赵氏,成为千古第一贤臣”

耐心听完秦桧之言,李衍看着秦桧,不动声色的问道:“这就是你的全部见解”

秦桧微微一怔之后,道:“然也。”

李衍听罢,心道:“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我还在犹豫要不要放过你,结果你自己找死,竟然让我还政给赵跑跑那个只会逃的家伙,好好好,那就让我为岳飞报这个大仇”

念及至此,李衍直接变脸,呵道:“肤浅自私居心叵测”

秦桧被李衍骂得面红耳赤,道:“请大王指教”

李衍道:“赵佶奢侈无度,赵桓狗屁不通,致使金人南下奸淫掳掠,屠戮勒索我汉人良善百姓,令我汉人蒙此奇耻大辱,你竟然还让我还政于赵氏难道是想让汉人永远卑恭拘膝,年年纳贡,岁岁称臣”

秦桧辩道:“纳贡只是权宜之计。”

李衍鄙视道:“维持了一百年的权宜之计”

秦桧硬着头皮道:“给大辽和西夏的那点岁币,于我大宋而言,只是九牛一毛,只要”

李衍接过话头道:“只要多从百姓身上收取一点就有了,是吧”

“呃”

秦桧无言以对,因为这就是事实。

过了一会,秦桧转移话题道:“大宋从未称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