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水浒逐鹿传 > 分节阅读 321

分节阅读 321(2/2)

目录

金国最高决策层远在东北上京,因而无法及时掌握河东与河北前线动态情况,所以,对于东西两路大军的进军事宜,完颜吴乞买只能令元帅府根据实际情况从长措置施行,不必事事请示。

而两军元帅,名义上由完颜吴乞买的弟弟完颜斜也担任,但完颜斜也留在上京担任谙班勃极烈,与完颜宗干一同治理国政。

因而元帅府实际上是设在完颜宗翰军中。

所以,完颜宗翰实际上成为金东西两路大军的最高指挥官。

出兵前,完颜宗翰曾召集金军高级将领在云中元帅府开过一次会议,讨论过对宋政策问题。

当时完颜宗翰决定,履行完颜宗望代表金国与宋国达成的议和协定,也就是,若宋国能割三镇土地并赔款,金军则停止南下,若宋国不割让三镇,则用武力夺取之。

也就是说,就算是第二出兵,完颜宗翰其实也没有渡过黄河的打算,他那时的最终目的还是与宋国以黄河为界画河而治。

可是,在顺利攻占太原和真定之后,完颜宗翰综合河东河北战场的情况,认为宋朝廷腐败,军队不堪一击,于是在平定军高级将领会议上重新做出部署,将东西两路大军的作战目标改变为会师于汴梁城下。

换而言之,这时金人对割三镇已经没甚么兴趣了,他们胃口大开,企图吞并宋国更多的领土,掠夺更多的财富和美女,强盗本质完全暴露了出来。

得知金军即将度过黄河,赵桓君臣慌了,一方面赶紧派遣求和使去太原、真定谈割地议和一事,另一方面组织增强防御保卫京城。

前者没甚么可说的,数波求和使都去金军中乞降,让宋国颜面扫地且不说,关键是,还被金人利用,结果麻痹了宋朝廷。

后者。

赵桓君臣已做出了明确部署:

一、在京城四周设置四道总管,即北、南、西、东四个防区,分别授权给大名府知府赵野、河南府知府王襄、邓州府知府张叔夜和应天府知府胡直儒,由他们全权负责各自防区内一切事务。

二、部署宣抚司守卫黄河。令宣抚副使折彦质领兵十二万守卫河阳一带,以阻挡西路金军;令宣抚使范讷统兵五万守卫滑州、浚州一带,以阻挡东路金军。

三、派出同知枢密院事李回为巡按大河使,率五千骑兵前往黄河岸边巡视。并且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大量金银财帛,让李回带去犒劳守河士卒。

从赵桓君臣的部署上,不难看出,赵桓君臣是以黄河天险部署的防御。

在赵桓君臣想来,十几万将士必能将金人阻挡于黄河北岸,然后再跟金军慢慢和谈。

金军先锋完颜娄室领兵抵达河阳附近的黄河北岸时,折彦质已率军退出河阳,退至黄河南岸,并与李回带来的五千骑兵汇合。

金军在黄河北岸,宋军在黄河南岸,两军夹河而扎营。

完颜宗翰对先锋军渡河很不放心,先后派出十几名探马,打探宋军河防情况。

探马们陆续回报说:“南兵甚盛,未可轻渡。”

完颜宗翰于是召集将领们来开会,讨论渡河问题。

会上,有人建议先休整几日,然后再战。

完颜娄室不同意,说:“宋兵虽多,不足畏也。与之战,则胜负未可知。不若加以虚声,尽取军中战鼓,击之达旦,以观其变。”

众将领皆赞成。

晚上,金军战鼓咚咚,持续响了一夜。

据说,后来金军士卒敲累了,便把羊绑在鼓旁,让羊来敲鼓。

黄河南岸的宋军听见金军鼓声如此密集,担心金军利用浮桥进攻,于是放火将河阳浮桥烧掉。

这时,在黄河北岸,尚有宣抚司属官二三百名,地方官员多名,以及众多逃难的民众,还有战马约一万匹,都没来得及过河。

望着黄河河面上的熊熊火光,两岸哭声一片,痛干云霄。

另外,宣抚司还有许多金银缣帛,也没来得及运到南岸去,仅抛弃在河阳黄河滩内者,大约就有一百余万贯。

次日黎明,完颜娄室听说黄河南岸的宋军已不见了踪影,于是派银朱孛堇率领三千人马,与已投降的威胜军原知军张克佐一起,从清河界出发,前去探寻渡河之路。

银朱孛堇与张克佐来到黄河边上,发现河水并不太深,于是率军涉水而过,然后悄悄在宋军营寨之后扎营。

折彦质手中虽然号称有十二万兵,但大半是收拢过来的太原解围战的溃军,还有一些是新招募的民兵。

这些人全都似惊弓之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折彦质对自己的队伍还是了解的,知道这支临时团起来的部队有多不堪一击。

因此,见金军在背后扎营,折彦质以为金军全都渡河,于是急忙率中军往南撤退。

其他各军见主帅已撤,皆不战而溃。

十几万人马的溃散,一发就不可收拾。

结果,酿成无法挽回的大溃败。

李回闻金军已过河,也急忙往南逃。

跑到孝义桥时,李回留下将士在此捍敌,自己则沿着山路逃至颍昌府,然后终日饮酒自乐。

大敌当前,李回竟在颍昌府与万官宴饮。

随行官吏与将兵皆深感愤怒,欲寻机杀掉李回。

金军骑兵主力来到河阳北岸,见宋军不战而溃,大喜

金军一边命令大军赶紧过河、一边将河阳城内的居民从城中赶出,让他们挖掘陷落在河滩内的各种金银缣帛。

被赵桓君臣寄予厚望甚至认为万无一失的黄河天险,就这么被金军越过去了,然后金东西两路大军就像两柄钢刀一样直奔东京插来

最快更新

第六百零八章王者归来求订阅

对于任何君王来说,割地求和都是一件极为羞耻的事,赵桓也不例外。

冯澥和李若水离京去天原办理割地求和那天,赵桓心里非常难受

赵桓找出那些反对弃地的奏疏,认真阅读了几篇,忽然觉得这些说法也很有道理,特别是太学博士万俟虚、监察御史晁贯之等八人,方略优长。

赵桓决定亲自召见一下万俟虚与晁贯之,于是令唐恪安排万俟虚与晁贯之入宫奏对。

万俟虚和晁贯之接到通知之后,先来到都堂见唐恪,然后对唐恪说:“三镇乃祖宗之地,岂可弃之金人之志不在于割地,实欲侵犯中原,他们只是以三镇为起点罢了。公为宰辅,应召天下之兵与之力争也。”

唐恪说:“屡次出军屡次败衄,再召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