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水浒逐鹿传 > 分节阅读 266

分节阅读 266(2/2)

目录

杨可世于是又组织宋军与辽军展开激战,结果又一次战败。

不可能不败,宋军已经三昼夜不寝食,早已人饥马疲,而辽军却是兵势方锐。

辽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于是宋军皆弃马登上城墙。

辽军越聚越多,最后将宋军包围在城墙之上。

杨可世见己方已被逼到绝路,准备拼死到底,他对弟弟杨可弼说:“我们是将门世家,不能效儿女之态,现在就是我们为国捐躯的时刻”

言毕,杨可世手舞长枪,指挥战士奋力与辽军死战,身中毒箭而不顾。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向杨可世报告说:“将军,郭药师已经缒城而下了。”

众人听罢,皆劝杨可世也缒城而下。

可杨可世坚决不从。

见杨可世准备赴死,杨可弼对杨可世说:“赵鹤寿的后军不来支援,刘延庆都统也不遣兵来接应,今日之事,黑白自明,如果我们都这样糊里糊涂地就死,百世之下,无人不嘲笑我们为历史罪人。我觉得我们应该活着出去,将是非昭著于世,若朝廷治罪,死而无憾”

杨可世想了想,觉得弟弟说的话有道理,遂缒城而出。

宋军在燕京城内壮烈捐躯的将领,除大将高世宣以外,还有王奇、李峣、石洵美、王端臣等将,他们都是历史不该遗忘的英雄。

宋军五千精锐骑兵,最后仅有数百人撤出城去,其余全部阵亡

第五百零八章那回求订阅

杨可世觉得燕京一仗,打得非常窝囊,而且他搞不明白刘延庆和刘光世父子为甚么没派援军,进而不敢去见刘延庆。

郭药师的心里则充满了悲哀

这个计划是他提出来的,如今失败了,刘延庆能不让他当这个替罪羊吗

所以,郭药师商量杨可世跟他去涿州养伤。

不敢去见刘延庆,杨可世又实在没脸去见童贯,加上身上有毒又有伤需要地方静养,所以杨可世便与郭药师去了涿州。

刘延庆对于燕京城内发生的情况一无所知。

事实上,刘延庆早已派刘光世率军前去燕京接应郭药师。

可刘光世至今也没有消息传回来。

正在刘延庆纳闷不已之时,忽然收到郭药师与杨可世从涿州派人送来的信。

刘延庆这才知道宋军偷袭燕京已经失败。

这让刘延庆大为震惊,同时又大为不解

刘光世的援军哪里去了难道也全军覆没了

刘延庆非常担心自己的儿子。

刘延庆下令:各军继续开挖壕堑,要求壕堑的深度不低于四尺,底宽不少于两尺,他打算在卢沟河畔打一场阵地防御战。

这天,刘光世忽然全军撤回,一兵一卒也不缺。

刘光世对刘延庆说:“我们按照计划,一路东行,绕过辽军的卢沟河防线,到安次后再折向北,可由于路线不熟,绕的路线过长,等到我们来到燕京城东郊时,城楼上到插着的是辽军的大旗,我因此判断辽军主力已经回城,所以没敢贸然发起进攻。后来,我听说宋军在城内全军覆没,遂率军撤了回来。”

对于增援燕京迟误,刘光世感到很自责。

但刘延庆并没责怪刘光世,而是安慰刘光世说:“能全军而退也属不易,回来就好。”

从刘延庆对刘光世的态度上,不难看出,赵佶选刘延庆当统帅,就是他北上收复燕京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

这天下午,萧干亲率精兵八几句话”

刘延庆道:“你还有甚么好说的”

王渊道:“小将之所以冒死逃回来,就是为给大帅您报个信,辽国和李衍联合了,双方组成三十万大军,明日便要渡河跟咱们决战,大帅务必早想应对之策”

这回,刘延庆才听清楚王渊说得是甚么,随即一把抓住王渊的衣领,问:“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王渊赶紧又说了一遍。

刘延庆听罢,有些忐忑不安,心道:“这是真的还是萧干在用计据说萧干此人诡计多端”

踌躇了一会之后,刘延庆让人将他儿子刘光世叫来商量。

刘光世听过之后,不信道:“要投降,辽国早就投降了,怎么可能等到现在再说,辽国就是要投降,第一选择也是咱们大宋,怎么可能是李衍”

王渊争辩道:“这是我亲耳听到的,句句是实,如有半句假话,我愿遭天打五雷轰”

刘延庆在大帐之中来回走了一会,然后停下,道:“不管真假,这里都不能待了。”

早在白天的时候,刘延庆就派人给童贯送了一封请求撤退的报告。

正巧,童贯和蔡攸给刘延庆的回信到了。

回信不是正式公文,而是一封便笺,写在一张很精美的小竹纸上,信是这样写的:“仰相度事势,若可以那回,量可那回,不管有误军事。”“那回”是宋人口语,是撤军之意。

童贯和蔡攸的大概意思是,让刘延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撤军,但不可耽误军事。

童贯和蔡攸远在雄州,对前方战场情况很不了解,因此,他们让刘延庆酌情处置,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而刘延庆之所以要急着撤军,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自从郭药师和杨可世兵败燕京之后,刘延庆心里一直很紧张,因为他知道自己率领的这支大军根本打不了大仗,若迎战辽军必一败涂地,到那时想撤就来不及了。

二是,他一直主张应借助金军的力量来进攻燕京,根据宋金盟约,金军应该从北往南夹击燕京,可是金军至今仍按兵不动,所以他们宋军也应该退兵,择机而动。而且,刘延庆知道赵良嗣与马扩已经去北安州与金人谈判去了,他想等谈判有了结果以后,根据情况再出兵北上也不迟。

当天晚上,刘延庆就想下令撤退,可刘光世坚决反对刘光世认为,现在已是深更半夜,人马都已熟睡,若忽然下令撤军,一定会造成混乱,进而给敌军可乘之机,所以,即使撤退也要等天亮以后再下令。

这一夜,刘延庆过得是提心吊胆,毫无睡意。

拂晓时分,刘延庆才迷迷糊糊的入睡。

可刘延庆刚睡着,王渊就跑进大帐报告说:“大帅,大事不好,北岸举火了,辽军很可能要发动进攻了”

刘延庆大吃一惊,急忙与儿子刘光国、刘光世一起跑出营帐,然后来到河岸观察,果然见河对岸有火光四处燃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