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0(2/2)
李纲被罢免宰相之职后,赵构一连换了黄潜善、汪伯彦、朱胜非、吕颐浩、杜充、范宗尹六位宰相,可无一人能长时间在位,也无一人取得太大的成绩,甚至无一人能让南宋稳定,以至于南宋时时都有被金国灭国之险,直至赵鼎上位。
赵
网。: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tigt
鼎也跟李纲一样主战,但与李纲不同的是,赵鼎没那么尖锐,能非常好的处理主战与主和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南宋的一众武将之中挑出岳飞等有能力的武将大力支持。
赵鼎在宰相之位的那几年,南宋大举反攻,赵鼎两次辅助赵构亲征都取得了大胜,令赵构终于坐稳了皇位,又镇抚建康,南宋才没了安全无患,终有中兴之像。
所以说,赵鼎才是真正的宰相之才。
可惜,后来赵构不想再打了,赵鼎又建议没儿子的赵构立太子稳定人心,被秦桧趁机排挤,失去了相位。
这里得为赵鼎解释一句。
赵鼎也不是一味的无脑主战,也不像岳飞一样要什么直捣黄龙府,事实上那时赵鼎也看出来了,南宋不能再打了。
所以,在此以前,王伦出使金国,听从赵鼎的指使,问礼数,就以君臣之分已定作答;问地界,就以大河为界作答。
也就是说,赵鼎只是不想盲目和谈,是想划黄河为界,而不是划长江而治。
总而言之,赵鼎无愧于“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之名。
再来说几句岳飞。
岳飞是忠臣。
这不需要辩驳,否则他断不会落得那个悲惨的下场,否则后来赵昚即位之后也不能为他平反,要知道那时的赵构可还没死,如果他不是忠臣,赵构不可能承认这个错误。
不过岳飞虽然是忠臣,却犯了几个为臣的大忌。
一、十二道金牌召岳飞。
这本身就有大问题,用了十二道金牌才将统帅了全国三四成兵力的岳飞召回来,你让赵构怎么想,能不想岳飞有拥兵自立之心吗
而且,在宋之前的五代时期经常出现武将拥兵自立之事,老赵家自己的天下都是这么来的,赵构能不防着这样的事吗
二、岳飞所喊的口号“迎二圣还朝”。
实在是忍不住说,岳飞能喊出这样的口号,简直就是蠢笨如猪。
赵构是赵佶很不喜欢的儿子,赵佶还曾将赵构送去金营里当质子,因此两人之间的父子情本就淡泊。
父子都尚且如此淡泊,赵构跟他哥哥赵桓之间的感情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仅仅是这样,岳飞要接赵佶和赵桓回来,也不会触犯赵构的逆鳞,关键是,如果将赵佶、赵桓弄回来,谁当皇帝别忘了,赵构的皇位可是张邦昌传的,不合理,也不合法。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更何况还是仨。而且,皇位之争,败的人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非常惨的。
试问,赵构能让赵佶和赵桓回来吗天天嚷嚷“迎二圣还朝”的岳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tigt
。: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tigt
飞能有好果子吃吗
三、岳飞跟赵鼎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劝无子的赵构立毫无血缘之人为太子。
那时赵构才三十多岁,能不想有一个他自己的儿子吗,能不想把他的皇位传给他自己的儿子吗,能心甘情愿把皇位给一个外人吗
而岳飞天天上书建议赵构立这个为太子、立那个为太子,咋地,你一个领兵大将,急着立拥立之功还是你就断定了才三十多岁的我一定生不出儿子
岳飞犯了这么多错误,再加上秦桧等人的重伤,尤其秦桧的一句“当年太祖也没想过拥兵自立不也被黄袍加身了嘛。”,赵构能不杀岳飞吗
另外,岳飞虽然是少有的良帅,也非常有统兵之才,但翻开他的履历仔细看看,他的功劳其实没有那么大,更不是战无不胜的,他这一生之中也吃过不少败仗。
所以说,岳飞其实也不够资格入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对比李纲和岳飞,毫无争议进入进昭勋阁并且获得了“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之名的赵鼎,更加弥足珍贵。
所以,李衍极为热情的冲赵鼎道“元镇能加入我安东护都府,我安东护都府何愁不兴”
赵鼎有些尴尬
他并没有打算加入安东护都府,实际上,他是被朱富绑回来的,也是被闻焕章裹挟到此的。
可李衍仿佛不知道这些事一般,又道“今我安东护都府开府在即,录事参军一职还望元镇万万莫要推辞。”
录事参军,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在护都府中是仅次于大都护、副大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的第六号职务,并且军政都可以参议,绝对是一个有权的高位,若是将护都府比作后世的国家机构,录事参军已经入常了,而且还极为有发展空间。
“这”
面对李衍这满满的诚意,赵鼎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李衍却不再管赵鼎,而是将目光又放到剩下的那两个文人身上,问闻焕章“这二位是”
见李衍这个大都督用小孩般的手段含糊了事,赵鼎一脸苦笑,心道“这位大都督还真是将我强行绑来不说,还将我强行按在录事参军之位,这也算是有诚意吧我该如何是好”
s写岳飞真累,也真费劲,因为要顾及咱们的情怀,还得将岳飞拉下神坛,要不然,后面就没法收服岳飞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岳飞其实真没有那么神,他只是一个良帅,比较忠心的良帅,有血有肉的良帅,但他并没有强过同期的韩世忠、吴阶、刘锜等人太多,只是他的宣传力度太大了,而且结局也太惨太值得同情了,才让大家将他当成了神
第二百四十六章开府下求订阅
“这二位是”
听见李衍询问,闻焕章立即给李衍介绍道:“这位是陈康伯陈长卿,这位是陈公辅陈国佐。”
刚说完宰相之才难得,能进入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列的宰相更难得,就又来了一位。
谁
陈康伯。
陈康伯虽然没有赵鼎那么耀眼,但他刚正不阿,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惜他自己个人的安危,迎眷属入临安,并坚决主张抗击金兵的入侵,且“以经济自任,临事明断。”,赵构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赵眘也曾称赞陈康伯“有气量,其从容不迫,可比晋谢安。”
陈康伯能得赵构和赵眘上下两任皇帝夸赞,自然是有其过人之处,而且此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妒,能为君上荐才,例如,他知道虞允文文武兼备,所以力荐,这才有了虞允文指挥三军大破金帝完颜亮。
而陈公辅这人则是硬骨头,绝不愿攀附权贵的硬骨头。
赵佶在位的时候,陈公辅怼赵佶的宠臣朱勔、蔡京、王黼。
赵桓当上皇帝之后,陈公辅向赵桓进