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2(2/2)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tigt
。: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tigt
雄、李绍等将领,趁着河上有浓雾弥漫作掩护,领兵渡河,将驻守在桥头堡里的数十名辽兵一举俘获。
经审问,刘延庆才知道,由于连续几个月白沟河界没有警情,辽军的主力的确已经后撤,只留下一小部分兵力驻扎在新城。
刘延庆对此很高兴,这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其实萧干和耶律大石,早在耶律淳病重之时,就已回燕京去了。
后来,耶律淳去世,萧干和耶律大石又忙着“结谋策立萧后,不暇来白沟”。
目前,在宋辽边境线上承担防守任务的,是西南路副都统牛栏监军萧遏鲁,他手中的兵力很有限。
萧遏鲁驻扎在新城,他还没有发现白沟河南岸古城一带的宋军,他只知道广信军已经有宋军进驻由于兵力不足,他便将当地奚族和契丹族村民乡勇组织起来,在广信军一带不断骚扰宋军。
刘光世今年才三十四岁,年轻气盛,远不是今后被岁月磨平了棱角的刘跑跑。
见敌人空虚,刘光世果断命令战将冀景、赵明、任明等,率兵出城迎战,大获全胜,“首摧贼锋万计”。
童贯获悉十分欣喜,立即上奏朝廷,给刘光世请功。
赵佶闻讯大喜,下诏提拔刘光世为威武军承宣使承宣使是武官加衔,仅比节度使低一级,已经属于高级武官序列了。
由此可见,赵佶对刘光世是“宠锡甚渥”。
也许是童贯有些不太放心将大军全都交给刘延庆和刘光世父子指挥。
不久,童贯便将华州观察使杨可世又调来宣抚司听候差使。
几天后,童贯安排杨可世去驻守安肃军。
此时,燕地的汉族百姓普遍认为,辽国即将灭亡,李衍或者女真人很快就会打过来,因此他们都有南归宋朝之意。
白沟河之战,宋军虽然败了,但杨可世的英勇还是被燕地的汉族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因此,听说杨可世又回来了,苦于无路可走的燕地百姓纷纷向安肃军投奔。
这引起了刘光世的嫉妒和不满。
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因为杨可世是来分他们父子的权力的。
可刘光世也知道,杨可世是童贯的嫡系,所以,心里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不过
不满的种子已经埋下,而怨恨迟早是要发芽的
第四百九十九章表示求订阅
这天,李衍突然接到房学度飞鸽禀报,金使求见。
李衍将呼延庆叫了过来,然后如此这般吩咐下去。
这次金国派来的使臣还是乌歇和高庆裔。
两人本想直接求见李衍,可李衍只派呼延庆去接见他们。
一见面,呼延庆就质问道:“当初咱们两家说好的联手对抗辽军、西夏、蒙古联军,你们金军为何没有按时出现在战场上”
高庆裔道:“我们金国的大军因为对云左的道路不熟迷路了,所以没能及时出现在战场上。”
呼延庆抬眼看了高庆裔一眼,道:“是没能及时出现在战场上,还是不敢及时出现在战场上,亦或是故意不及时出现在战场上想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你们自己心理清楚。”
乌歇道:“我大金国三千七,金军都是当世第一前二的强军,另外,李衍的主要目标是富饶的宋土,而不是穷苦的东北地区,换而言之,跟金国开战,完全没意义。
不过岁币却是李衍不能忍的,哪怕他不在乎这点小钱。
原因就不多说了,在李衍这个后世人看来,这就是毫无争议的耻辱。
所以,李衍听完一众谋士的建议之后,对呼延庆道:“你去跟金使说,开榷场互通有无可以,而且我可以少收些关税,但岁币我是不会给的。”
呼延庆随后找到乌歇和高庆裔说了李衍的意思。
乌歇和高庆裔听罢,脸色当即就变得很不好看,心道:“你们水泊梁山也太过分了,不仅不给岁币,还要在榷场收税,也太欺负人了。”
呼延庆又道:“就是因为契丹向宋国勒索岁币,这才导致,契丹空虚,宋国立即派兵北上,我家大都督不希望咱们两家也有这样的隐患,所以才不答应岁币。”
乌歇和高庆裔听罢,心道:“这是在威胁我们大金国啊,他的意思分明是,我们大金国要是敢索要岁币,将来等我们大金国空虚,就要派兵攻打我们”
乌歇和高庆裔带着满心的不爽回去了,然后将李衍的态度告诉给了完颜阿骨打等金国高层。
完颜阿骨打等金国高层听了,皆怒
他们认为李衍这是轻视他们大金国,毫无结盟的诚意。
有些激进的人甚至主张攻打李衍,给李衍点颜色看看。
最后还是完颜阿骨打力排众议,道:“再派使节去宋国看看,看看宋国怎么说,如果宋国有诚意,咱们就助宋国取得燕京。”
第五百章盛情款待求订阅
乌歇和高庆裔很快就又乘坐小船跨海到达登州。
登州知府王师中赶紧快马加鞭将此事报告给了赵佶。
其实,这几天,赵佶也正与王黼商量,是不是遣使去金国一趟,通报大宋已出兵北上之事。
宋国这是一棵红心两手准备。
一方面,宋国准备凭自己的实力收复燕京。
另一方面,宋国也想好了,万一凭自己的实力收复不了燕京,那么就请女真人帮忙。
王黼分析:“金国能主动遣使前来,这首先说明他们对海上之盟还是相当重视的。”,然后建议道:“咱们应该盛情款待金使,让其看到我大宋的诚意。”
赵佶听了王黼的建议,赏赐给乌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