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水浒逐鹿传 > 分节阅读 298

分节阅读 298(2/2)

目录

后来何执中又被赵佶封为清河郡王。

但他们都是死后追赠的。

活着进封为郡王的只有童贯,这在宋朝是史无前例的。

童贯不仅封王,还是宦官封王。

这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三位。

第一位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宦官宗爱。

宗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亲信,太武帝后来死于宗爱之手。太武帝死后,宗爱立拓跋余为帝,拓跋余封其为冯翊王。拓跋余后来试图夺回皇权,又被宗爱所弑。宗爱连杀两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疯狂的宦官,后被新皇帝拓跋濬“具五刑,夷三族”。

第二位是唐肃宗时期的当权宦官李辅国。

李辅国相貌奇丑,曾助肃宗登基。肃宗死后,他扶立代宗,日益骄横,自称“欺压皇上的老奴”。代宗封其为博陆王,不久派人将其暗杀。

第三位就是童贯。

童贯率军进驻燕京是在宣和五年。

为甚么那时不封王,而偏偏在两年之后才封而且中间童贯还曾致仕过。

当年,赵佶在景龙门外举行仪式欢迎宋军凯旋时,对童贯可是很冷淡的,因为燕京并不是宋军收复的,而是李衍让的和朝廷花钱从金军手中赎买回来的。

赵佶因此而对童贯不满,不久,赵佶便断然解除了童贯的职务,令其致仕。

其实,赵佶做这前后矛盾的事,原因很简单现在,赵佶离不开童贯,在风雨之中飘摇的大宋也离不开童贯。

赵佶虽然玩世不恭,也做过不少荒唐事,但他并不是蠢人。

这几年,国事不振,边境线上,金人的态度越来越让人难以捉摸,燕山地区又存在着郭药师与常胜军这一隐患,西北地区西夏小动作不断,而河北山东等地的篷暴动虽然暂时平息了,但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因此,赵佶急需像童贯这样懂得军事又能够震住局面的人来保护大宋,让大宋平稳渡过这一艰难的时期。

赵佶原以为谭稹是块好材料,可以替代童贯,可实践证明,谭稹这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赵佶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重新重用童贯的。

童贯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与童贯同时代的老臣们基本上都已经离开了朝廷邓洵武在四年前已经去世,郑居中也在两年前去世。

而年轻一些的大臣,如白时中、李邦彦、蔡攸、宇文粹中等,都是些文人,不懂军事,更镇不住场子。

赵佶想来想去,觉得无人可以替代童贯。

所以,要想守住边防,要想维护大宋的安全,还得依靠童贯。

因此,赵佶希望用封王这种最高赏赐来笼络住童贯,希望童贯能为大宋江山之稳定竭尽全力。

童贯对于封王很高兴。

这也正常,毕竟这是臣子的最高荣誉。

经赵佶批准,童贯将自己的府邸又扩建了许多,更加富丽堂皇。

据说,施工人员向童贯表示祝贺,并请求赏赐,童贯在高兴之余,赏赐给工匠每人一只金碗。

这足可见,童贯有多高兴。

封童贯为王的同时,赵佶也晋封蔡攸为太保,并让蔡攸领枢密院事。

太保与太师、太傅并称为“三公”,都属正一品,都是表示恩宠的加衔。

蔡攸曾担任过北伐副帅,接触过军队,在赵佶眼里,蔡攸也算是知兵,将来可以担任童贯的接班人。

赵佶希望,童贯和蔡攸这一老一少,能担负起大宋的国防重责。

可就在童贯欢天喜地庆祝自己获得王位之时,就在蔡攸不择手段培植自己势力之时,时刻关注北边动态的马扩,突然探到,完颜宗翰又回到了云中,正组织力量修治飞狐县和灵丘县城防工事。

马扩很警觉,立即给童贯写信报告了这个情况,并建议童贯火速调陕西精兵,屯守中山府和真定府,选调智勇之将守卫易州一带,以防金军突然发动南下入侵。

童贯和蔡攸对马扩的这封信都没有重视起来。

童贯和蔡攸还是认为,金国目前刚刚建国,国内局势还不稳定,又有强邻水泊梁山在侧,此时不可能冒险出兵南下,金兵在边境上制造紧张空气,只不过是为了向大宋多讹诈一挟财罢了。

因此,童贯和蔡攸觉得没必要理会此事。

然而

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童贯和蔡攸的意料远在东北的金国精英们此时正在秘密策划举兵南下

第五百七十一章宋江死水浒结求订阅

宣和五年,二龙军随童贯和蔡攸凯旋。

历数往日之功后,胁迫衙内军断后的宋江,被赵佶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

戴宗授兖州府都统制。

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

黄信授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仍任青州。

其余二龙军的幸存人员皆有封赏。

可以说,宋江和二龙军的人,终于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

就是代价太大了一些。

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二龙军最早的一百单八将,如今只剩五个,中途招降的将领全部战死。

宋军虽然连败两场大仗,可未有一支军队像二龙军这样战损这么大。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佶才对剩下的宋江等人大加封赏,准备重用。

连年征战,宋江也累了,受赏之后,便向赵佶请了圣旨,回乡省亲。

赵佶准了。

数日之后,宋江带着二百随行军健,挑担御物、行李、衣装、赏赐,离了东京,衣锦还乡,回归故里山东郓城县宋家村。

乡中故旧父老亲戚,都来迎接宋江,回到庄上。

可惜老父宋太公已死,兄弟宋清也亡,家早已不是原来的家了。

宋江来到宋老太公的坟前,痛哭伤感,不胜哀戚。

宋家在郓城的名声极好,宋江后来又受了招安,因此,虽然多年未归,庄院田产,家私什物,皆如旧时。

昔日州县官僚,探望不绝。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